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此句用在中秋月圆夜,最恰当不过了。天上人间的每年中秋夜,不知勾走多少人的泪水,不知促成了多少美事,或又不知生出几许哀叹。
眼看今年的中秋节即将来临,我急切地期盼着与家人团圆。回望二十多年来的中秋夜,我难以形容内心的滋味,或许是五味俱全吧。真是“年年岁岁月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小时候,十分期盼中秋的到来。因为,有月饼吃,也特喜欢吃月饼。那时的月饼是用牛皮纸包装的,简单方便,放久了总能看到纸上吸了一层油,湿湿的,用手一摸,不觉有湿感。小时候的月饼几毛钱一个,又圆又大,如那天上高悬的明月,总让人渴望。月饼可以分成四块,甚至八块,如果一人吃一个月饼的话,绝对是饱饱的。那时的中秋夜,一家人吃完晚餐后坐在门坪上,围着圆桌上的月饼和水果,任凭皎洁的月光沐浴着。每当这时,母亲总要烧几柱香,用月饼来拜祭月亮。一家人有说有笑地任意聊天,并不时品尝着月饼,其乐也融融。那时的心里很甜,总觉得天上的月亮特亮特圆,心中的月亮也特别圆,这成了心底抹不去的记忆。
随着年龄的增长,求学的道路越走越远,经常是想家的时候多,真正呆在家的时间少。甚至有时候做梦都梦见家乡熟悉的一切,醒来泪满双眼,心难平静。在外读书十几年,中秋节和亲人团圆多半成了梦中的情景。“每逢佳节倍思亲。”越接近中秋夜,心情就越难受,晚上和几个同学一起各自拿出自己买来的用纤维盒包装的一个或两个月饼共同分享,天南地北地侃着。心中却想着父母,他们是否也在吃着月饼,他们是否也用月饼向月亮祈祷最亲的人,是否想着出外求学的儿子,然后月饼就着眼泪,一齐吞进肚里。那时的中秋月虽然也大也圆,但在我的心中有个缺。
读大学时,曾经有这样一个梦想:毕业参加工作后,每年的中秋节好好地回家陪父母过。皇天不负有心人,工作第一年的八月十五,我终于如愿以偿,带上单位发的月饼和用自己的工资买的月饼回了家。全家人又可以坐在一起过中秋了,心里特高兴,尤其是母亲,赏月的时候拿出月饼对月亮奉了又奉,大概是希望子女年年都能够陪他们过中秋。全家人围着一盘包装靓丽的、小小个的、有着不同味的月饼聊天。那晚的月亮照样特亮特圆,照着我们一家人过了一个团圆的中秋。后来的几年,由于工作忙的原因,中秋节多半又是对家乡的遥望。中秋——团圆,心中割舍不掉的情结。
今年,本打算回家陪父母过中秋节,但是看日历,这个月25日中秋恰逢星期二,单位肯定没假放,看来这个中秋又要在外独自过了。月亮依旧亮,亲人依旧在,只不过是远隔数百公里而寄托于明月了。“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我又盼望心中的那中秋月圆夜。
-全文完-
▷ 进入君睿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