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里有许多顺口溜四处流传,听着有点不伦不类,说它大粗糙有点太过火,不粗糙也上大雅之堂。王蒙先生在《也算下情》中介绍了六十年代到九十年代的民间顺口溜,形式多样且意义深远,我也大胆说说二十一世纪左右的校园俗文化,
“让你挂你就挂不挂也挂;
说不挂就不挂挂也不挂。”
横批“向钱看”这是我在吉林上大学时偶然一天,在系办公室门前,不知谁贴的一幅对联,电脑打印的追问不出谁的笔迹。这反映了学生心里某种的不平衡,同样一水平线的学生有两个不同的结果,不同或许是穷富不同。
“勤学习,苦劳作,不如当个系主[xi]。”后一届对早一届毕业生的批语。系主[xi]代表着一个系,毕业后谈分配,如果主[xi]分配不出去的话,系也成了一个笑柄。
在经济管理专业里的学生常传这样的一个顺口溜,“论理论有评有据,讲财学能写能算,不是经理不是大款,只能讲台上出汗。”这是说经济管理学生对老师一种评价。
“大一《呐喊》,大二《彷徨》,大三《坟》。”形容学生对学校活动的渐渐放映。
“校长儿子不用学,有钱儿子不用学,善说会算不用学,漂亮脸蛋不用学。”
这是校园四不学,反映了物质化的权利腐败对校园的一个投影,命运的抛向让有些人不用学,有些人学也无处学。
随着电脑业的发展,网络也走进了校园。无论是小学,中学,大学都有不分程度的接触。“十人上网九人空聊,还有一人睡大觉。”如果这放在成人里,有些闲聊主义的感觉,如果放在学生里,反映学习与网络的不适当的脱轨。
网络游戏的加盟,也使原本闲聊主义的人变成了空虚主义。“玩到上课直疲惫,玩到伤神又伤胃,玩到父母流眼泪,玩到学校让你退。”这更说明了沉迷游戏的错误,很少人能做到收放自由。
还有一个描写校园后勤的,“事没人做。人没事做,事本不多,人多才做。”描写一些工作懒散的人,混日子的职工,也是一处校园的风气。
在谈恋爱上“大一女生搞营销,大二女生搞推销,大三女生讲报销,”也常有“刘德华的脸,成龙的功夫,李嘉成的钱。”的顺口溜,这也是物质与名利过分渲染下的大学女生的爱情官。
教育以人为本,然而校园常流行的顺口溜分别不同的说明了某种问题,如若不正视这流言势必会影响孩子的人格发展。
-全文完-
▷ 进入宇の航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