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种源挂榜钟灵·咸宁毓秀——咸宁桂花漫话(5)忘川

发表于-2007年09月22日 下午4:10评论-0条

良禽择木而栖,好花因地而发。桂花的生长发育,和它分布的地理位置的纬度与海拔高度,以及具体栽植地点的土层厚度、光照强度、大气污染等密切相关。成就咸宁“桂花之乡”美名的原因,就在于桂花喜欢咸宁这块土地,而咸宁又为桂花的生长发育提供了适宜的环境。青山有幸,名花有托,这种契合,使得咸宁桂花乡土品种、古桂数量在全国名列前茅。

□嘉木性情

有位哲人说过:树林中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所有的生命,都有它独特的个性。自然界万事万物因为差异才构成大千世界,生命有了鲜活独特的个性才会精彩。

桂花(osmanthusfragrans)的名称很多,因其叶脉形如圭而称“桂”,因其材质致密、纹理如犀而称“木犀”,因其自然分布于丛生岩岭间而称“岩桂”,汉晋后人们开始把桂花与月亮联系在一起,故亦称“月桂”;因开花时芬芳扑鼻,香飘数里,因而又叫“九里香”。在植物分类学上,桂花属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合瓣花被亚纲、木犀科、木犀属植物。

桂花原产于我国西南部和喜马拉雅山东段,四川、云南、湖南、湖北、广东、广西、江苏、浙江、安徽等省均有野生桂花生长。

桂花是多年生常绿灌木或小乔木。从外形看,桂花树冠多为圆球形,生长3—5年的桂花树冠为长圆球形或扁圆球形。整个树型浑厚丰满,叶色浓绿,郁郁葱葱,细枝下垂,婀娜姿态,十分壮观。桂花树干一般高为2—5米,直径为10~40厘米,但在亚热带地区,能长成高18米以上、直径70—85厘米的大树。桂花的茎干灰色,表皮光滑,嫩茎紫茄色,老年树皮粗糙,纵裂或呈明显的大小不一的皮孔。桂花的枝叶常分布在树干表层。叶片为单叶对生,叶片外观为椭圆形或长椭圆状披针形,先端尖形或尖开,基部楔形,全缘疏和细锯齿。嫩叶微黄,成形叶片翡翠深绿,平展光滑革质,网脉不甚明显。有月亮的夜晚,每一片叶子上都闪烁着月光,所以古人说“枝生无限月”。桂花的花蕾呈簇生状,共3—5对,着生在当年春梢的叶腋间或顶尖上,聚伞花序;2—3年老枝也有少数着花,徒长树、内膛枝、纤细枝不着花。桂花花梗纤细,花冠四裂,花朵细小,有黄色、白色或橙红色等,具有浓郁香味。花期多为农历八月开放,所以有“花满自然秋”的说法。桂花的果实为核果,紫黑色,椭圆形,次年3—5月成熟,俗称桂子。

桂花有自身的一些生长发育规律,如具有萌蘖性,萌发力很强,这与它的隐芽生命力很强有关。桂花的芽被有鳞片,多为绿色,也有的呈暗紫红色,常为枝芽、叶芽和花芽互相包含的叠生芽。桂花具有长寿性,绝对寿命可在千年以上,采花经济寿命至少也有200—300年之久。桂花的生长发育,一般经历萌动期、萌发期、抽梢展叶期、封梢期、叶片定形期、新老叶色一致期(或称叶色无异期)6个生长物候期。桂花的开花物候期,包括花芽萌动期、花芽萌发期、圆珠期、顶壳期、铃梗期、香眼期、初花期、盛花初期、盛花期、盛花末期和花谢期11个时期。

桂花对生态的适应性,表现在喜温暖,抗逆性强,耐高温,不很耐寒,但较之其他常绿阔叶树种,它算是一个耐寒的品种。它是一个阳性树种,较喜阳光,亦能耐阴。全光照下其枝叶生长茂盛,开花繁密,在阴处生长枝叶稀疏、花稀少。因此在我国秦岭、淮河以南的地区均可露地越冬,秦岭以南、南岭以北的广大中亚热带和北亚热带地区,为我国桂花集中分布和栽培地区。

桂花原本生长在山区,性好湿润,忌过湿,切忌积水,但也有一定的耐干旱能力。它虽然对土壤水分要求不高,但对空气相对湿度却有一定要求。特别是开花前夕,要求有一定的雨湿天气,还要有一定的温差。古人对桂花开花的天气条件,有大量记载。唐代王建在《十五夜望月》中有“冷露无声湿桂花”,柳宗元“露密前山桂”,白居易“天将秋气蒸寒馥,月借金波摘子黄”,宋代陆游:“重露湿香幽径晓,斜阳烘蕊小窗妍”。诗中“冷露”、“露密”说明开花天气要早晚冷凉;“烘与蒸”说明天气还会一度出现较高的温度。这种早晚冷凉、白天燠热的天气既有利于桂树的营养积累,也促使雨露的形成,桂树开花随之加速。中秋前后天气突然热起来,竟像夏季一样,桂花一经蒸郁,就烂烂漫漫地盛开了。

桂花对土壤的要求不太严,除碱性土和低洼地或过于粘重、排水不畅的土壤外,一般均可生长,但以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质的微酸性砂质壤土最为适宜。

这样的生态适应性,为桂花在咸宁落地生根并蓬勃发展提供了契机。

□南州炎德

“嘉南州之炎德兮,丽桂树之冬荣。”这是屈原在《远游》中的歌咏。诗中所谓“南州炎德”,就是楚国南部暖和的阳光给万物带来的德泽。正是这两句诗,道出了桂花在南方温暖的气候条件下欣欣向荣的事实。

现代科技语言的概括,远比浪漫主义诗人的咏叹来得具体和准确。咸宁是全国闻名的桂花之乡,咸安桂花镇是咸宁桂花的集中产地。根据桂花专家对桂花生境条件的分析,咸宁的地理、气候、土壤条件,正是桂花生长的绝好环境。

地处“南州”的咸宁市,位于长江中游南岸、幕阜山脉北麓,处于幕阜山脉与江汉平原的过渡地带。全市地势南高北低,根据全国地貌区划,自南至北可分为3个地貌区:幕阜山侵蚀构造中山区、大幕山—雨山低山丘陵区、江汉湖群冲积平原区。桂花镇就处在大幕山—雨山低山丘陵区。境内四面群山环抱,中部较为低平,呈盆地形,海拔在50-520米之间,山地坡度平缓,一般在5-50度之间,系低山丘陵地形。镇区内泉眼密布,溪流纵横,排水良好,为桂花生长提供了良好的微域地理环境。

咸宁市境内属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降水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雨热同季,无霜期长。冬季盛行偏北风,偏冷干燥;夏季盛行偏南风,高温多雨。年平均气温为16·8℃,极端最高气温41·4℃,极端最低气温为零下15·4℃。年平均降水量为1577·4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754·5小时,大于0℃的年平均积温在6000℃以上,年平均无霜期为245—258天。在这样的大气候下,桂花镇气温变化明显,夏多酷热,冬不太冷,秋温略高于春温,4、5、6月多雨,12、1、2月少雨,春季阴雨连绵,秋季毛毛细雨,仲秋时节的天气,正如民谚所说:“处暑白露节,早寒晚冷中时热(“中时”,即中午,咸宁方言)。”这正是适宜桂花抽梢、孕蕾、开花的生长期相适应,使桂花的生长、开放有了良好的气温、雨水、光照条件。

由于南北纬度仅差一度,土壤的水平分布明显。海拔8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区,广泛地分布着地带性红壤,但由于生物气候属于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过渡类型,其红壤化过程已不十分典型,土壤类型均属于红壤土类中的棕红壤亚类,是红壤向黄棕壤的过渡类型。从桂花镇来说,境内土壤主要发育于页岩、石灰岩等母质,土壤质地壤土占74%,沙壤土占16%,粘土仅10%;其中,发育于紫色页岩的酸性紫泥土是桂花生长的主要土壤类型,土壤ph值在5·1-6·5之间的占94%,基本属于微酸性;土壤厚度40厘米以上的占桂花生长地的85%。这样的土壤,恰恰适应了桂花喜土层深厚、酥松、肥沃,蓄水保肥,偏酸砂质土的特性。

这些科技术语对于我们而言可能是枯燥无味的,而对于桂花这个有着自身个性的生命群体来说,却是最为生动的语言。

因为任何生命,除了自身的生命力和适应性,还需要合适的外部环境。生命不一定能选择环境,环境却影响着生命的轨迹,决定着生命的荣枯和生命群落的兴衰。咸宁这样的地理、水热、土壤条件,为它成为全国闻名的桂花之乡打下了基础。

□种源富集

经过长期栽植、自然杂交和人工选育,咸宁产生了丰富多样的桂花栽培品种,成为全国桂花乡土品种最多的地区之一。

建国以来,我国不少桂花专家致力于桂花品种研究。近年来,他们根据花序类型、开花习性、花色、花型、子房发育状况等与观赏有关的生殖器官的特性,将桂花品种分为2类4个品种群:以花序类型和开花习性为第一级标准分为四季桂类(含1个品种群,即四季桂品种群)和秋桂类,秋桂类又以花色为第二级分类标准分为银桂、金桂和丹桂3个品种群。经调查,我国现今知道的桂花品种有154个,分属于4个品种群,其中四季桂品种群18个、银桂品种群57个、金桂品种群43个、丹桂品种群36个。

1988年4月到1990年11月,当时的咸宁地区林科所对原咸宁市、蒲圻市和崇阳县的桂花品种进行普查,调查到金桂、银桂、丹桂、四季桂四大类20多个品种。2001年,咸宁市林科所再次对桂花品种进行调查清理,确认有32个品种,分属4个品种群。

金桂品种群树型高大直立,树冠球状或伞状,花有黄、浅橙黄等色,香气浓,产花量高,花期9月中旬,经济价值和观赏价值高。咸宁有柳叶苏桂、咸宁晚桂、球桂、金狮桂、波叶金桂、圆瓣金桂、大花金桂等20多个品种。咸宁市三大桂花主栽品种,都属于金桂品种群。柳叶苏桂俗称“麦穗花”,花色鲜艳,花朵大,花冠裂片厚,产花量高,约占全市栽培面积的49·8%,是观赏和采花两用品种。咸宁晚桂俗称“末花”,树大冠美,花色金黄,香气清新,约占栽培面积的28·9%,仅次于柳叶苏桂。球桂俗称“金花”,树冠球形,花枝繁密,产花量多,最高株产可达210公斤。花色金黄,香气最浓,经济价值高,占栽培面积21.3%。金狮桂、圆瓣金桂、大花金桂等品种则以观赏为主。

银桂品种群植株较高大,多为有明显主干的中小乔木,高达3—8米(间或高达12米以上),呈聚伞花序,花冠四裂,裂片呈椭圆形,花白色、浅黄色、柠檬黄色至中黄色,香味略淡于金桂,花期一般比金桂迟1周。咸宁有籽银桂、宽叶籽银桂、柳叶银桂、硬叶银桂、波叶银桂、圆叶银桂等,分别为采花、观赏品种。例如,籽银桂叶呈倒卵状披针形,先端渐尖,全缘或中上部具疏齿,叶脉7对,叶腋内花芽多为1对,花冠径6-8毫米,花型微内扣,花瓣黄白色,中香,雌蕊2个,雌蕊柱头有光泽,子房发育正常,着花量中等,花后结实,花期为9月中旬。柳叶银桂为灌木,树冠圆球形,叶长披针形,近似柳树叶片,全缘。花黄白色,花冠径0·6~0·8cm,叶腋内花芽1对,每花芽有小花5~7朵。雌蕊不发育。该品种叶片细长,花色洁白,有较高观赏价值。圆叶银桂俗称“团叶花”,为采花品种。

丹桂品种群为金桂的变种,叶较小,开花迟。枝条硬而粗短,叶片椭圆形,叶缘出现钝锯齿形状,叶面为墨绿色,春梢萌发校迟,秋梢生长旺盛。春梢和头年秋梢的叶腋间着生1—2个花芽,很少出现重叠现象,每个花序由5—7朵小花组成,顶端节间突出簇出成花球状,二年生的枝条顶端也着花。花期多在9月下旬,花冠初呈橙黄色,后逐渐变为橙红色,极为美丽,但香气稍逊。咸宁有桃叶丹桂、宽叶红、大花丹桂等品种。桃叶丹桂为大灌木至小乔木,叶长椭圆状披针形,近似桃叶,全缘或中、上部有疏齿。花浓香,橙红色,花量中等,花期在9月下旬,花后无实。有专家指出,它与“橙红丹桂”为同一品种。宽叶红俗称“红花”,叶卵形,先端渐尖,叶缘中上部有锯齿,叶脉11—12对,叶腋内花芽多为2对,花冠径8毫米,花型内扣,花瓣橙红色,微香,雌蕊退化,着花量中等。花期在9月下旬。有专家指出,它与“朱砂桂”、“状元红”、“小叶丹桂”属同一品种。大花丹桂,叶缘常有锯齿,叶柄较短,花朵大,花冠裂片圆宽、肉质肥厚,花色亮橙红色,极为美丽。

四季桂品种群植株较低矮,分蘖较多,常为高1-3米的丛生灌木,偶有5-6米的小乔木。花香不及金桂、银桂,但花期长,每年多次或连续不断开花,春秋两季为盛花期,其他季节花量稍少。咸宁有齿叶四季桂、月月桂、日香桂等品种。齿叶四季桂为小乔木,叶椭圆形,叶缘有粗齿,少有全缘。叶腋内花芽1—2个,每花芽有小花5—7朵。花冠径0·6—0·8cm。花淡黄色,子房退化,花后无实。月月桂为丛生灌木,枝条稀疏,树冠较小。叶片呈阔椭圆形,粗糙少光泽;叶肉凸起明显,叶背的网脉分布稠密;多数叶缘的四分之三以上有密、细、短的锯齿。春梢的开花期为9—10月,开花零星稀疏,香味比四季桂更淡。雌雄蕊发育正常,能结实。日香桂为灌木,树冠球形至椭圆形;叶狭长呈披针形,叶全缘或具钝齿,先端短尖。由于同一枝条各节都能开花,花期相错,整株几乎日日有花,故得名。子房退化,花后无实。该品种花期长,花香浓郁,花淡黄色,是观赏佳品。

实际上,这还是一个“不完全统计”。因为普查的范围只是3个县市区,还有通山、通城、嘉鱼三县没有涉及。另外,在咸安区汀泗桥镇一带,还分布野生的山桂——铁桂,也未统计在内。这一品种当地也称木桂、野桂花,花朵为白色或黄白色,个性花品发育完全,花后结实,是具有性繁殖能力的宝贵种质资源。目前,当地有人采集它的种子进行大量育苗,经过不同条件下的栽植、杂交和选育,谁知道它又能变出多少新品种来?

□桂乡佳品

每一个桂花产区,都有它的当家品种。

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咸宁根据采花、观赏等不同的需要,选择不同的桂花品种进行繁殖,逐渐形成了地方的特色品种。咸宁知名度高的乡土品种,有麦穗花、红花、末花、金花、团叶花等。这些品种,兼顾了采花与欣赏两种需要。这里详细介绍三个当家品种。

麦穗花,即柳叶苏桂,是观赏和采花两用品种。花色鲜艳,花朵大,花冠裂片厚,产花量高。咸宁地区栽培面积占49·8%,居金桂品种群三大主栽品种的首位。

柳叶苏桂是常绿小乔木,树冠圆球形,紧密度中等。标准株分枝力平均3·0个,春梢平均长度16·1cm,节数平均6·5节/梢,腋芽平均31·1枚/梢。叶片墨绿色,厚革质,有光泽;长椭圆形,叶长平均10·7cm,叶宽平均3·6cm,长宽比大约是3·0;叶面微微内折,一般有侧脉9—13对,网脉两面都明显;全缘,偶见疏齿,叶缘微波曲,反卷明显;叶尖短尖,叶基楔形,叶柄较粗壮、稍扭曲,平均长0·9cm。花色柠檬黄,国际色卡编号为8b(中黄);香味浓,不结实。

柳叶苏桂较耐干旱,要求酸性土壤,适合山头地边栽植。生长健壮,产花量高,寿命也长。咸宁桂花镇600多年树龄的“桂花王”,就是柳叶苏桂。这一品种耐修剪,采条数量多对母树影响不大;病虫害相对较少,但须注意螨类(红蜘蛛危害)。麦穗桂,花量大,香气浓郁,可作采花原料林。

金花,即球桂。球桂树形好,花量大,花形美。球桂是一个古老的品种,为常绿小乔木,树冠圆球形。树皮上又较密集的、大小不一的、椭圆与圆形两种不同的皮孔。标准株分枝力平均2·9个,春梢平均长度9·7厘米,节数平均7·0节/梢,腋芽平均24·5枚/梢,每节单侧2—3芽叠生为主,少则一枚,多则4枚。叶片深绿色,薄革质,略有光泽;叶片椭圆型为主,少数长椭圆形;叶长平均10·9cm,叶宽平均4·1cm,长宽比大约是2·6;叶面凹凸不平,一般有侧脉7—9对,背面侧网脉明显;叶片基本全缘,偶先端有粗尖锯齿,叶缘波状明显,叶尖短尖,叶基宽楔形,叶柄较长、平均长1·3cm。一般3年生进入始花期;每年初花期集中在9月中下旬;花冠平展,3—4裂,裂片厚实,匙形或圆形、内扣,花径平均9·4mm;花梗长而弯曲,平均长达11·7mm;平均百花重1·872g;花色中黄至黄色。花香中等,雄蕊退化,不结实。

球桂是阳性树种,树冠表层叶片相对密集,里层叶片甚为稀疏。喜欢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和疏松肥沃的微酸性土壤。始花期一般从3年生开始,每年开花1—3次,花量多,花色艳丽。花枝密,产花量多,最高株产可达210千克。花色金黄,清新芬芳,香气最浓,是经济价值最高的桂花品种。咸宁地区栽培面积占21.3%。花期:第一批,9月上中旬,第二批9月下旬至10月上旬。

红花,即小叶丹桂、咸宁丹桂、宽叶红,杨康民先生命名为“满条红”。“红花”自古享有盛名,是咸宁常见的丹桂类品种,零星分布在汀泗桥镇的古田、花纹等地。它是常绿小乔木,树冠圆球形,紧密度中等,生长适强壮。标准株分枝力平均3·1个,春梢平均长度24·0cm,节数平均7·7节/梢,腋芽平均38·6枚/梢。叶片墨绿色,硬革质,有光泽;长椭圆形,叶长平均9·4cm,叶宽平均3·3cm,长宽比大约是2·9;叶面微微内折,一般有侧脉9—13对,网脉两面都明显;全缘,偶见疏齿,叶缘反卷明显,1/3以上有疏细尖齿;叶尖长尖,叶基宽楔形,叶柄较粗壮、绿色带有红润,平均长0·7cm。聚伞花序,每个花序平均有小花8·6朵;花冠裂片倒卵状椭圆形,几乎全裂;花径平均0·95cm;花梗长度平均0·78cm,每百朵小花平均重1·05克;花色橙红,花后不结实。

满条红耐水湿,怕盐碱;枝条密,耐修剪。嫁接苗2—6年可进入始花期;扦插苗始花期则要推迟到8年左右,盛花期12年。花色在当地丹桂品种中是最为红艳的一种,因此称满条红。花色橙黄,着花较牢,香气淡薄,产量较低。

采用扦插育苗,比一般秋桂类品种生根晚约半个月,一般要求2个月才能愈合生根;但成活率也能保持90以上。苗木价格比普通秋桂类高三成,现在有大量扦插小苗供应上市。

□古桂两千

最为难得的,咸宁还是全国古桂花树最多的地方。

2000年,我国确定了树龄在100年以上的树木为古树这一标准。古树的意义在于,它不仅成为人们观赏的景物,还是研究植物区系发生、发展和古代植物起源、演化和分布的重要实物。

桂花是一种长寿植物。华夏大地至今仍生长着不少古桂,根据中国花卉协会桂花分会的初步汇集,全国十五省市现存百年以上的古桂2200多株。如陕西关中圣水寺内的汉桂,甘肃康县、桂林七星区、江西南昌云堂寺的唐桂,福建武夷山、成都北泉公园的宋桂、新都桂湖公园的明桂、绍兴鲁迅故居的清桂等。这些古树遐迩闻名,成为一地之奇观。

咸宁也有自己的金桂王、丹桂王和产桂王。这些木樨王国的老寿星,虽历经沧桑,古干虬枝,但花期来临,仍绽蕾竞放,金黄丹红,香飘十里。

在咸安区桂花镇葛藤坪,有一棵国内闻名的“金桂王”。1988年6月,咸宁地区良种资源普查组在桂花镇桂花村查出了40余株树龄200年以上的桂树。其中两棵金桂树龄最大,一棵在桂花村三组茶叶岭,树龄约553年,即生于1436年(明英宗正统元年);一棵在该村六组的葛藤坪后背山上,这棵金桂树从树蔸分四单株丛生,中间两株向上,其中一株从2·5米以下被小黑蚁侵蚀,残存半边。两边单株,一株南倾,一株北卧。四单株均枝繁叶茂,技术人员测出平均高度为9米,平均冠幅直径14米,占地约154平米,其胸径,朝南单株48·7厘米,中间单株42厘米,朝北单株35·5厘米。然后用生长锥从正常生长的三单株1·3米高处,共取出9节木条,用加权平均法,算出这棵桂树树龄为604年,确认它是咸宁当时遗存下来的树龄最长的一棵桂树。它的生年为公元1385年,即明太祖洪武十八年。据村民说,这棵树最高年份产鲜花220公斤,一般年份产鲜花165公斤左右。

在汀泗桥镇古田村周家下屋,有一株树龄300多年的“丹桂王”。这棵古老的丹桂,树高10多米,树干合围2·2米以上,在基干高约1·16米处,派生出四支较大的分枝,分别伸向东南西北,树干苍劲,枝叶繁茂。树冠覆盖面积约150多平米,犹如高贵的华盖。这棵桂树是周家的“风水树”。据风水先生说,这块宅基地是“烈马回头”的风水,大门必须朝北,大门外要建一道门朝西开的围墙,再在院内大门前栽一棵树挡住北风,方可消灾免祸,于是,周家祖上便买来一棵丹桂苗栽下。从此,它便与周家人朝夕相处,历经百年而老干苍劲,绿影婆娑。20世纪80年代,政府曾经拨专款对它进行护理。1986年,咸宁地区林科所对其实行高空压条移植试验成功,在潜山国家森林公园有了它的后代。

1994年,在桂花镇明星村的夏家豅,发现一棵产量最高的“产桂王”。这棵树生长在一块肥沃的坳地里。树高10·7米,有三根主干,根围3·7米,树冠直径16·2米,覆地面积206平米。一般年景产花200公斤,1983年产花240公斤,高于桂树平均产量100多公斤。据当时测定,树龄为607年。

咸宁的古桂不以老知名,而以多著称,全国罕有其匹。在全国2200株古桂树中,咸宁就有2000株,占90%以上。其中,200—500年的1250株,500年以上的古桂150株,还有600年以上的古桂树。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咸宁还保存着大量成片的古桂花林。仅仅桂花镇桂花村葛藤坪背后山一处,就集中有明清古桂树72株。

现存的一些古老桂树,是对咸宁植桂历史的实物证明。从今天存世的623年的“金桂王”、618年的“产桂王”,我们知道民间植桂的历史,比方志记载的弘治五年咸宁学宫的“官桂”培植早了上百年;从150株500年以上的桂树,就可以知道早在明武宗正德以前,咸宁的桂花栽植规模不小;从1400多株多株200—500的桂树,就可以印证清朝初年何廷韬掀起的那场植桂高[chao]确有其事。还有,从咸宁200年以上的桂花树1400多株,100—200年的反而只有600株,可以想见当年日本人毁桂的罪恶昭彰。这是因为,咸宁桂花是从挂榜山区逐步向柏墩河、白沙河流域发展,大量的一二百年的桂树栽植在人口集中的柏墩和白沙河流域,这正是日本人铁蹄所及之处,所以惨遭蹂躏,而更为古老的桂树则多半地处偏僻的挂榜山游击区,所以才躲过日寇刀斧幸存下来。

咸宁的古、大桂树,不仅仅作为树木而存在,而且还作为桂文化的载体而存在,是祖先留下的珍贵物质遗产。然而,谁又能说得清,在咸宁沦陷的日子里,有多少千年、百岁的古桂成为了敌伪刀斧下的冤魂?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忘川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寂寞开怀点评:

很好的资料性文字,值得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