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郴州是一块灵山秀水的风景胜地。迷人的郴州,既有如诗若画的“南洞庭”东江湖,又有苍莽雄崎湘粤边境的大莽山;既有“为谁留下潇湘去”的郴江,又有“天下第十八福地”的苏仙岭;既有“小漓江”之誉的百里便江,又有狞猎者的乐园五盖山。然而,在郴州的诸多胜景中,最值得我回味的还是那鬼爷神工的万华岩。
游万华岩已经是十多年前的事了。1994年暑假,我邀了中专同学张英华、李志成、钟玲丽及两个文友,冒着炎炎烈日,从郴州市区乘公交车赶到南郊三十里外的万华岩。那时,万华岩刚开发不久,游人如织,洞外坪地到处是小商贩的叫卖声,使这处沉寂千年的山岭变得热闹非凡。
我们来到入洞口。洞口在一堵巨大黑褐色岩壁的左下端,形如拱门,宽约三十余米,高约二十米,一条清澈的地下河沿洞口的右壁流出,河岸兀立着一对石笋,一高一矮,形似蹲着的两只大麒麟,扼守通往洞中的路。站在洞口,犹如置身一座古老的“城堡”脚下,那湖和水渠是“护城河”,那对石笋则是全身披挂的守门武士。大自然真是一位技艺高超的雕刻家,一涂一抹,都是那样的生动、逼真,充满活力,而又极富诗意!
沿着河岸,逆水而入,迎面扑来的凉爽空气,使我们疑心走进了春天。万华岩主洞内空气通畅,常年气温在20c0左右,是避暑的好胜地。俯身掬一捧泉水,一股清凉从手掌透彻全身,暑气全消,神清气爽。离洞口不远的岩壁上,竖刻着“万华岩”三个笔力道健、气势秀逸的繁体大字。相传这是宋代理学家张轼的题字。回头向洞外眺望,但见远山近树、蓝天白云、掠空飞鸟、洞门绝壁、湖堤游客,青苔绿草,全都倒映在一湖碧水里,辉映增色,活脱脱一幅细腻的水彩画。
转身,继续入内,彩色的灯光下,展现一个美丽的童话世界。小河两岸,石壁高耸,那石笋、石松、石花、石幔、石钟乳,千姿百态,奇特诡谲,其名字也是妙趣横生,什么“百花迎春”、“海豹掠食”、“水母游天”等等,形象贴切,富于诗意。这时,几只蝙蝠张开黑色双翅“呼呼”从我们头顶掠过,吓得胆小的钟玲丽赶紧躲到我身后。张英华笑着说:“你真是胆小如鼠啊,这檐老鼠(即蝙蝠)在卖弄它们的飞翔本领呢。”李志成指着一只蝙蝠叫起来:“看啊,这洞里的蝙蝠好像个子特别小哩。”我仔细一瞧,真的呢,这些蝙蝠与别处的明显不同,个小翅大,但体态、面目都很娇美。
说话间,岩洞越来越开阔了,景色也愈发地雄奇险秀、多彩多姿。那覆盖在大片岩壁上的白色和米黄色石幔,有的挂在十几米高的岩腰,有的直插地面,苍劲挺拔,舒展有度;那直泻而下的石瀑布,有几十米宽,张力十足,令人震憾;那从岩顶连接到地面的石柱,高的数丈,粗的如水桶,小的如老人的弓杖,白玉一般晶莹锡透,美不胜收。更让人感到新鲜别致的是那色泽,红、蓝、青、绿、黄、白、紫,重重叠叠,绚丽多彩,满目珠玑,令人眼花潦乱。我仿佛成了一个梦游者,无意间闯入这个变幻莫测的美丽世界,忘却了洞外世界,忘却了身边的同伴,忘却了自己……
踩着水泥与石块混合建成的小径,我们来到一处洞景前。一群游客正在倾听导游小姐介绍这处景致。景名很奇特,叫“陕北延安风光”。呵呵,湘南的的岩洞里居然藏着个陕北的“延安”,算是稀奇事了。我一边听着导游介绍,一边细致地观察。只见褐苔色的岩上,布满大大小小的沟壑和深深浅浅的罅隙,高低、宽窄不一的平台,隐约可见一排排窑洞,还有“宝塔”,还有“宝塔山”下那浪涛滚滚的“延河水”,陕北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被神奇复制在这里,浓缩成一派迷人的延安风光!
这时,导游小组在讲述“延安风光”的来历。说的是很久以前,一批陕北延安人因为战乱和灾荒逃到了郴州,可郴州也不太平,经常有强盗打劫,这些延安人便躲进万华岩洞里。他们思念家乡,茶饭不思,终日以泪洗面。一位神仙知道后,趁他们熟睡时,对着一块岩石作起法,喝声“变”,眨眼工夫,便变成了延安的模样。这些人醒来,以为回到了延安老家,“乡思病”很快好了。
伴着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我们沿曲曲折折的小径,来到一个大厅。厅宽三十余米,高不到二十米,流水潺潺,“雨声”沥沥,迷朦雾气在灯光映照下,展现出一幅地道的湘南田园风光:大大小小的石田遍布“山坡”、“山脊”,层层叠叠如梯田,丘丘水平如明镜。相传,神农氏在耒阳发明耒耕后,为了教民耕种,好不容易寻到四秀如春的万华岩,开拓出这片石田作试验,培植稻种,施舍天下,这些石田就叫“神农田”。有诗句为证:“百亩谁开石上田?仙人遗廪尚依然”。当然,民间传说终究是传说,缺乏科学依据,却反映了先人们对“世外桃源”的田园生话的向往与追求。
石田过后,是一段三十米长的峡谷,叫“天波玉女河”。河水两岸,石林若笋,石泉如泻,石旗似飞,把峡谷装点得古色古香,极其华丽。遗憾的是,我们却看不到在这里脱衣梳洗、欢歌曼舞的玉女。“天波玉女河”附近有处洞穴,分上下两层。下层就在地下河的两边,布满了石笋石瀑石幔和大量流石。顺着台阶扶梯,一步步登上上层洞穴,映入眼帘的又是另一番景致了,只见洞穴塞满石池、石幔、石桩、石带、石林、石坎、石乳、石旗,红、橙、黄、青、蓝、紫俱全,灯光照耀下,仿佛花团锦簇,绚丽多姿。在靠近石池锐角处的碧水中,有一个璀璨的无尖圆锥体,就像一只用碧玉精雕细琢的茶杯。这就是举世罕见的“水下晶锥”了。由于提前看了资料,我对水下晶锥的生成有所了解。它和溶洞中的其它生成物一样,也是一种以碳酸钙为主要成分的次生化学沉积物,但它的生成很不容易,必须由洞顶的滴水与石池内水面钙膜和水下结晶的巧妙结合,共同作用,方能慢慢形成这种非常特殊的沉积。据说,全国目前只发现两处,在全世界也罕见,堪称我国的国宝。
带着对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啧啧赞叹,我们继续前行,先后参观了石瀑群、仙女洞、流石坝大厅、冰川玉壶、黄金池等重要景点。
石瀑群不仅形态各异,气势磅礴,而且每个石瀑布的上面都有平台和石池。我站在石瀑群前,两耳仿佛听到风雷隐作、金鼓齐鸣、万马奔腾的“轰隆轰隆”声,又仿佛感觉到水珠飞溅的冰花悄悄落到身上,湿了衣赏,湿了皮肤,把满身污浊全部洗净。
在仙女洞,我们看见一种奇特的石幔变态现象。有一绺绺的,好像搭在姑娘额头上的刘海,飘飘拂拂;有一条条的,酷似吊在姑娘后脑上的长辫子,辫梢上还打着美丽的蝴蝶结;有一节节的,宛如刚从池塘挖出洗净的莲藕,白白嫩嫩。我走过不少的地下河溶洞,都从未见过这种奇异的景观,实在让人惊叹。
流石坝大厅位于洞穴一千余米处,面积两千七百平方米,是十二个大厅中最宽的地方。大厅里有一百多个大小石池,据说形成于六千三百多年前。池内无水,像是遇上了千年大旱似的,个个干得底儿朝天。举目环顾大厅,有一种寥廓空旷的感觉。那弥漫的雾气,那隐约的山恋,那幢幢房屋,那弯弯石路,那流泉翠竹,十分传神。这哪是洞穴啊,分明是沉睡中的一座美丽的渔村!
“冰川玉壶”藏在一条几十公分长、窄窄的狭长缝隙里,实际上是一个貌似壶肚的微型洞穴,“冰川”是一堵万仞晶体,兀立在洞中央,看不到顶,也看不到边,只看到一道刺眼的白光,遍体洁净得找不出一点点暇庇,滑腻如玉。洞顶上流下的一股泉水,不倚不偏流进了“壶肚”,真应了唐代诗人王昌龄的那句名诗:“一片冰心在玉壶”。
天下黄金池宽四米长、长十八米,近似等边三角形。池深三点五米,在国内已知溶洞石池中名列榜首。石池里外都是金黄色,表面还有乳白色的小结晶,熠熠发光,金碧辉煌,好像是纯黄金铸成,池子里的泉水也是金灿灿的,就像溶化了的黄金液体,难怪叫黄金池了。据说溶洞石池能发育到这么深这么大,起码要经过二三十万年沉积。二三十万年啊,要多少个日日夜夜才一点一滴造就这样的奇迹。黄金池周围,则是大大小小的干涸了的流石坝,呈网络状,一堵堵,一块块,一圈圈,一条条,弯弯曲曲,黄橙橙,灰蒙蒙的,了无生气。无论任何生命,都离不开水,水永远是万物生机活力的源泉啊。
经过近四个小时的游览,我们来到万华岩主洞穴的最后一个景段“大雪压青松”。此处位于主洞与支洞的汇合口,长两百余米,附近还有侧洞。洞内主要景观是花瓣状石笋、石柱及石林、石瀑共同“建筑”出的一派“北国风光”。“大雪压青松”之名取自陈毅的那首名诗。因为这里的岩体被地下水溶蚀后,残余部分颇像树干、树枝、树叶、树根,枝枝蔓蔓,而那些被溶蚀后剩余的洁白石瀑、石幔犹如一层厚厚的白雪覆盖在树上,把树枝压得往下低垂,但树干依然“挺且直”。我突然想起毛泽东在《泌园春•雪》里描写的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天茫茫,地茫茫。大自然这双魔术般的手,居然把数千里外的北国搬到了南方,实在是太神奇了!
从洞中出来,视野地豁然开阔。蓝天白云下,是连绵起伏的崇山峻岭。谁能想到,山的腹地,会浓缩着一洞美丽的景致,这景致被精雕细刻得如此晶莹、如此绝丽、如此令人心醉神迷。
万华岩,我还会看你的。
(2007年9月9日作)
-全文完-
▷ 进入朱文科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