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份深爱叫母亲,有一份伟大叫妈妈。“爱心妈妈”多么神圣的名字,她是天珍人格的升华!她将博大的爱心献给了社会,用她的真诚,博爱,温暖了一个又一个贫困的孩子,她是大家共认的“爱心妈妈”!
蒋天珍是盐城市响水天珍美容化妆有限公司总经理,她个性开朗,为人真诚。认识她的人都习惯地称她为蒋老师,年龄稍小一点的人都叫她“天真妈妈”。她虽然四十几岁的人了,但性格还是像孩子一样的“天真”,想唱就唱,想跳就跳,快乐整天写在脸上,她从来不知道忧愁是什么?她特别爱孩子,自已的儿子,女儿都考上大学了,但她好像“没有操够了心”又“领养”了三名特困生,并一直供他们上大学;亲口叫蒋天珍为“妈妈”的孩子有二十几个,并且每个孩子都是家境贫寒。可以说,在盐城市县内只要提到蒋天珍的名字那真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她真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爱心妈妈”。
蒋天珍是一名下岗女工,她深知没钱创业的艰难,从发展到到今天,在创业的道路上坎坎坷坷,负出了她多少心血和努力,成为一个事业有成的民营企业家。所以她在自己事业稍有成就的1992年就开办了盐城市第一所专业美容学校,免费培训下岗姐妹30多名,贫困青年120多名,并且帮助她们在富裕的长三角地区找到合适的岗位。现在浙江杭州美容院做主管的周雅萍说:“爸爸妈妈给了我们身体,但并没有教育我们成才,是蒋老师再次教我们学技术,学做人,并给我们一条生存的出路,可以说蒋老师就是我们的再生母亲,我们叫她一声妈妈是应该的。”简洁的话语说明了蒋天珍对待员工,对孩子都像对待自己的儿女一样,“爱”是她事业的支柱,成功地本钱!她用自己的智慧和勤劳的双手闯出了一条金光大道,当金色的光环照射着她时,她心中想到的确是和她一起下岗的姐妹们,天珍把她们组织起来,自费办起美容学习班,先后帮助400多名下岗职工,在全国30多个省、市、县靠从事美容工作,帮她们找到合适的岗位,带领她们走上了致富之路。
天珍是一个有内涵的女人,她有慈母般的情怀,用一腔柔情无声的支持生活困难的家庭和孩子。一次偶然的机会,当她听说:家住响水县、小尖镇、郭庄村的陈玉兰年幼时,母亲在一次大火中被烧死,父亲体弱多病,家庭生活特别困难。读初中时,陈玉兰在全班成绩一直名列前茅。1999年,当陈玉兰以高出省重点中学分数线36分的好成绩,被响水中学录取时小玉兰哭了,对陈玉兰的家庭来说:真是又悲又喜。喜的是玉兰终于考上了重点中学,悲的是家境贫困,拿不出钱让玉兰继续读书,只好辍学在家。当蒋天珍知道到小玉兰的情况后,对小玉兰的情况非常同情。她主动到小玉兰家里,提出愿意帮助玉兰读高中,并承诺:只要玉兰有能力上大学,将来上大学的学习生活费用都有她来承担。当时有人对她很费解:“蒋老师真是太傻了,是不是她家的钱太多无处花了。”纯厚朴实的天珍并不这样认为,她看到的只是一个特困的农村女孩,因交不起学费而面临失学的困境,孩子是国家的栋梁,人民的希望。支持孩子学习,为祖国培养人材,是所有公民的责任和希望,她希望社会上更多的个体户、民营企业家在自己先致富起来的同时,要懂得如何去回报社会,奉献爱心,真正用爱心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她想通过她的言行来感化社会上有更多的人来帮助这些贫困户。蒋天珍她这想了,也这样做了。
令人敬佩的是,蒋天珍她不仅仅从钱物上资助陈玉兰,而且从学习上、生活上、做人的道德上去教她如何生活,如何为人处事。为了让陈玉兰能安心读书,真正享受到母亲般的关爱,她将自己女儿的房间滕出来,让陈玉兰到家里居住,一日三餐,她都自己动手为陈玉兰准备。蒋老师来说:玉兰从小缺少母爱,我要让她感受到母亲的温暖,她不仅仅是从物质上资助玉兰的成长,而是从生活上、生理上,思想上、如何做人等多方面去教育她。蒋天珍对玉兰的关爱和体贴胜过自己的女儿,她自己的女儿在南大读书,每次给女儿买衣服时,她想到的总是玉兰,女儿有玉兰就有。
蒋天珍是一位事业成功的女士。为了方便顾客,她在响水除了总公司,还另设了几个分公司,在上海、南京等大中城市还设有不少美容连锁店,因为事业的需要,她时常出差在外,打理生意。但是只要她在家,她都要亲自监督玉兰的学习,生活。她的儿子豪杰当时正读初中,儿了调皮的说:“妈妈对玉兰姐姐比我还亲,”她笑着对儿子说:“玉兰姐读高中了,妈妈先检查完姐姐的作业,就看你的作业好吧!”蒋天珍忙完一天的工作,晚上回家还要亲自检两个孩子的作业和学习情况,她要亲手做好夜宵,等孩子们回来……她的公公九十多岁了,她象照顾自己的亲身父亲一样,无论是春、夏、秋、冬,她都要用热水让老人泡泡脚,把床铺给老人整理好,等老人休息后,她在继续检看玉兰的作业。夜深了,蒋天珍拖着疲倦的身子,来到玉兰房间,为她盖好被子,再到儿子房间为儿子掖好被子。
玉兰没有辜负“妈妈”对她的期望,2002年,陈玉兰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南京医学院。蒋天珍真的兑现了承诺,将陈玉兰上大学的费用又全部包了。2003年放暑假了,陈玉兰拿到了学校颁发的讲学金并捧回了奖状,蒋天珍当时非常高兴,她流下了幸福的眼泪。但她发现陈玉兰变了,变得冷漠,变得懒惰,变得不知道如何为人处事?蒋天珍想,这样不行,我不能只培养一个书呆子,我要让陈玉兰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因此,她利用暑假时手把手的教陈玉兰做家务,面对面地示范陈玉兰为人处事,什么尊敬老人,与人沟通,关心同学,价值观念,生活细节她都耐心地解剖给陈玉兰听。2004年春学期,陈玉兰一连3个月没有给她写一封信,连一个电话都没有,蒋天珍很不放心,亲自到学校了解究竟,当听说陈玉兰是因为教补课费去打工被人家骗的时候她并没有责怪她,而是当场又拿出几百元钱把学校的补课费交了,说真话,几年的情感相处,蒋天珍已经把陈玉兰当成自己的亲生女儿,她不但关注她的学习,还关心她的生活和工作就业,目前,陈玉兰在无锡市人民医院实习,院领导对她的表现非常满意,当“爱心”的花朵就要结出丰硕的果子时,蒋天珍的心中才感到一些安慰!
付出不图回报,爱心助学的接力捧还在延续。今年,当蒋天珍听说响水县黄圩乡双烈村的孪生姐妹刑佳莉和刑佳娜。在校读书一个星期才用2元钱的伙食费时,她的慈母之心一阵疼痛,当即就冒雨乘车到她们家看望。经了解,刑佳莉和刑佳娜的父亲在一次车祸中撞伤了腿,落了个终身残疾,母亲又常年生病,家境十分困难。蒋天珍又以自己博大的胸怀和无私的爱心决定再次资助这两名响水中学的特困生,并答应把她们接到家里住,将儿子住的房子给她们姐妹俩住,一日三餐,生活费用同样由她全部支付。新学期开学了,刑佳莉和刑佳娜穿着“蒋妈妈”给她们买的新衣服,背着新书包,在蒋天珍的陪同下走进了她们梦寐以求的省重点中学——响水中学,她们将在“爱心妈妈”的精心照料下读完高中三年,为了能更好的照顾好孩子,蒋天珍请了保姆专门为孩做饭和照料他们的生活起居同。她要求孩子在德、智、体方面全面发展。鼓励她们认真学习,做一个自信、自爱、积极上进的好孩子。蒋天珍期待着这对孪生姐妹能像陈玉兰一样,不辜负她的重望,再次走向重点高校的学府。她将会永远帮助她们完成学业。
蒋天珍有一颗仁爱之心,她爱父母,爱家庭,爱兄弟姐妹,爱孩子,爱朋友。她把温暖送给所有的人。她心中想着大家,她淳朴善良,敬老爱幼,在孝敬老人方面更是有口皆碑。结婚二十几年来,她与公婆和睦相处,其乐融融,受到公婆的称赞。婆婆去世后,公公一直和她们生活在一起,因为丈夫常年在外地工作,蒋天珍用一副柔弱的双肩撑起家庭的重担,九十多岁的公公体弱多病,她搀扶着老人,陪老人散步,老人生病不能走时,蒋天珍背着老人去医药院看病,老人激动地说:“要不是儿媳这么孝顺和耐心照顾我,我这把老骨头早就不在人世了。”望着老人那满足幸福的笑脸,我们感到蒋天珍的伟大,她是一个好儿媳,一个好妻子,众多孩子的“好妈妈,”一般人的好朋友。蒋天珍是我们女性的骄傲,她是一个出色的好女人,她活出了自已的风格,活出了自己独特的魅力。
有人说:“蒋老师,你这是为了什么?你如果不把这两个孩子接回家来,你现在不是轻松多了吗?”是啊,她是为了什么?她的儿子今年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北京工业学院,她还有什么可求的,是她傻吗?可是她傻得让人敬佩,傻得让人看到这个世界是一片光明。傻得她将自己的爱心真情实意的倾注在贫困孩子幼小的心灵中,两个孩子和“爱心妈妈”好到了无话不谈、无难不说的地步。看着他们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亲切,你能不感动吗?蒋天珍这位从下岗女工到创业有成的民营企业家,她用自己辛勤的汗水和智慧经营着自己的事业。她不仅培养了自己两个孩子上高校深造,还先后资助3名贫困学生在校读书,其中现还有两名在中学读书,这是何等的高尚。我们真诚祝愿蒋天珍老师的事业越做越兴旺,同时呼吁有更多的好心人加入到爱心助学的行列,用你们的爱心去帮助更多的需要帮助的人,让我们这个社会更加温馨与和谐。
蒋天珍说:“孩子需要全社会的关爱,孩子更需要母爱的关注……”
2007年9月6日
-全文完-
▷ 进入L林儿L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