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一个既古老又崭新的人类文明与民族精神的繁衍、传承、延续和创造的重要手段。在人类世代漫长累积的生产技能、生活经验、文化习惯的传接中,教育一直肩负和发挥着最基本、最有效的功能。教育之美不是简单地对前人知识和文化的延展,而是在于其自身还具有甄别、筛选、净化的本能,能从多元文化中结出世界上最美的精神文明之花。教育的生命力与灵性就是要不断地在秉持自身规律的基础上紧贴时代脉搏,创新教育方式,以迎接未来社会变化莫测的挑战。
中华民族是个尊重教育、崇尚教育的伟大民族。教育成就斐然,为世界教育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但是伴随世界经济、政治格局的急剧变迁而至的西方文化,给我们当代青少年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影响与改变。有人这样来形容当代的青少年:“吃的是薯片,用的是芯片,看的是大片,穿的是名牌”;还曾有个12岁的“神童”作家,在书里这样写道:“我找对象的标准是,富贵如比哥(比尔•盖茨),浪漫如李哥(李奥纳多),潇洒如马哥(小马哥),强壮如伟哥”,这话固然诙谐,但出自一个小女孩之口,却暴露得油滑早熟涉“世”很深,也由此可见,当前的教育环境已发生了深刻而微妙的转变,教育者将面临着当今时代最大的变化——经济、科技、市场、数字全球化的全新教育背景。
当然,一般来说,在正常环境下,孩子的成长是自发的、天然的,无须刻意去培植,去补课。但毕竟孩子们可塑性很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青少年这棵幼苗花朵,极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与干扰,一堵结实的围墙堵不住外来气息的污浊,一条严厉的纪律挡不住舶来思想的滋扰,一堂精彩的说教封不住异域文化的侵袭。
全球化给我们教育带来的冲击是多面的,但总起来都会不可避免的产生“双刃剑”的作用,它们既给孩子们灌输与培育了平等、效率、竞争、法制、求知、判断等意识,又给孩子们渗透了唯利是图、不讲诚信、道德缺失、滥用权利、人情冷漠等不良的现象,而所有这些负面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孩子们价值、利益取向将发生着悄然的量变或质变,爱心与信仰正在一点点地流失,有的甚至背信弃义,淡泊了国家与民族的意识。因此,对当前孩子们的教育还是一味地沿袭过去的空洞说教已经不合时宜。贴近学生,贴近现实,贴近生活,用心交流,精心呵护,细心引导,复归孩子们科学的价值观、利益观,这是我们当前教育者最迫切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与任务。教育者挑战全球化环境影响的水平与能力如何将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教育的未来。
为此,教育者在日常的教育活动中,要恪守清贫,提升素养,以学生为本,学会多给学生友善的微笑,它会在学生的心田里播洒下善意的种子;多给学生诚挚的鼓励,它会在学生的心灵上刻下自信的烙印;多给学生耐心的说教,它会开启学生的智慧火花;多给学生亲身的探索,它会让学生感受到事物的积极意义;多给学生善良的宽容,它会让学生体会到生命的美好。要教会学生学会感恩父母,继承传统文化精华;学会亲近自然,保护祖国自然遗产;学会珍爱生命,品味人生至高内涵;学会爱惜民族与国家,维护国家民族尊严。
教育者要善于运用鲜活真实的生活事例感动学生,用历史传统的纵向比较教育学生,用国际视野的横向对比说服学生,让学生在自我体验、自我内化、自我鉴别多样文明中,唤起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自尊心,切身体会到社会主义道德观的核心价值,自觉树立起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意识;在教会学生在知晓网络信息,通晓网络技术的基础上,疏通与引导学生对网络的错误认知,排解与消化学生在现实世界与虚拟空间之间的冲突与隔阂,把网络为我所用,让学生既能正确地获取与利用网络知识与信息,来开阔视野,丰富精神,净化心灵,又能对网络进行自我判断、自我控制、自我筛选。
总之,教育是一种艺术又是一门科学。站在全球化大潮的汹涌浪尖,科学地认清当前青少年教育形势,秉承教育育人的本性,张扬教育传承文明的大旗,教育者要在与已到来的全球化环境的碰撞与交流中,用独特的眼光与视角来打量和审视时下的教育,艺术化地化解全球化带来的负面影响,放下师道尊严,真诚地与学生相处,做到与学生心与心的碰撞,情与情的交融,爱与爱的对接,在平等中互动,在共振中体验,在共鸣中感悟,正确而科学地引领孩子们的思想、价值、情感积极向上,强化国家意识、道德操守、法律观念不断彰显,锻造学习能力、人际技巧、创新实践显著养成,以使他们健康成长,幸福愉快,不至于将来走出校门在全球化中迷失方向,迷失自我。同时,我们的青少年教育工作也才能卓有成效,并富有最大化的教育意义。
-全文完-
▷ 进入藤蔓居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