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常感慨:年轻真好,充满激情,充满斗志,充满幻想;年轻是人生的宠儿,可以在蓝天的映衬下,在阳光的亲吻下,在清风的抚摸下,以玫瑰般的心态去憧憬未来。可是,我们现在不得不担忧,年轻不再都是阳光和鲜花,灰暗的色调越来越刺眼。由青少年主演的悲剧时常上演着:思想偏激,心理扭曲,精神崩溃,危害社会等等,不一而足。虽然,这些还只是细枝微节,但如果任其发展,必成大患。
那么,造成这些问题的根源是什么呢?
案例一
虽然已经过去近一年了,但每当我路过××大厦楼下的时候,眼前就会浮现一幕血淋淋的画面:一个十七、八岁的男孩子侧卧在刚刚下过雨后的地面上,苍白的脸上,一双眼睛一动不动地睁着,身下的雨水已被流自他身上的鲜血染红,周围的嘈杂、议论,他永远也听不到了。他是从十八层楼顶跳下来的,是什么让他选择了冰冷灰暗的世界?既然有死的勇气,那么活着比死更难吗?
他正在读高二。他的个子高高的,却早早地弓起了背,因为只要是在人群里,他就恨不得隐匿自己,把自己变成透明人。他沉默寡言,性格内向,非常孤僻。可常常看到他在发呆,一脸落寞,他有时也笑,却比哭还难看。原来,在他很小的时候,父母离异,爸爸不理,妈妈不要,她在奶奶家长大。此后的十几年里,妈妈只在他小的时候探望他几次,此后不见踪影。看到别的孩子有妈妈疼爱,爸爸呵护,心里就羡慕极了。于是,他要爸爸接他去爸爸再婚的家,爸爸拒绝了;他跟奶奶央求要见妈妈,但是妈妈却千呼万唤不来见他。他把心扉紧紧关闭起来,在一个人的世界里踽踽独行,只有影子倾听他的心声。长久的思念渴望积郁心中,他得了抑郁症,常常一宿不闭眼。听他奶奶说,死前的一个星期里,他就几乎没合过眼。
可怜的老奶奶以她八十多岁的高龄,为稚孙赴往黄泉路送行。而他的生身之母不曾露过一次面,蛇蝎虎狼之心也不过如此吧?不,我想,它们也会自叹弗如。
案例二
我们常常看到这样一些现象:一些未念完初中三年的学生,过早地进入职业高中、技工学校就读,还有的失学在社会上游荡。他们当中的大多数是因为学习跟不上教学进度与难度,承受不了学习的紧张与压力,还有的是因为学习成绩不能达标,影响学校在市区的排名,被老师做工作到此类学校另寻出路的。
这些孩子在小学就没有完成学业,以小学二、三年级的文化水平接受初中教育,已经是力不能及,更何况现在的课程难度越来越大,薄弱的基础如何接受继续教育?新的文盲被不断地制造着,更主要的是他们被冠以“差生”、“弱智”、“垃圾”等称号,给他们正在成长的心理罩上阴影,自尊尽失,畏缩卑微,或是偏激逆反,心理扭曲。
口头上,人们承认人的智力、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有差异的,但在“应试”教育指挥棒下,人们刻意忽略了这个差异,尤其是号称懂教育的人。教育改革、素质教育的口号喊了n年,但实质有多少成效?升学率、及格率、平均分,即所谓的“两率一分”如紧箍咒般制约着学校,家长、政府、社会也以“两率一分”来衡量学校的优劣。所有的压力都堆积在教学一线的教师身上,所有的光环虚无的放大,教师似乎是点金石,拥有神仙般点化神功,“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鞭笞着教师在“两率一分”上下工夫,课业负担越减越重,素质教育形同虚设,而最后承受后果的是学生。
如今,有多少学生体会到苦并快乐着的学习生活?即使是优秀生。
案例三
我认识一个大学生,十二年的寒窗苦读,他考上一个二本大学,却在大三的时候被学校勒令退学。原因是迷恋网吧,经常无故旷课,期末考试几乎全“当”了。我很替他惋惜,他却无所谓地说:“这有什么?拿了毕业证又能怎样?我一没有大树好乘凉,二没有名牌大学的护身符,三没有金钵银钵去铺路。”我问他,不拿毕业证就能怎样吗?“当然”,他很神气地说:“有许多发财的捷径,就看你的脑筋转不转弯!”
后来,听说他做了许多不正当的生意,都没有长远。还有一个邻家初三的学生,他立下的志向居然是要做黑社会老大,像他们这样,可能是个案,但也说明了一些问题。
现在,社会上存在的许多问题都为青少年的教育成长设置了沟坎。如,中小学中设收费学校;招聘单位看重文凭学历;任人唯亲,举贤避外;极度的贫富差距;弱势群体的无奈呻吟;钱权主宰一切等等。重物欲,轻人格;重享受,轻付出;重自己,轻他人的意识荼毒着青少年。
青少年中的问题,谁之过?
谁都知道,一个国家,赢得了青少年,就赢得了未来,关键还是要做的。
-全文完-
▷ 进入黄心荷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