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据一权威机构调查表明:中国读书的人越来越少。1999年的比例是60%,2001年是52%,2003年是36%。探究其中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为什么不读书呢?中年人说没时间,青年人说不习惯,还有的人说买不起书。相反,网上阅读的人却越来越多。1999年是3·7%,03年是18·3%,可谓增速极快。
对于现今中国人读书的比例多少我不想去理论,只想对读书的心态作一探究。
时下,读书者功利性的有之,消遣娱乐者有之,求生发展者有之,哗众取宠者也有之,装潢门面者更是大有人在。那么,究竟抱着什么样的心态去读书呢?
古人云:“心地干净,方可读书。不然,“见一善行,窃以济私;闻一善言,假以覆短。是又藉寇兵而赍盗粮矣。”此话一语中的,给我们指出了读书最佳心态是什么。它告诉我们:只有那些心地纯洁、无私本善的人,才可以有资格读圣贤书,学古人的道德文章,并从其中学到从善、扬恶、归心向真的人生真谛。如果看到一些善行好事就偷偷用来满足自己的私欲,听到一句名言佳句就私下用来掩饰自己的过失,这就等于是资助了武器给敌人,接济了粮食给强盗。
功利性的读书只会让私利迷乱了人的心智;消遣性的读书会让兴趣占据了人的宝贵时光;求生性的读书往往只会断章取义,学得纸言片语;为哗众取宠、装潢门面而读书的人会让虚荣给自己留下许多人生的遗憾。
只有那些心地纯洁、志存高远之士,潜心诗书,博览天下,一心只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他们的读书不但用于精进学问,更注重用它来修身、养性、立志、奉献百姓。历史上最值得人敬仰和称颂的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东坡,他一生多次贬谪,但仍然一心向民,牵挂百姓,终使得他不论身在何处,位有多低,还是那么悠然地精于学问,不但诗做得出名,官也做得妙哉,完全没有象楚国诗人屈原那样因被放逐而投江自杀,象唐朝诗人李白那样得不到重用而玩世不恭,也没有象杜甫那样怀才不遇而借“诗”浇愁等等。这就是许多现代人“崇苏抑李”的深层次原因之所在。现代著名人文学者易中天老师的自勉词:“读书明理做人不做秀,登科治国做事不做官”也给我们道出了读书的真谛。只不过苏、易二者做人为民的途径不同而已。
这是何等的人生境界啊!因此,端正读书的态度和心境,对我们读书人来讲,表面上似乎无关紧要,其实是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值得我们去深思去关注。它不但决定着你的学问做得如何以及受欢迎的程度,更左右着你的为人处事、报国为民的最真实态度。
“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是读书的旧时功利,而“心地干净,方可读书”才能使读书者成就为真正的做学为民之“士”也!
-全文完-
▷ 进入藤蔓居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