我是烟雨人 ▷

姜文,你在考验观众智力吗?亦梦亦歌

发表于-2007年09月23日 中午1:10评论-0条

每天,感官都接受着来自网络的、电视的、报刊的铺天盖地般信息的洗礼,因此,我很少有闲心到电影院观看电影。去年以来,只看过《满城尽戴黄金甲》和《太阳照常升起》两部影片。自然,是张艺谋和姜文以及大腕演员的名气和媒体的炒作,拽动了我的脚步。

《黄金甲》是用最华丽的包装、最强大的演员阵容、最眩目的服饰和场景、最具有冲击力的摄影技巧,包装了一个老套的题材。整部电影,情节早已退居次要,抢眼的是几个疯狂的角色和演员娴熟的表演、血腥而艳丽的场景。有时会感觉演员淹没了角色。老谋子更像一个高明的包装策划大师,能把平庸产品包装得美轮美奂、新奇耀眼。

昨晚看《太阳照常升起》更让我惊诧于大腕导演的操作思维。即拒绝电视剧般完整流畅的情节,而用“非常态的”、夸张的,甚至荒诞和错位的手法来铺排场景,展现特殊的情感体验,诠释拍摄理念。《太阳》展现的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一段历史,是一段“伤痕”,姜文的《太阳》则要“化腐朽为神奇”,他用带有喜剧色彩的手法来展现悲剧,来表现人性的扭曲——性压抑、畸形恋情、草木皆兵、迫害摧残人的时代。他的情感以及他对人性的理解,对那个时代的批判,如天马行空般在片中穿插跳跃闪烁,让沉重的题材有了滑稽和诙谐的元素。他更侧重于“写意”而不是纪实。

四个片段各有其轨迹,又相互关联交叉。我不懂电影,但感觉姜文不注重情节的完整绵密、人物性格的完整和细节的生活真实,他更注重场景和细节的渲染,追求一种艺术的真实。片中大量“留白”,却把人性中扭曲的地方加以放大,加以凸张,让灵魂裸露,以拷问人性、拷问时代。他用长镜头追踪角色的举动,似乎想从“原始的展示”中,从时空跳跃中,让观众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和对那个时代的理解,去体会角色错乱而又在“情理之中”的举动。当然,人物语言比较出彩,它追求一种震撼,让人错愕或者回味一笑。

最欣赏陈冲和房祖名的表演。陈冲扮演的护士,挥洒自如,微妙传神。那用高跟鞋跺地板的风骚动作,那等待“嫌疑犯”摸屁股时貌似扭捏、实则兴奋期待的肢体动作,那用少女似的语言激动地向“黄秋生”呢喃爱恋,嘴上说着头晕了要走了,却又欲罢不能,出去了又进来的动作表情,简直把个40来岁独身而怀春的中年女人那种性饥渴,那种不由自主的骚劲儿表现得淋漓尽致,无以复加——绝!而房祖名演的是山里娃,也把那种青涩、懵懂、冲动表现得很自然流畅。就是语调听上去有点别扭。

相比较,姜文在剧中虽然戏份不少,但却不够出彩。总感觉“本色”成分多,个人气质压过了角色。

另外,第一部分对那个疯女人的刻画,感觉渲染过度而且有点空洞。20岁的“房祖名”与40多岁的“姜文老婆”的偷情,也显得缺少必要铺垫。

总之,也许大导演与众不同的拍摄“逻辑”就是:把本来比较简单的情节肢解,然后再用非常态的表现手法重新组装,既大量“留白”,不把情节填满,又加诸一些细节和语言的意象符号,融入暗喻,让观众在对闪烁的线索和错落的情节的追索中,消化、揉捏、破解他们的艺术密码和意象符号,拼接成相对完整连贯的情节,然后,回味电影中的某一句话,某一个场景,然后,惊叹于他的表现手法的大胆和出位,然后,恍然大悟或仍带有些许疑惑……

当然,不知道是姜文张艺谋太过相信观众的智力,还是存心要挑战观众智力,阳春白雪毕竟曲高和寡,散场时,我听到不少人嚷“晕”,“不知所云”。还好,他们为尊者讳,一般还不至于张狂地批评导演。

相比之下,我更喜欢冯小刚等的贺岁片,如《手机》《天下无贼》《甲方乙方》等。故事性强,情节集中而流畅,角色语言幽默又经典,不需要观众进行思维“再加工”,更能迎合大众娱乐的需要。换句话说,如我等不懂电影的下里巴人的胃口更适合“消化”此类片子。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亦梦亦歌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王先林点评:

分析角色惟妙惟肖,解析手法恰到好处。不错的影评,荐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