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跟孩子一起成长柴立中

发表于-2007年09月20日 晚上10:10评论-3条

跟孩子一起成长

——读《宝玉挨打》

《宝玉挨打》是高中《语文》第六册对《红楼梦》第三十三、三十四两回的节选。教学之余,略为诠次,以知“我们怎样做父亲”。

宝玉为何挨打,可以从两面来看。从贾政(宝玉之父)方面看,宝玉“招打”的理由有三:一是宝玉“无礼”。小说这样描写——

原来宝玉会过雨村回来听见了,便知金钏儿含羞赌气自尽,心中早又五内摧伤,进来被王夫人数落教训,也无可回说。见宝钗进来,方得便出来,茫然不知何往,背着手,低头一面感叹,一面慢慢的走着,信步来至厅上。刚转过屏门,不想对面来了一人正往里走,可巧儿撞了个满怀。只听那人喝了一声“站住!”宝玉唬了一跳,抬头一看,不是别人,却是他父亲,不觉的倒抽了一口气,只得垂手一旁站了。贾政道:“好端端的,你垂头丧气嗐些什么?方才雨村来了要见你,叫你那半天你才出来;既出来了,全无一点慷慨挥洒谈吐,仍是葳葳蕤蕤。我看你脸上一团思欲愁闷气色,这会子又咳声叹气。你那些还不足,还不自在?无故这样,却是为何?”宝玉素日虽是口角伶俐,只是此时一心总为金钏儿感伤,恨不得此时也身亡命殒,跟了金钏儿去。如今见了他父亲说这些话,究竟不曾听见,只是怔呵呵的站着。

贾政看到的是宝玉“垂头丧气”,怠慢,“全无一点慷慨挥洒谈吐,仍是葳葳蕤蕤”,“脸上一团思欲愁闷气色”的外部形象,“见他惶悚,应对不似往日,原本无气的,这一来倒生了三分气”。贾政为什么生气,我们来逐一分析。

宝玉的“垂头丧气”,其实是“茫然不知何往,背着手,低头一面感叹,一面慢慢的走着,信步来至厅上”的样子。低头感叹算不算“垂头丧气”呢,不好说,但贾政是那样认定的。如果我们从宝玉这方面看,他刚和林妹妹“诉肺腑”,一场热恋才拉开序幕,兴奋、激动、担忧、幸福,五味俱全;见金钏儿惨死,又“五内摧伤”;被母亲(王夫人)数落,委屈烦恼。小小年纪的宝玉,一时间经历大喜与大悲的起伏,怎不低头沉思,万分感叹?以我们今天的目光来看,他的无我真爱,善良多情,是最真实的人性,是值得肯定的。我们如果理解他的内心,放声大哭也很正常,“低头感叹”又有什么错呢?但贾政(谐“假正经”)却来了“三分气”。宝玉会客出来得慢,是忙着安慰林妹妹,互诉衷肠。我们如果理解他的内心,表达人间真爱至情的机会,有人几辈子也碰不着,不要说只耽搁一回儿,就是耽搁几天也不为过。可“假正经”却认为他不听话,理由大概是《论语》里孔鲤“趋庭”一类,父母使唤,子女要跑得快(照阿q的意思,跑得不快要打嘴巴)。会客时要如何有“慷慨挥洒谈吐”,脸上应该保持什么气色?笔者无知,不便妄言,但宝玉总是招打的了。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宝玉是有七情六欲的活人,不是封建家长制造的机器。

二是琪官风波。从宝玉一面看,他和琪官结交,属于朋友间的正常交往。“朋友”是五伦之一,应该也没错,可从贾政一面看,琪官是伶人,地位低下,宝玉所交,是“结交匪类”;交也罢了,偏又因此得罪忠顺王爷,那还了得?畏惧权贵,以压下(宝玉)来媚上(忠顺王爷),管他五伦不五伦,“舍车保帅”是政客们的手段,在贾政是得心应手的。

三是贾环诬告。贾环诬告宝玉对金钏儿强j*不遂,致使她跳井自杀。若是清官,人命关天的大事,得查个水落石出,再行定论,可“假正经”偏听偏信,认为宝玉是罪魁祸首。小说这样写——

贾政此时气的目瞪口歪,一面送那长史官,一面回头命宝玉“不许动!回来有话问你!”一直送那官员去了。才回身,忽见贾环带着几个小厮一阵乱跑。贾政喝令小厮“快打,快打!”贾环见了他父亲,唬的骨软筋酥,忙低头站住。贾政便问:“你跑什么?带着你的那些人都不管你,不知往那里逛去,由你野马一般!”喝令叫跟上学的人来。贾环见他父亲盛怒,便乘机说道:“方才原不曾跑,只因从那井边一过,那井里淹死了一个丫头,我看见人头这样大,身子这样粗,泡的实在可怕,所以才赶着跑了过来。”贾政听了惊疑,问道:“好端端的,谁去跳井?我家从无这样事情,自祖宗以来,皆是宽柔以待下人。──大约我近年于家务疏懒,自然执事人操克夺之权,致使生出这暴殄轻生的祸患。若外人知道,祖宗颜面何在!”

贾政生气,实在是为了维护“自祖宗以来,皆是宽柔以待下人”的“家风”(或家法、家规)。

综上所述,宝玉挨打的三条理由,第三条是被诬陷,第一、二条是正当的,都不招打,但“贾政一见,眼都红紫了,也不暇问他在外流荡优伶,表赠私物,在家荒疏学业,淫辱母婢等语,只喝令:‘堵起嘴来,着实打死!’”。宝玉有冤不能伸,有理不能诉,都蒙“专制”所赐。贾政视“礼教”大于父子之情,将宝玉往死里打,乃得“存天理灭人欲”(虽然冯友兰认为是善的)的真传。

九十年前,鲁迅写了“我们怎样做父亲”一文,说要肩住黑暗的闸门,放孩子到光明的地方去,以后合理的做人,自由的生存。这个理想到今天也未能彻底实现,因为我们作家长的,还保有封建余孽,专制一切。

孩子小的时候,没有自我,没有辨别力,固然需要我们指引,但也仅是指引而已。如果见孩子好动,就强迫习“跆拳道”,跳“交谊舞”;爱哼几句歌,就强迫练钢琴,弹古筝,以为文才武功都萌芽了,实在也是专制统治。殊不知孩子会长大,兴趣爱好也会变的。孩子大了,有自我,有头脑,如果我们的“惯性”不改,“爱”而适为害。真正的爱是无私无我的,得全身心为所爱者着想。家长如果能理解孩子,那就需要去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倾听他们灵魂的声音,善者助之,恶者导之,庶几可以成人。可惜我们成人,为了衣食忙碌,无暇或根本就不顾及孩子的内心,就变成一个个的贾政了。

这里有个问题,就是家长以为善的东西,是不是都要强加给孩子呢?以古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来推论,结论好象应该是“己所欲者,应施于人”,但当今是自由的时代,民主的时代,平等是核心,即使是对自己的孩子,也不能不讲平等自由的,更何况日子是孩子自己过,家长彼时代的经验,未必合于此时代。强加的结果,未必就对孩子有利。如因为怕男孩子上网学坏,就禁止他靠近电脑;怕女孩子早恋,就不给她在外独宿。我们所要学的,是大禹治水的“导”而不是他老爸的“湮”,是因势利导而不是强人从我。

人间世界,形形色色,各样人都有,我们既不知将来的社会怎么样,不知孩子的未来如何,不知道哪种类型的人更好,我们家长就无须扮演上帝——“按自己的模样造人”。最明智的做法,是让孩子去体验大千世界的壮美,去经历失败与成功,去感受甜蜜与痛苦,从而成就孩子自己的人生。

学会倾听孩子的声音,发现自由生命之美,跟孩子一起成长,是现代家长应具备的素质。

2007-9-20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柴立中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文清 | 荐/文清推荐:
☆ 编辑点评 ☆
文清点评:

跟孩子一起成长,
既做家长又做朋友,
太多的家长是做不到的。

文章评论共[3]个
文清-评论

对孩子的教育,也是对家长的考试。问好!
  【柴立中 回复】:谢关注!我的QQ号为876465668,有空联系。 [2007-9-21 10:30:37]at:2007年09月20日 晚上11:39

草木蓝心-评论

读得深!做你的学生有福气。
  【柴立中 回复】:本为劝妻而作,惜辞不达意。 [2007-9-21 10:32:12]at:2007年09月21日 早上8:02

贵州的一片云-评论

有同感,只是讲不出。不得不佩服!at:2007年09月26日 上午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