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载,白居易先生是进士出身的“博士”,职位也好歹是个处级。但在秋风瑟瑟的浔阳江头惨白的月光下,竟与“三陪女”灵犀相通混在一处,发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慨。作为一名处级干部,我不知他该不该自降身份把自己混同于一个普通的老百姓,是不是去了不该去的地方。但我知道,白先生因怜爱民众而芳名永传。
在我们的社会中,“三陪女”毫无疑问是被贬抑的弱势群体。据有关调查表明,不少活动于都市中的“三陪女”来自贫困山区和城市贫民;他们被生活所迫干起“三陪”,无日无夜,倚身卖笑的微薄薪酬除了寄给远在天边的父母老人和上学的孩子外,自己大多数时间是靠啃冷馒头充饥的。由此,我想到个别官员下基层为什么总是下不去,去了也白去。他们“官小架子大”,“下乡坐着桑塔拿,隔着玻璃看庄稼”。到了基层,总认为自己有等有级,放不下架子,有的甚至还要摆架子;不愿爬山路走小道;不愿深入到边远山区困难群众中去;不愿与群众促膝谈心。在心理上与群众有距离,在情感上与群众有隔膜,在心灵上与群众不相通。在他们眼里,群众是下等的贫民。他们贫穷、落后、愚昧少知。全然忘了群众是我们的“衣食父母”。下基层成了“例行公事”的形式。
与群众格格不入,自然就了解不到群众真正的疾苦与困难,愿望和要求。如果群众有了苦衷不愿意向你诉说,有了情况不主动找你反映,有了意见憋在心里,那么我们的工作就会失去群众基础变得非常被动,得不到群众的支持与参与。看不起群众,不屑与群众打成一片,看问题就会浮在表面,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至于像某个“三陪女”啃冷馒头以及“老大嫁作商人妇”的历难,某个穷孩子饿肚子愁学费的苦处搞不清楚弄不明白,也就不足为怪了。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工作的宗旨。要为民就必须要有爱民之心,亲民之情。一位官员,只有心存对民众的“怜爱”,才能自觉地把自己置身于人民大众之中,与他们同呼吸共命运。只要是为了人民大众的利益,我们就不要怕路途远,怕麻烦事多,怕群众穷,怕群众脏,怕群众臭。要多下基层,多到困难群众弱势群众生活生存的环境中去,去了解他们老人的赡养孩子的成长,去关注他们的生老病死,去关心他们的衣食住行;去调查他们“干三陪”的原因,去为他们摆脱贫困出主意,去替他们尽快克服恶习想办法;去理顺群众的情绪,去帮助群众更新观念谋发展,去教育引导群众干事业。
群众利益无小事。基层群众需要我们解决的事很多。因此,我以为,我们的每一位官员都要从自身做起,主动克服“官本位”思想意识,首先要从心理情感上与人民大众融为一体,打成一片,消除心理屏障。常常到基层调查了解真实情况,倾听社情民意。“夜阑卧听风和雨,疑是民间疾苦声。”善于体察民情,善于倾听不同意见,善于从牢骚话中听出弦外之音;不因群众的贫穷而不屑一顾,不因群众表达方式的生硬而充耳不闻置之不理。如此,才能更好地作出贴近基层群众的科学的决策,才能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洁尘飞飞2007·9·22·
-全文完-
▷ 进入洁尘飞飞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