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中学生“温柔”文风调查报告(简稿)梦秋嵘

发表于-2007年09月07日 晚上10:27评论-1条

当前,中学生文风中流露出来的较多的是超脱现实,无所事事的悠闲情绪,崇尚的是对种种生活细节的品味与玩赏。这种“温柔”的文风我们并不能完全的否定。但是在当前,这种“温柔”的陷阱,已经渐渐的湮没了中学生散文里的清朗健康的文骨,而一直以来,对于中学生文风问题的思考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仅仅有吕淑湘等少数的知名作家或学者作了些微的研究,而面对中学生的这种“温柔”文风的研究和探讨就更少了。我的这篇文章,仅在前人的基础上,就中学生“温柔”文风作了肤浅的探讨。主要是从中学生文风的现状,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以及怎样走出“温柔”陷阱,和改变这种现状的原因等一方面作了肤浅的讨论。希望能给当前的中学及其家长,以及当前的中学教育工作者一点启发。

一、当前中学生文风现状

时下,你若止步任何一所中学的校园,打开那些善于舞文弄墨的中学生的习作或随笔,那些田园牧歌式的,浅唱低吟般的美文会令你目不暇接。而那种大漠孤烟式的使人热血沸腾,豪情奔放的文章却很难见到。尤其是目前中学生散文中流露出来的较多是悠闲情绪,崇尚的是对种种生活细节和个人情绪的品味与玩弄。这种丝丝入扣,细致入微的“季候风”简直如同一个“温柔”的陷阱,渐渐湮没了中学生散文里清朗健康的文骨。不但如此,这种“温柔”之风已经渐渐蔓延到各个角落,几乎任何文体的作文中,也都弥漫了这种“温柔”之风。

那么,具体到中学生的习作中,只要我们经过简单的阅读和分析,我们就能轻松的得出一个结论:时下,中学生作文中普遍特点是,辞采华丽而气格温柔。内容呢?有的是一己的小悲欢、小得失。例如细致的感性的去描写当天或最近被父母或老师批评了,或和同学闹矛盾了,最后还要的结尾骂一下自己的命运和当今的社会。什么“命途多舛”啊,“生不逢时”啦等等之类的词语便很是常见。又有的是田园牧歌式的际遇将自己脱离现实而生活在幻想之中,或没有真情实感,或消极避世。

正是如此,在作文中,学生往往将目光局限于身边的小事或生活的细节,或一己的私情。思念时,作文中便的“枫叶”泛滥,受一点挫折时,作文中又是眼泪横飞。满纸的浅唱低吟,气象狭窄。流露出较多的是超脱现实,无所事事的悠闲。思考问题时也不能以“不以物喜,不以物悲”的阔达去理性思考。一夜之间,许多的学生的作文中都一步一叹的走出了一个个病恹恹的“林黛玉”。这又怎是“幽默”二字了得!

当然,这种不良的现状也并非无可救药了。相反,我们知道了这种现状,我们就应该竭力的去寻求解决的办法。要寻找解决的方法,我们就必须要从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入手。

二、出现“温柔”现状的原因:

我们知道,造成任何一种现象的出现都有着许多的原因,同样,中学生“温柔”文风的形成也不单单是某一种原因,而是种种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的综合。现在,我们就来从这两大方面来细致的分析一下:

1、现在的中学教育工作者大多成长与上世纪末,由于种种原因,难免都带有世纪末的情绪。上世纪中叶,尤其是“文革”十年,可以说,整个中国是缺少一种“悲剧精神”的。大多数文章都是极端激进,或甚至是口号式的文学。直到改革开放以后,许多作家和学者们才开始反省,开始对“文革”造成的后果进行控诉和反思。一下子,整个中国的文坛似乎被“悲剧”笼罩住。再加上刚从“文革”中走出来,虽然提倡个性,但许多的人仍然是“不敢说话”,不敢将自己的个性突现出来,认为“中庸”最好。生长在那样的环境下的当今的教育工作者,能不受其影响?即使那个年代已经过去了,可以说似乎已经久了。但是,他们的思想仍然没有多大的变化。大都过于保守,甚至有些消极,喜欢谦虚,喜欢中庸。这样,他们在教学工作中,尤其是作文教学中,往往会将自己的这种“温柔”情绪转嫁在学生身上。

教师是学生的榜样,尤其是处在求知欲望最强烈的时期的中学生,对教师更是充满了崇拜的心理。可以说,教师就是最好的榜样。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产生着很大的影响,教师的思想,对学生更是会产生极其重大的影响。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选择一些“温柔”的名篇作为教学例文,在作文的批改中,教师又按自己的意志选取一些比较“温柔”的学生习作作为习作范文,要求全班学生共同学习。那么久而久之,全班学生的文也会因此而大变,都会写老师喜欢的作文了!学生的作文,基本上都清一色的成了一个病恹恹的“林黛玉”形象。因此,在学生“温柔”文风的形成当中,教师不可否认的会成为一个重要的因素。

2、环顾当今社会,经济得到高度的发展,物质生活也得到很大的提高。人们不再为生计而奔波,不仅仅满足于物质生活的追求,而是在追求物质生活的同时,开始极力的追求精神享受。世俗化的思潮大行其道,文学也从严肃神圣的殿堂内走出,并且渐渐走向生活,走向市井,走向性灵之说的狭窄小道。

社会和人们的生活富裕了,为适应人们的精神享受,于是出现了各种休闲文化,包装文化和快餐文化。这些文化主要为成年人服务,主要是些轻松、愉悦的东西,而缺少对现实和生活的关注和理解。成年人往往在劳累和工作之余借助它们解乏。但对于思想还极不成熟的中学生来说,必定是产生的极大的不好的影响。他们往往因此在思想上产生了厌世、超脱的观念。写起作文来,往往更是田园牧歌、浅唱低吟,甚至是充满幻想,脱离现实基础。

同时,中学生正是一个爱慕虚荣,追求时尚的时期,一旦那些休闲书籍,娱乐书籍成为畅销书,他们就会积极购买,甚至以能谈论畅销书为自豪。但我们应该知道,中学生正处在感情极不稳定的时期,可以说,正是多愁善感,很容易被温情和理想化的生活所打动。于是,是作文中,他们也就有意无意的去模仿。这样一来,中学生的作文中的“温柔”之风便盛极一时。可以说,社会文化从严肃神圣的殿堂,走向生活,走向市井,在中学生“温柔”文风的形成过程中,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

3、十几岁的中学生,正处在构建人生驿站的关键时期,他们的生活本该是多姿多彩的,充满生机的。他们本应是开朗、活泼、爱玩的。然而事实呢?面对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未来的社会中成为佼佼者总是对自己的孩子要求太严格:多多的买辅导资料,周末上艺术培训班,假期上辅导班,请家教等等。而学校呢?每个教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在未来竞争激烈的社会中能成大器,同样对学生要求过于严格。许多的活动课,音乐课,美术课等所谓的“副课”一律由语文、数学、英语等所谓“正课”取而代之。同时,每天又有大量的家庭作业,而每一科的老师都不认为自己给学生的作业太繁重,殊不知,将所有科目的作业都加起来呢?在加上家长的资料,辅导班的作业……孩子们的生活中,除了繁重的作业占据的时间外,供他们自己自由支配的时间还有多少呢?

这样的环境里,学生的生活能不枯燥吗?太单调的现实生活以及繁重的升学和学业负担使学生们原本朝气蓬勃,充满生命激情的青春土壤出现了饥渴和贫弱的病灶。学生们大都感到生活的厌烦和黑暗的压抑。于是,叙述生活的作文便情绪低沉,或仅仅是写些对未来生活的幻想,大多不切实际。这样的作文,被“温柔”覆盖的密不透风,何谈“骨气”?那些本该聪明、活泼、开朗的中学生们,此时已被压抑成沉默、忧郁、多愁的“小大人”了。那么,现在的,正处在改革中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制度对中学生性格的影响,也毋庸质疑的是中学生“温柔”文风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

4、大量的港台作家的涌入,以及集中体现娱乐功能的大众文化铺天盖地地侵入中学生的生活,使他们如同雾里看花。同时这些作家作品又让他们如痴如醉。于是也开始追求,甚至效仿文章中主人翁的生活,同父母的隔阂渐渐大起来,认为父母太过时,不能理解他们的生活方式,所谓“代沟”太大,导致内心封闭。

而我们一直在强调,十几岁的中学生正处在一个人生的转折点,正处在感情的懵懂期,感情既丰富又脆弱,希望能够得到理解。如果他们的感情得不到很好处理,长久的掩藏,压抑自己的感情,最终使他们封闭自己,产生“遗世独立”的多愁。作起作文来也自然喜欢“为赋新辞强说愁”。因此,我们说,大量港台的作家的涌入,以及他们的思想,也是构成中学生“温柔”文风的不可忽略因素。

当然,构成中学生“温柔”文风形成的原因并非仅仅这四点,我在此仅仅从肤浅的层次选取自认为最主要的四点原因罗列出来,还有更多更主要的因素等待我在以后的教育工作中去搜索、思考。我们现在已经明确了,时下中学生“温柔”文风存在的现状。那么,这样的“温柔”文风回产生怎样的后果呢?

三、一味“温柔”的后果:

一篇篇文章在我们的眼里,犹如一处处的风景。我们喜欢大江大海的壮阔,我们同时也需要林荫小溪的柔和。这样才是一种和谐,才是美。诚然,我们的文章需要“温柔”,但不是一味的“温柔”。现在就让我们来看看一味“温柔”的后果。

首先,就文章本身来说,无论是一味的“温柔”,还是一味的“阳钢”,都是不可行的。试想一下,如果我们看到的文章都是一些志气高昂,热血沸腾的气势磅礴的文章,我们的脑袋能受的了吗?一闭上眼就是“金戈铁马”、“马戈裹尸还”……我们即使坐在那一天不动也会被累得半死。那么一味的“温柔”呢?同样,也是可想而知的。我们的文学应该是多姿多彩,百花齐放的,一味的“温柔”只会使我们的文学误入狭窄的死胡同。中学生的作文更是如此,应该百花齐放,争奇斗艳的。

其次,就作者的个体来说,一味的“温柔”使得所有人的性格和思想都一样了,都是柔情似水,缺乏积极竞取的精神。这样一来,学生就失去了自己的个性。让所有的中学生站成一排,一眼看去,“呵!”他们的思想都清一色的是烈日下的西瓜藤。如果是清一色的“阳钢”,至少还能寻到点军人的威风。这又是怎样的病态呢?

再次,就整个社会与民族而言,构建和谐社会,不但要从经济上,生态上等物质上得到和谐,同样要从思想上得到和谐。不但要从知识水平上得到和谐,更要从思想的各个侧面得到和谐。这样一来就很明显了,一味的“温柔”,使人们的思想倾向同一个“温柔”的侧面,严重阻碍了人们思想的和谐,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仅仅从这三方面,我们就已经能明显的看出一味“温柔”所造成的严重后果了。当然,一味“温柔”的后果还远远不止这三方面。由于我的阅历尚浅,就只能从这三方面作简单的分析了。那么,我们既然知道了一味“温柔”的严重后果了,我们又该怎样走出这种“温柔”的误区呢?

四、走出“温柔”现状的方法:

前面我们已经分析了出现这种“温柔”现状的原因,及其后果,既然已经已经找到了原因,那么寻求解决的方法就比较简单了。这里,我仅仅从以下三方面分析走出“温柔”现状的方法:

1、“畅想未来”:这里的畅想未来包括两方面。一是正确的了解现状,二是在正确认识现状的基础是畅想未来。诚然,现在的社会上确实存在不少的阴暗面,但我们应该明确,现在社会的大的形式的好的。在社会的发展中,不可能不产生许许多多的问题,但这些问题都被一一的解决了,或是正在被解决中。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必须尽量的避免将自己的个人情绪带到教学当中。要尽量的让学生了解我们目前的大的形式,而非因自己的不满,给学生讲太多的社会的阴暗面,甚至夸大其辞。因为中学生还比较单纯,还缺乏对事物的理性的思考,会错以为社会在消沉,前途暗淡无光。我们应该让学生对生活充满信心。最重要的是,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多多的联系现实,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让他们明确,自己正是未来社会的主宰者,社会上的许多问题还等待他们去解决。让他们知道更多的国内外的大事件。让他们放眼世界,胸怀天下,情系众生。当然,在联系现实,培养学生洞察人生世相的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健康的、纯粹的文学情趣,让他们的作文中不仅仅是单纯的记叙,更要饱含激情。

2、“注重人性”:这里的注重人性主要是从教育方面讲的,而我们又将教育分为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所以我们这里说的“注重人性”也是有两个方面的。

学校教育中,应该注重文化课以外的活动课的开展,不应仅仅为了应试和升学而取消更能调动学生激情的所谓“副课”。我们应当在学校教育中让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丰富多彩起来。同时,我们也不能仅仅开展活动课,更要注重活动课,尤其是“研究性课题”的开展和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学习激情和思维能力。最后要重申的就是,应当减轻学生的学业和升学负担。给我们的学生留更多一点自由支配的时间。让他们在微风习习、温暖和熙的春天黄昏,去外面放一放自己做的风筝吧。

在家庭教育中,我们的父母应该尽量的积极的与子女沟通。现在的社会中,物质和钱固然重要,但我们更应该注重家庭感情的培养。我们应该知道我们的孩子在开心或不开心的时候最需要什么,我们应该知道我们的孩子,他们的一双渴求的眼睛里正在寻找什么。我们要让他们走出自闭,开朗起来,感受到家的幸福。当然,最后还是要重申,我们的家长也应当走出应试的思维,不能给孩子们太大的精神和学业负担。我们这个社会需要的全才和有个性的人才,而不是只会学习的工具。让我们的孩子们的生活丰富起来吧,带他们去看一看外面的世界,带他们去乡下的田间玩一玩泥巴。

我想,只有这样,我们的学生才会活泼聪明起来,他们的个性也才会突现出来。如此一来,他们的作文才能有自己的认识和风格,也就走出了一味“温柔”的误区。

3、“善于发掘”:我们这里说的“发掘”也是包括两方面的。一方面是发掘生活:我们要引导学生细致观察生活,在平常的生活中发掘生活中的美。不但要能发掘生活中的美,更要学会辨证的去对待身边的事情。例如,身边的事有悲伤甚至是消极的,我们就应该引导学生辨证的去看待,从中寻找到希望,寻找到积极的一面。另一方面是发掘著作中的美:我们要引导学生大量阅读中外名著,并学会欣赏名著中的美。在平时的教学中就应该适当的介绍一些名著及其鉴赏的方法,以及其中蕴涵的美。同时要求他们背诵我们古代是诗词及其精彩部分,让我们的学生摆脱俗文化的泥潭。

走出一味“温柔”文风现状的方法自然远不止这些,我只是列举了几个比较明显的、容易的方法。还有很多,也可能更好的方法等待我在以后的工作中继续去寻求、总结。我在此列举了几点方法,只是希望能给我们当前的教育工作者一点启发,希望他们能重视当前中学生的“温柔”文风问题,并提出更多更好更有效的方法。

五、走出一味“温柔”的意义:

我们已经分析了一味的“温柔”给我们文章本身,学生个体的性格、思想所带来的严重后果,甚至是给我们整个社会、民族都带去了严重的后果。那么走出一味的“温柔”也就有了它积极的重大的意义了。

走出一味的“温柔”,让我们的学生的作文的风格多彩起来,让他们的作文百花齐放,多姿多彩,欣欣向荣。我们的社会需要的是百花齐放的春天。

走出一味的“温柔”,让我们的学生向着适合自己的方向发展,把他们的个性突现出来,树立清朗、健康的文骨,用自己独特的视角去体察人生,抒发性灵。

走出一味的“温柔”,让我们的学生在纷繁复杂社会现象和世俗文化中冷静、辨证的去观察,保持清醒的头脑。

我们的学生,是祖国的春天,他们的性格就是未来社会和民族的性格。他们应该奏出时代的最强音。

只有走出一味的“温柔”,让我们的学生变成百花齐放的年轻一代,他们才能以积极的态度投身到祖国建设的宏伟事业中去,他们才能用真实的笔触展现属于自己的一片能充分体现自身价值的生活空间。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梦秋嵘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舞袖霓裳点评:

觉得现在的学生都一个模子,很少有十分个性的,这文写的透彻。

文章评论共[1]个
梦秋嵘-评论

写的时候思虑再三,一直在想难道只有中学的文风是“温柔”的吗?其实不然,文坛整体如此。然而由于我的阅历的浅薄,我不敢将触角延伸到更广的范围,只停留在我所熟悉的学生身上。不过文字既然写出并且发表出来了,还是希望大家能多多批评,并能从其中得到一点微不足道的启发。谢谢!at:2007年09月07日 晚上1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