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重德,非力所能匹配
齐景公有马千驷[1],死之日,民无德而称焉。伯夷叔齐饿于首阳之下[2],民到于今称之。“诚不以富,亦祗以异”[3],其斯之谓与[4]?
——《季氏第十六》
【简 注】
[1]齐景公:春秋时代齐国国君,当权时齐国日渐衰败。千驷:四千匹马。驷:同驾一辆车的四匹马。
[2]首阳:山名,在今山西永济县南。伯夷、叔齐:商朝末年孤竹君的两个儿子,父亲死后,兄弟互让君位而出逃;周灭商后,耻食周粟,隐居于首阳山,采薇而食,终于饿死。儒家称颂他们清高的品德。
[3]此句原无。程、朱以为,《颜渊》篇第12章的引诗应移在本章。
[4]斯之谓:代词宾语前置,意为“说的是这种情况”。
【意 译】
齐景公有四千匹马,他死的时候,人们却都不觉得他有什么好德行可以称颂。伯夷和叔齐饿死在首阳山下,人们到现在还称颂他们。《诗经•小雅•我行其野》说,“受人称颂确实不在富有,而在于行为优异”,大概就是说的这种情况吧。
【理 释】
德的效力,在于无形。无形之德,既能利益众生,又能教化众生,且不侵害任何一人与任何一物,所以一切均可为他所用,一切也乐于为他所用;所以他的威力,才无与匹敌。大德之人于世间,宁愿以德润化万物,决不以利炫耀于万物。
相反,有形的力量,尤其展现在尘世的任何物质的力量,比如手足、刀剑、名利等等,无论它一时显得多么森严,它都必定疲劳,都不可能长久,都难得到更多更宽的护助。常人却迷恋于此,以为它最实惠,最可靠,最足以威慑、胁迫并凌驾于众生。其实,正因其有形,又具足了夸耀、攻击、占有的态势,才危如累卵,不堪一击。
万物之有,都从无中来。无是什么?无不是空,不是没有。于每一层生命而言,无是他们都无从目睹、无从感知、无从证悟的更微观、更宏观的客观存在。既然更微观、更宏观,它就具备更大的时空、更强的能量与更高的威德。德被常人视为抽象的概念,德却实存于更微观、更宏观的空间。因此,德所具备的穿透力与影响力,才超越了尘世之中的任何外物。
【例 述】
刘备的智谋与勇力,均无超常之处。刘备却能招纳群雄,并使卧龙、凤雏为其所用,更能三分天下而有其一;一切之功,俱在立德。单看他临终托孤的细节,即可略知一二。他对诸葛亮说:你的才华胜魏文帝何止十倍,必能佐我完成统一大业。若犬子刘禅值得辅佐,就辅佐他;若不值得,便将他废除,代他称帝。他又对刘禅说,“和丞相共事,必须待丞相如父”、“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后人多当他是做作,以便笼络人心,实则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全不知古人立身处事,多把德行的修养作为根本。至少,他说犬子可废,着实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他的关于善恶的警言,至今还能荡涤许多心灵的尘埃。
上天惠顾某人,决不看他是否高大,是否英俊,是否强壮,是否拥有声势。其人德大,天就给以相称的功绩与荣耀。其人德小,他纵学富五车,心比天高,也不免终身潦倒。
-全文完-
▷ 进入无的散手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