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好长一段的时日,常奔波于烦琐的工作和变幻的人际世俗之中,总是来不及理理自己那开始紊乱的思想和变得现实的的灵魂。直到人生中一件不经意的偶然事件发生后,生活的清净与工作的轻松,让我有空隙在远离外面的喧嚣和繁华下重新打量与检讨自己的内心思想。孤灯下、枯树傍、小河边,孤寂的身影与自我的思想一道徘徊、彷徨、沉思。此时,我才真正知道一个人应该经常在自己的生活与工作之余,要给自己思想以寂寞的机会与空间,这样才能不断地上升、提炼与进步,以及时有效地纠正自己的思想与行为,这种思想寂寞应该是每个人在自己人生长河中的一门必修之课。
思想寂寞是一种认识、修养、情操的整理、感悟和提升,是给自己的思想难得的独处空间,也是自己最美好的心灵家园。这里,你可以随意放飞自己的思绪、绽放自己的灵魂,让久违、尘封的思想启封、去尘、飘扬。这时,梳理、打点、修正自己混乱或不对头的世事人伦观是最好的时机,可以让积淀的思想和灵魂得到一次细心的矫正、净化与洗礼。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先哲如此,凡人也应该学学。思想寂寞不是另种封闭、自守、隐藏和逃避,而是主观的我与客观的我在灵魂深处里开展的积极对话与交流,用客观的、科学、公正的标准对照、总结自己的得失正误,重新审视自己处事待人的认识、态度、价值、情感,看清自己的真善与丑陋,摸清自己的思想脉搏,让人生的航船在浩淼的大海上不会或不再迷失前进的行向。古人提倡通过慎独、反省、反思等心灵修养的方法完成思想提高与进步的;现代人倡导道德自律、学习榜样示范来实现自我改进。自古及今,大凡成就之人、之事都是在思想极为清醒和理智下完成的,并流芳后世,千古不朽。
有子曰:“君主务本,本立而道生。”人生在世,思去想来,关键要搞清楚其活着目的和本质究竟在哪里?其实许多人都知道在于“活”的本质和过程,在于一种释重后的轻松快乐和正义下的自然幸福。但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却背离了生活的本质,崇“末”抑“本”,被世俗生活永远地套牢,整日活在“务虚”的迷雾中,时时处处迷恋那些官爵、名利、美女、金钱等等身外之物,这些人看似充实、快乐与精彩,其实,他们牺牲的是自己的生命代价和真正的人生意义。
人们常说:“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当一旦“虚”的散去“真”降临,还原于真实,还原于本来时,再回首,虚情假意时常还萦绕在你的周围吗?鲜花与笑容你还觉得那么真诚吗?阿谀奉承你还想要吗?到头来,你会觉得一切身外物不外乎是过眼烟云,昙花一现。
学会思想寂寞吧!真情也许还并没有走到尽头,它还在不远处守望着你。给自己思想一刻寂寞和停顿,也许只需要片刻,但它却能让你及时知晓和把握人生的要义,皈依生活的本质,时常提醒自己:心灵的天堂在于真诚、正义和真理。脱下虚伪,丢掉虚荣,祛除虚念,做一点对他人、对社会、对国家有益的事,一切就会自然地回归到那个“本我”——真实的人、大写的人和有意义的人。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其实,思想寂寞也是一种境界,一种情操,一种升华。
-全文完-
▷ 进入藤蔓居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