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轻点德阳续--张坤篇看却云烟

发表于-2007年09月09日 中午1:42评论-0条

收拾好行囊,黯然离开德阳,又候鸟归巢般到家已经二十多天了,本想把感怀在心的碎片整理成章,却因零乱的情感滋扰,不能一一细数。轻点德阳数度搁笔,今天坐在电脑前,稍稍安顿思想,期望曾在我心里小坐过的德阳人,再一次走进我文字的客厅里。

张坤,笔名摩驴行者,一个骑着摩托车就可以孤身穿越沙漠的男子。在我印象里,他应该是高大强悍的,一副络腮胡,满脸风霜,眼神深刻冷峻放得悠远,他的内心深似海的男人。

然而完全出乎我的想像。中等适中的身材,和蔼可亲的笑容,尤其是一双透着温和目光的眼睛。温雅,平易近人。他是没有陌生感的男子,完全可以近距离地坐在他面前,毫不顾忌地笑谈,推杯换盏的交流的男子。

大多时候他不张扬,声调低沉,喜欢在完全是两个人的私人空间里对话。我在德阳的几日,大概交往最多的当地人,非他莫属了。他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地对待朋友,换作谁,都不会拒绝。手持一本笔记本,谦躬地问询各路笔友的通讯地址,问到一路乘站票从河北石家庄千里迢迢赶赴德阳的我更是怀着钦佩的神情,详细具体地记录下,并满含微笑地道声辛苦,又去招呼旁的笔友。微笑,尤如当时清凉的微风,送给人清怡,也留给人温馨。

与文鸿姐相识四年之久。一直只是文字里浅浅交流,知道她是德阳人,也是去德阳前才确定的。从网络走进现实,与文鸿姐相见,也自是此行不能少得了的章节。

张坤老师极尽地主之宜,费尽周折,多方打探后找到文鸿姐的联系方式,那一刻,心情久久难平。如果没有张坤的热情相助,怕是此生留下无以弥补的缺憾。毕竟山高水远,不及守家在地儿的方便。来一次,也许只是仅有的一次的谋面。不见,将是永远的天涯相隔。

电话里文鸿姐真实的问候,窗外湖光山色水波潋滟的和详,永远记录在德阳的相见时刻。

张坤放下手头忙碌的工作,特陪我在宾馆门前等候文鸿姐的到来。之前的十几分钟时间,张坤老师始终面含微笑地称赞文鸿姐的《德阳赋》,她的这篇文字,将作为德阳文字爱好者的里程碑,载下重重的一笔。

宾馆石阶上的身影重叠,两个有着共同爱好的女子的相拥,热烈且真挚的情动,触及身边的花草。一缕风,撩起岁月深处的痴梦人,在文学殿堂的最高处,紧紧地握手。张坤脸上的理解和欣慰,也是我和文鸿姐的心弦在德阳八月的清晨共同奏响的心曲。

张坤做为作协副会长,不仅具备学者儒雅风范,又兼备主持人的翩翩风度。第一次晚会,张坤和曾孔琼(明瑶)联袂主持。张坤沉稳里不失幽默,曾孔琼开朗里更显妩媚。张坤妙语连珠,曾孔琼积极调动,两人珠联碧合的主持,一波一波晚会高[chao]迭起,歌声荡漾,舞步开花,欢声笑语荡着德阳人的心情小舟,乘着与会笔友的理想风帆,一起沉醉在星夜里。

晚会上的风度依在,饭桌上的平实还留在我的记忆标签里。与会者外地人不少,都保持着适当的矜持,以自己认为最得当的举止示人。而张坤却用最本色的居家男人的朴素流露。大多笔友酒足饭饱后,闲谈私聊者天南海北巨侃,饭桌上杯盘狼籍。张坤老师仍仔细地吃着碗里的米饭,一粒也不浪费拨进嘴里。那神情,安详,与世无争;专注,不为所动。疑是邻家哥哥,不声不响地在忘我境界里,独自品位生活。

走了,走了,德阳的最后一夜,难分难舍的一夜。苦苦楚楚,酸酸涩涩地分离。

眼泪不需要酝酿,好酒只待时日煮就。拥着最可亲近的姐妹的的肩,洒下最为真切的泪滴。德阳的夜色并非无情,幽幽的霓虹浮起,月华满天,时间放慢脚步,见证着相聚后的别离。

张坤老师举起相机,把别离刻成永恒的诗章,写进德阳笔会的尾声里。

2008·9·9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看却云烟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无缘牵手点评:

相识是缘,唯只珍之,才能使生活处处充满情与谊!就如作者与“张坤”的相聚相别一样,聚时淡然如水,别后思之愈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