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柏拉图哲学与美学的神灵归依子午书简

发表于-2007年09月09日 下午3:58评论-0条

在柏拉图的哲学及美学理论中存在着三个世界,依次为理式世界、感性现实世界和艺术世界。柏拉图认为,这三个世界是各自存在的而且是不变的,为一切存在的的公式。现实的感性世界是理式世界的影子,艺术世界是感性现实世界的影子,艺术世界是理式世界影子的影子,这样就肯定了理式世界与艺术世界之间隔了一道感性现实世界。为说明此观点,柏拉图举出三种床的例子:理式的床、物质的床、临摹的床。理式的床是本体,不依赖于外在任何物质而存在;现实物质的床是具体的、个别的,是由木匠制造的,受视角、时空、材料的限制,是理式之床的不完全体现,所以它包含着木匠的感性理念与认识;而临摹的床与现实物质的床又是不同的,它只是物质的床的外形的摹仿,认识视点和感悟的不同,所见的外形就不一样,就更加不具有真实性。在柏拉图的三个世界中,理式世界是至高无上的,现实物质世界依存于理式世界,艺术世界又依存于现实物质世界,后两种世界的层次是较低的,艺术世界最低下。站在理式世界高度的基点上柏拉图贬低了艺术世界对现实世界的作用,认为从荷马起,一切诗人和艺术创造都只是摹仿者,只得到理性世界的影象,抓不住真理。其地位不如车夫、医生等具有专门技艺的人。据此他把不同职业的人分为九等,这可能就是后来演绎成我们所说的"三六九等"的原始理论的出处。



 柏拉图的"理式世界"正是宗教中"神的世界"的摹本,也正是政治中贵族统治的摹本。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近代,唯心哲学都是神权社会的影子。神权是统治社会麻痹被统治者的工具,过去的君子都是"天子"高高在上,"代天行命"。他要保卫正在没落的雅典贵族统治,就必须保卫正在动摇的神权观念。他强调理式的永恒普遍性,正是他的保卫神权的哲学的具体体现。



 在柏拉图的美学理论中,第一等人即"爱智慧者,爱美者,诗神和爱神的顶礼者",正是神灵凭附,得到灵感的人。这些人也正是柏拉图理想中的哲学家,也就是贵族阶级中的文化修养最高的代表。"神灵附体""与神灵相通""得到神灵的指点""产生与神灵相通的感悟"。这样的灵感不过是柏拉图理论中的一个只有神灵才知道的哲学和美学概念而已。



值得注意的是柏拉图心目中的"爱智慧者,爱美者,诗神和爱神的顶礼者"并无需创作艺术作品,而他们所"爱"的"美"也不是艺术美。柏拉图在他的两篇最成熟的对话《会饮》和《斐德若》里,都用辉煌灿烂的词句描写了这些“第一等人”所达到的最高境界。他在《会饮》中写到:这时他凭临美的汪洋大海,凝神观照,心中起无限欣喜,于是孕育无量数的优美崇高的道理,得到丰富的哲学收获。如此精力弥满之后,他终于一旦豁然贯通唯一的涵盖一切的学问,以美为对象的学问。在《斐德若》里又说:那时隆重的入教典礼所揭示给我们看的那些景象全是完整的,单纯的静穆的欢喜的沉浸在最纯洁的光辉中让我们凝视。由此可知,人生的最高理想是对最高的永恒的“理式”或真理的“凝神观照”,这种真理才是最高的美,是一种不带感性形象的美,柏拉图把它叫做“神仙福分”。



根据柏拉图的理论我们不难理解,由于“凝神观照”,让我们看到了“理式世界”的“真”,“无限欣喜”让我们得到了“美”,而“理式世界”是“神的世界”中的神,只有给予不求任何回报,神的效用就是满足你的需求而或帮助你实现愿望,所以神也是“善”的化身。这就是我们通常在心灵上经常感慨的原始的“真,善,美”。



作为由文艺批评。哲学和自然科学的附庸发展出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的美学,在很久的一段历史内,是随着哲学的旋律而翩翩起舞的,所以又称“艺术哲学”。



不管是哲学还是美学,它给人类提供的是一种认识论和方法论。从对自然到对社会的认识,神权和神学曾经统治了人类思想很长的历史时期,人类把无法解释的现象和不可抗拒的因素都归依为神的力量。柏拉图的理论也无法跳过人类思维的继承性。身为苏格拉底的学生和希腊贵族政体的维护者,不可能不受当时文化思想和所处社会环境阶层的局限,他的哲学中的“理式世界”和美学中的“凝神观照”而产生的“无限欣喜”最终归依于神灵也就成为必然。



不要说哲学和美学,即便是研究自然科学的一些知名的西方学者,譬如“数学之神”阿基米德“力学之父”牛顿,当他们最终找不到是谁在推动事物的向前发展而或把事物之间这么密切的联系在一起形成相辅相成的制约关系时,也不得不把神灵搬运出来,以为是神的力量和意志统领着整个宇宙世界,更何况人类是宇宙中极少的一部分。从亚当和夏娃,到射中两颗心心相连的丘比特箭;从佛。伊斯兰和基督三大教派的产生,到人们归纳自己命运时的“宿命论”中的“命”,无不充满着神的神秘力量在发挥着作用。柏拉图一边鄙视着荷马诗史中的一些人物,却又走不出这部史诗中的神话思维,最终把哲学和美学归依于神灵也就不难理解了。



不可否认,柏拉图及其他的先辈们让人们的认识从混沌世界进入神灵时代是人类思维的一次飞跃,他试图在人和神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搭建起人与神可沟通的理论通道,但他自始至终被一种无形而有力的神手抓握掌控着不能挣脱,无奈,把自己和自己的思想归依于神灵,因为只有神才是完美和谐世界的化身。他的哲学和美学当然不能也不可能摆脱神灵的归依。



直到有了马克思理论的出现,才给人类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无神论的认识论,使哲学和美学完全脱离神灵的力量的控制成为可能。



由于篇幅所限,更是我才浅学疏,不可能在这么少的文字中把柏拉图的哲学与美学的相关理论丰富的展现在眼前,只是大体轮廓框架的再现,加之我自己的主观臆断,难免对柏拉图的理论有所歪曲和断章取义,旦愿不要让我的梦呓来误导你的思维。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子午书简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藤蔓居
☆ 编辑点评 ☆
藤蔓居点评:

智者的思维,晦涩的内容,让我的魂灵也来了一次“洗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