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上世纪30年代女作家苏雪林的《当我老了的时候》,只觉静穆。她说:“我死时,要在一间光线柔和的屋子里,瓶中有花,璧上有画,平日不同居的亲人,这时候该来一两个坐守塌前。传汤送药的人,要悄声细语,蹑着脚尖来去。亲友来问候的,叫家人在外接待,将死的心灵担荷不起情谊的重量。灵魂是早洗涤净了,一切也更无遗憾,就这样让我缕缕化去,象春夜一朵花的枯自枝头,象夏夜一个梦之淡然消灭其痕迹。”
不知道苏雪林离开时是否在这样一间屋子,灵魂被轻轻托举?她在一百零三岁的高龄返回故乡,亲吻故土,并坚持要在去世后,把骨灰从台湾运回安徽的老家,逝后,她也真葬回故乡,灵魂在故土安息,与溪水树林为伴。
越来越频繁的死亡消息袭进我们的耳畔,光彩夺目的明星,平凡的同事友人......
死亡让我们觉得阴冷,心惊,然而苏雪林却描述了一种安详的告别:一个被生活涤清了的干净灵魂,悄俏挥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正如悄悄地来,如同花朵在夜里无声凋零。
告别,其实不一定是件惨烈的事,假如生若夏花,肆意地率真地绽放过一场,有过一段有笑有泪的尘缘,那么将走时也如苏雪林所说,一切更无遗憾。
这是个周而复始的轮回的世界,每个人都注定不可能停留太久,即使这是宿命,那就好好地珍惜活着的每一天每一刻。和生命和世界相亲相爱。
生命的意义从来不在长短,而在质量:沉甸甸地活一日永远胜过空虚地过一世。只有充实地活过,离开前才会如苏雪林所描述得那般宁静、安详、身心缕缕化去,温暖地消散于空气里。
歌手朴树在新专辑《生如夏花》中写道:阳光下,献给你,我最好的年华。
我但愿,你正在度过的每一天都是生命中的最好年华,都如夏花盛开之灿烂。如若是这样,那么永远无须为那些里去的消息而黯然,世上原有一种告别如秋叶之静美。
-全文完-
▷ 进入红尘依依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