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艺文:袅袅天香·悠悠净想——咸宁桂花漫话(4)忘川

发表于-2007年09月17日 下午3:24评论-1条

宋人朱熹有一首《岩桂》诗:“亭亭岩下桂,岁晚独芬芳。叶密千层绿,花开万点黄。天香生净想,云影护仙妆。谁识王孙意,空吟招隐章。”这首诗道出了桂花被历代诗人吟咏不辍的原因。桂树终年枝叶繁茂,而桂花更是幽香而不露,秀丽而不艳,清雅高洁,香气浓郁,以其独有的花香受到人们的青睐,深受历代文人墨客的喜爱。古人评桂花的香味为“浓、清、久、远”俱全,清可涤尘,浓能透远,推之为上品。神奇的香味,让人产生美好的遐想,因而在历史上留下了一大批吟咏桂花的佳作,作者对事物的细微观察和独到的情趣、理趣,给人一种诗画相映、美丽高洁的享受。

□笔底香涛

桂花很早就进入了诗人的视野。最早将咸宁桂花引入诗文的,是战国时期楚国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屈原的传世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等共25篇,其诗句长短参差不齐,体现了楚国的民歌特色,世称楚辞。他在诗中用鲜花、香草、嘉木比喻人的品行的高尚和纯洁,也比喻自己的品性的坚贞,其中多处涉及桂花,如“桂浆”、“桂旗”、“桂舟”、“桂棹”、“桂舟”、“桂栋”等,开创了香草、嘉木喻人的文学传统,历经千年而不衰。这一传统,影响了后世咸宁的文人,在笔底掀起了阵阵香涛。

屈原在《九歌》中吟道:“援北斗兮酌桂浆,辛夷车兮结桂旗”,前句“桂浆”可能是添加桂花而酿制的美酒,其意似为捧着北斗星状的瓢勺,饮着桂花酒;后句意为取桂的花枝作为旗帜,以装饰用木兰制作的车辆。《九歌•湘君》篇是写女神湘夫人怀念男神湘君的情景,诗中提到的“桂舟”是指用桂木造的船,“桂棹”是指用桂木制的桨。湘夫人乘坐桂舟,使用桂桨,亲自前往迎接,以表达她期盼湘君的恋情。《九歌•湘夫人》是写湘君思慕湘夫人的神话。诗中有“桂栋兮兰寮,辛夷楣兮药房”之句。其意为用桂作屋梁,取兰装点椽子,用紫玉兰制作门楣,以白芷的香叶装饰卧房。该诗以较大篇幅,细写迎接湘夫人之盛况,辞藻华丽,极富浪漫主义色彩。

由于咸宁建县较晚,在古代不是政治文化中心,文人墨客很少光顾;更由于咸宁桂花地处偏僻,而且主要用于采花而不是观赏,在屈原之后的很长一段时期内,吟咏咸宁桂花的作品少了,咸宁桂花在山野间沉寂了几近千年。然而,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直到北宋咸宁出了一个著名的状元冯京,桂花又开始出现在文学作品上。

宋代,冯京初到咸宁温泉潜山寺,寺内只有数株桂树。当时正是金秋,桂花盛开,奇香无比。山寺住持印月和尚桂花树下得听泉亭旁打盹,冯京的到来,惊醒了印月和尚。和尚说道:“桂香满寺迎佳客。”

冯京脱口接道:“泉韵盈亭醒睡仙。”

又过了若干年,到了明朝正德年间,咸宁才子周家庆连中二元,名满天下,可惜才高命薄,未及参加殿试,便英年早逝了。其友人曾某参加殿试,一举夺魁。此人非常佩服周家庆的才华,有感于心,撰了一副对联:

桂蕊香飘己卯秋,文压三千豪杰;

桃花阆暖庚辰岁,名魁五百英雄。

这幅对联被镌刻成联匾,几百年来一直悬挂在周氏祠堂内。

清康熙四年(1665),咸宁知县何廷韬援引古人“以槐名庭”、“以柏名府”的先例,在县衙内建“桂花堂”,浇水培土,题联作赋。这一年,县人王禹锡修纂《咸宁县志》时,曾作诗纪其事。诗曰:

倚帘静赋牧民章,笔底生花一苑香。

蕊覆田畴舒碧绿,丹移蟾府蔚秋黄。

奇葩荷露增新色,幼节临风试异香。

唯植菁莪留淦野,胜于南国蔽甘棠。

何廷韬建桂花堂,一时传为雅事、盛事,使乡野之桂走向官绅的庭院、进而刺激民间植桂。因而,诗中对何廷韬的风雅之举、提倡之功大加激赏。

所以,咸宁县从此植桂日广,乡间房前屋后、山坡河岸,城里富绅大院,均有桂树栽植,甚至为观赏桂花而修建的楼台也应运而生。清光绪八年(1882)修纂的咸宁县志,载有县人章云海的一首“桂子楼”诗:

漫道元龙百尺楼,曲栏凭眺豁双眸。

轩开旷野心俱远,座挹清泉兴倍幽。

半榻薰风花影外,一帘明月竹枝头。

时当溽暑忘三伏,闲望嘉木绿满畴。

所谓嘉木,自然就是桂花树。盛夏酷暑,酷热难耐,忽有清泉入口、绿荫满目,自然平添许多清凉之意。今天,桂花堂、桂子楼虽然早已杳不可寻,但由此可知,在咸宁,桂花很久以前便用作园林观赏树种了。

当代,咸宁桂花也不乏名人吟咏。且看湖北两位书法家的咏桂诗。吴丈蜀咏咸宁《月月桂》:

奇葩馥郁四时开,独吐浓香迓客来。

烈日严霜全不管,我行我素自安排。

钟鸣天咏咸宁《月月桂》:

七月炎蒸暑未收,寺前胡柚妙香稠。

抬头喜见双株桂,月月开花月月秋。

月月桂当然可爱,可惜两位没有观赏到桂花镇山野上的古桂群落,花开时节,正像那酣畅淋漓的森森笔阵、浓浓墨香,若是见了,一定会引得诗人诗兴大发了。

古人说: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赏桂咏桂,如此风雅的事情,怎不引得文人墨客纷纷出手?

□丹桂慰情

屈原之后两千多年,又有流落咸宁的文人寄情秋桂。不过,这次不是一个,而是一群;他们不是路过,而是住了下来,而且一住就是三四年。

咸宁向阳湖曾经是文化部“五七”干校校址。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数千文化人下放在这里劳动,咸宁的地方风物给他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回京后,他们撰写文章、接受采访,总是对咸宁的风光、物产念念不忘。有的怀念这里的藕荷、灵芝(蘑菇)、鱼、蛇,有的回忆这里的竹子、树木、云彩,更多的是屡屡提起咸宁的桂花。著名文物专家朱家溍在接受采访时,深情回忆起向阳湖的鱼、莲藕、荷花、水鸟,特别提到桂花:“咸宁还有一个美丽之处,是桂花,丹桂树粗大无比,有时你还没看见桂花,就闻见了香味。”

在向阳湖畔的王六嘴,在甘棠小镇,在进城的公路边,都有桂花开放。这些香味浓郁的桂花,给了不少寂寞的心灵以无声的慰籍,给平淡枯燥的干校生活带来了些许情趣。青岛大溍溍学鲁原教授说,到了干校,知道咸宁是桂花之乡,心里也涌起几分香甜。随大卡车拉煤拉砖,走到桂花树下,总让司机稍事停留。下车在桂花树下享受一会儿它浓荫的庇护,赶上秋天,饱吸几口它香甜的空气,似乎可以摒除连队里那凝固的批斗气氛。著名评论文学家谢永旺在《四季拾零——向阳湖生活杂记》里,也讲述了同样的记忆:“记得,走小路进县城,刚刚转上公路,路边坡下就有几棵桂树,都很高大。桂子飘香的时候,每逢进城路过,远远就能闻到,不禁驻足呼吸观望。”

干校后期,劳动强度与斗争热度都有所减弱。著名学者顾学颉先生在《向阳湖点滴》中回忆:“遇上天朗气清,几位较熟的女同志叫我同她们一起,到不太远的山坡、村舍,采集灵芝、药物、野花,或在桂花树下拣点桂花,那里一片桂花香,熏人欲醉……这段生活,回想起来,令人难忘。”

浓浓的桂香激发了文化人的诗兴,劳动之余,他们写了一些咏桂的诗歌、对联。王六嘴有一棵很大的桂花树,香气袭人,有时坐在车上路过,便可以闻到香味。著名学者、文物鉴赏家王世襄先生赋诗写道:

丹桂谁栽大合围,夹衢双阙势巍巍。

轻车驰过争回首,金色凝眸香满衣。

著名翻译家黄雨石先生邀约著名学者周绍良一同踏山寻桂,写下了《向阳湖畔与周绍翁踏山访银桂》一诗:

踏山访桂寻无处,村媪殷切指绿邱。

地棘牵衣蹙鞋破,天香坠野遏云流。

舞眉藤蔓欣葱翠,翘首枝柯浴素幽。

料应衰荣经久见,胡为一岁一霜头?

周绍良先生也有《和黄兄踏山访银桂》一诗相和。他在序言中写道:“向阳湖畔,地名王六嘴。村旁小阜,有银桂一株,大可合抱。盛开之际,香闻数里。休沐多暇,黄雨石兄相邀走访,先成七律一首邀和。”全诗如下:

难得清闲半日游,闻香邀侣访山邱。

相看健老同衷素,始见茏葱异俗流。

遍地铺银真灿烂,遮天耸干显奇幽。

不知风雨经多少,今日为君再举瓯。

著名学者王利器先生曾在向阳湖做过一副对联:“汀泗桥头英雄不死,向阳湖畔丛桂飘香。”据他自述,上联是怀念他那黄埔军校毕业、在北伐汀泗桥战役中牺牲的表兄;下联则有两层含义,一是向阳湖王六嘴的桂花树大、品种多;二是以“丛桂”喻指咸宁干校的文化人多。如今,若是将这些诗联镌刻成碑,立在桂树旁边,完全可以成为向阳湖文化村一处绝佳的景点。

探亲的时候,干校人总是带上一些桂花产品,或馈赠亲友,或做成汤圆庆祝家人团聚。著名翻译家王以铸在《咸宁杂记》一文中也提到,他每次回京总要带上一两瓶桂花酱。谢永旺先生回忆:“初尝桂花,也许就在干校,不过记忆清晰的却是离开干校以后。我已奉调返京,在人民文学出版社作小说编辑,赴济南组稿时,几次转道滨县去看好友丁宁、江波。江波同志从总政下放滨县……丁宁同志也从干校转到哪里。我去了,有黄河刀鱼佐餐,极鲜美。酒是加饭黄酒,烫得热热的,加上一把桂花,酒味和桂花味都加倍的香醇。我赞叹桂花味道好,丁宁笑着,拿了一个罐头瓶来,那瓶上赫然印着产自咸宁。好似他乡遇故知,十分欣喜,陡地忆起坡下那高大的桂树。”

多年以后,他们还深情回忆咸宁向阳湖畔的桂花香。热心挖掘向阳湖文化资源的李城外,曾向故宫博物院文物专家单士元先生约稿,单先生回信写道:“承嘱写在向阳湖劳动旧事,但屡写屡辍,至不成文,使我记忆不忘者,是向阳湖甘棠桂树飘香、灵芝满地之境界,信笔写出,以报盛情。”他的题词是:“向阳甘棠,桂香满天,灵芝铺地,如入仙境,每一念及,为之神往。——在湖北咸宁向阳湖甘棠镇劳动两年,此地有桂花灵芝诱人,久居忘返,别后二十余载,尝忆于怀。”

浓浓的花香,勾起了干校人对往事的记忆,密切了干校人与咸宁的联系。青岛大学鲁原教授在《千里桂花香》一文中,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离开干校二十多年以后,咸宁日报一位素不相识的的老工人,在读了他回忆干校的文章后,特意让在青岛海军某部服役的儿子,给鲁原教授带去两瓶桂花酒、两瓶糖制桂花。这让他更加思念咸宁的桂树:什么时候能再到咸宁的桂树下乘凉,能不能把咸宁的桂树移到北方?不久,他终于如愿以偿:他的一个亲戚到咸宁参加一个技术鉴定会,开完会,带回了两盆桂花,送了他一盆。他把桂树种在庭院里,精心护理,浇水施肥,咸宁的桂花,终于开在了青岛大学的校园!

为此,鲁原教授感慨万分:向阳湖干校的四年,无休无止的批斗留下了许多酸涩的记忆,唯有桂花保留着一缕幽香。

□方寸盈香

咸宁民谚说:看花容易画花难。桂花花形细小,恐怕是世间最难描绘的花卉,所以,古往今来表现桂花的作品很少。现今能看到的古画,如元代的《广寒宫图》,近处画了一株桂花树,但模样难以辨别;明代画家唐伯虎画过许多以嫦娥为题材的仕女画,上面或有一枝桂花,或几株桂树,毕竟是陪衬物,画得抽象而模糊。

当代表现桂花的绘画作品也不多,容易见到的有齐白石的《桂花玉兔》、吴冠中的《桂花树》、何水法的《桂花》、邓远坡《八月桂花》等,都是写意花鸟画,状神韵有余,描丰姿则不足。也曾有人用白描的手法画桂花,但效果并不是很好。

而当代,有一位画家,用工笔画法,将咸宁桂花浓缩在一张张小小的邮票上,他就是湖北省邮票设计家朱力钊先生。

1991年初,咸宁市政府向邮电部申请发行桂花邮票,1993年3月,邮电部复函同意。当年,朱力钊先生接受了为中国邮票总公司收集桂花资料的任务时,来到咸宁桂花镇桂花村,感到花形小、成簇成串,变化复杂,难以表现;面貌普通,无法与其他名花媲美。到了第二年,为创作《桂花》邮票再一次到咸宁观察、写生,收集创作素材。不知是因为那一年桂花开得特别好,还是桂花特别诱人,他被那一簇簇桂花打动了,深深感到了桂花的特别魅力:枝叶茂密、茁实,花儿扑啦扑啦开着;有黄色、黄白色、还有橘红色……馥郁的小小花朵,给人一种玲珑剔透、婀娜秀美之感。同时,他还注意收集历代桂花诗词,把月中桂花的传说、历代咏桂诗词糅合到构思与创作之中。

朱力钊花了近两年时间来认识桂花的特征、捕捉桂花的美,因而表现创作起来进展顺利,草稿与正稿相差很少,在评审会上也没提出什么意见。

朱力钊在表现桂花时,采用了水彩多层画法,利用特写形式,充分地体现了每一片花瓣,又结合中国画传统的折枝构图技法,使构图符合国人的审美习惯;利用西洋画表现力强的特点,充分体现每一簇桂花上每一朵花的花瓣与枝叶的进伸、远近、强弱的空间透视关系,表现桂花在阳光下那种色彩变化和光感,以体现桂花的娇艳;使画面中的光线再没一点距离上逐渐变化,给人一种色彩空间和空气的变化感。对枝、叶、花作了大胆的艺术处理,整体效果更加协调。

在背景处理上,采用了中国传统的“计白当黑”的方法,用单纯的色彩作背景,避免了因背景复杂而冲淡主题。把4枚邮票按一定次序放在一块,就形成了光环。

1995年4月14日,新中国名花系列邮票中最后面世的一套——《桂花》特种邮票在湖北咸宁举行首发式,同时发行的还有4枚首日封、两枚纪念封、邮折、明星片。这一套4枚邮票,生动地再现了咸宁桂花的玲珑秀丽,轻盈别致,让人一看到方寸之间桂花洒脱的神韵,就自然而然地想起“枝生无限月,花满自然秋”的意境。当时的邮评这样形容朱力钊的桂花:画面上花阵疏密有致,枝叶组合配搭自然,空间透视与色彩透视相得益彰。“金粟”微小,却粒粒柔和悦目,加之印刷精美,光可鉴人,备显阳光明媚。

同年9月16日,原邮电部为纪念“国际邮票钱币博览会在北京举行”,又以上述4枚桂花邮票为主图发行了桂花有齿、无齿小全张。

方寸之间,芳香馥郁。这4枚窄窄的邮票,让咸宁桂花飞到了天南地北。

□万口噙香

“玫瑰香,茉莉香,比不上江南的桂花香。月里嫦娥播的种,山中仙女育的秧,长成四季常青树,开出那个小花金黄黄。有风香十里,无风十里香;香了月亮香太阳,天上人间都飘香。

“玫瑰香,茉莉香,比不上江南的桂花香。勤劳的小伙播的种,勤劳的村姑育的秧。长成生活的常青树,就像一杯美酒醉心房。

“玫瑰香,茉莉香,比不上江南的桂花香。有风香十里,无风十里香,香了小河香山岗,生活处处都飘香。”

一曲《江南桂花香》,把江南人唱得人心陶醉,万口噙香。

这首歌创作于2002年。当时,咸宁市筹办“桂花节”,计划创作一首主题歌打响“桂花之乡”品牌,因此从武汉请来了《山路十八弯》的词曲作家王原平、佟文西和省文联作家黄金辉。

当年9月,金桂飘香,王原平一行来到咸宁市咸安区桂花镇采风。王原平对咸宁桂花相当熟悉,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他作为湖北电影制片厂厂长曾两次来此拍摄纪录片,对咸宁的青山秀水和桂花印象特别深刻。采风回汉之后,佟文西、黄金辉分别拿出了歌词。黄金辉的歌词是“咸宁桂花香”,王原平则以“秀美”为基调,一气呵成完成了谱曲,并请青年歌手徐千惠来演唱。徐千惠,是武汉歌舞剧院知名歌手,土生土长的武汉姑娘,嗓音清澈明亮、甜美圆润。毕业于武汉艺校的徐千惠,近年来一直活跃在武汉歌坛,为《青春关不住》、《千秋三峡》、《双枪老太婆》等影视剧演唱主题曲,王原平认为她清纯、甜润的嗓音非常适合《江南桂花香》。

2003年咸宁春节联欢晚会上,徐千惠现场演唱《江南桂花香》引起轰动;后经湖北电视台拍摄制作成mtv歌碟,该音乐电视先后在中央电视台七套、湖北电视台、湖北电台连续播出,在咸宁电视台和市内大小活动中播放。此曲成为咸宁代表曲目,被众多音乐爱好者广为传唱。

2004年以来,这首歌被制成mtv和mp3在网上广为流传。徐千惠成为武汉歌舞剧院专业演员后,也将这首歌唱遍了全国。《江南桂花香》还在2006年央视七套“首届诗仙太白杯形象歌曲音乐电视展播”活动城市类最佳作曲奖(同时获最佳作曲奖的是《追春》曲作者陈小奇,《我的家乡锦州》曲作者姚明),咸安区宣传部门向全国各地的咸宁老乡和海外侨胞共送出歌曲光碟1000多张。

“玫瑰香,茉莉香,比不上江南的桂花香……”2006年以来,这首歌挤上了各音乐网站下载排行榜;用它制作的手机、小灵通彩铃也创下上十万的下载纪录。2007年5月22日鄂港经济合作洽谈会在香港举行,武汉歌手徐千惠在洽谈会演出中再次演唱了这首歌曲。

也有人认为,歌词里的“江南”,并不包括咸宁,因为文艺作品里的“江南”不同于地理概念,而是有它特定的文化含义,指的主要是以苏杭为中心的、长江中下游的长江以南的太湖和西湖流域,所以歌中唱的不是咸宁桂花;“江南”地区也是中国桂花的主产地,这首歌的成功,算是咸宁市为真正的“江南”地区作了一次义务劳动。这话也不是没有道理。或许,当了解《江南桂花香》的创作背景、仔细品味曲调中的咸宁民歌因子以后,不至于有这样的疑惑。不过,为了避免理解上的歧义,增强宣传的效果,咸宁市再次组织演唱和制作mtv时,若能把“江南”改成“咸宁”,也许更能鲜明地唱响咸宁桂花。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忘川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文清 | 荐/文清推荐:
☆ 编辑点评 ☆
文清点评:

阴历八月,
正是桂花飘香的时节,
看着桂花漫话,
与季节结合起来,
在没有桂花的房间里,
幻觉中都有桂花的馨香了。

文章评论共[1]个
文清-评论

朋友的文章,让人们更多的了解了桂花,晚上好!
  【忘川 回复】:谢谢编辑,辛苦了! [2007-9-18 21:35:40]at:2007年09月17日 晚上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