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有感于“我最重要”文友

发表于-2007年09月06日 下午6:20评论-0条

在2007年第7期的《特别关注》上摘选了《谁最重要》一篇,内容大概如下:一家企业要选一名办公室副主任,董事长出了一道:“谁是你心目中最重要的人”题,让大家回答,有个叫尤丽萍的人填了“我最重要。”结果她当选了。她讲了如下理由:母亲患乳腺癌,花去了六万;父亲摔断了腿,花去了一万多;丈夫下岗;还有一对双胞胎的儿子;……他们对“我”来说都很重要,哪一个都是骨肉至亲,但维持这个家的,只有“我”。如果“我”倒下了,出了什么事,不管谁最重要,已经没有任何实际意义了。

读完该篇,让我的思绪久久不能平静。以前我也有过类似的朦胧的想法,如今一下子豁然开朗了。我的想法是:要对自己好!

马上会有人产生质疑:“对自己好”的意思是“对别人不好了”,太自私了吧!这种理解是片面的。世间东西,有的是完全对立的,如“好与坏”、“美与丑”“是与非”、“黑与白”;有些东西是可以并存的,只是“度”的不同。“对自己好”未必就“对他人坏”。

“对自己好”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自己的身体;二是自己的良心;三是自己的才能。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生命只有一次。一切损坏或损伤身体的行为都是错误的。有人形象地把身体比喻为1,把知识、情感、财富、地位比喻成1后面的0。若是最前面的1没有了,后面再多的0仍然等于0。忘我工作值得提倡,但切忌劳累过度,带病工作。而当今国人的行为恰恰是“四十岁前用健康换财富,四十岁后用财富买健康。”其实大可不必如此。

做人要讲良心,做事要凭良心。自古以来,国人就是“爱面子”。为别人的“看法”活的多,为自己的良心活的少。有的人为了所谓的“面子”,而不要良心、不顾良心。当官的爱面子,就有了“面子”工程,其后果是劳民伤财;老百姓爱面子,利用一切机会显摆、讲排场,其结果是“死要面子活受罪”。在农村,很多老人生前无人赡养,死后儿女们却大操大办。不知出自何心?还有别样的学“雷锋”:

其一

妻:你能资助两个素不相识的农村孩子上学,我就不能多给乡下的侄女几百块钱?

夫:这完全是两回事嘛!如果不资助,我能名正言顺当先进?

其二

表哥:今天我到敬老院做好事啦,老师夸我孝敬老人!

表妹:不羞!平常你对外公外婆这么好过?

从上面例子可以看出,人们被虚荣和功利朦闭了眼睛,远离了真善的本质,失去了自我。一个没有自我的人,也就没有了自省,也就没有了生活质量,哪怕每天都锦衣玉食、高高在上。

人不应该是平面镜,而应该是望远镜和显微镜。不应该象镜子那样,别人给好脸色就笑,给难看就哭。不要过份在意别人的看法和态度,不要从别人的失意或不幸中寻求内心的平衡。“要务实,不要务虚。”只要认准了自己选择的不违背良心、不违背道德、不违背法律,就不要管别人说三道四(因为嘴长在别人脸上,你管不了,也管不过来),一心一意的走自己的路,活出个自我!

如果真有一面镜子,不要放在外面,要放在自己的内心深处。不要过多地去“照射”别人,应该多“照照”自己的思想和灵魂。对自己最好的关照是什么?每天找出一段时间来安放自己的内心,让它安详、熨贴如初。

人应该象显微镜一样细微地观察生活、看到事情的本质。留心生活中的每一次感动,观察生活中的每一个精彩。用心去欣赏世界、欣赏世事、欣赏世人。

人应该象望远镜一样目光长远,不过多地留恋眼前的美景,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并为了理解和抱负而奋斗终生。不枉来一世,不枉活一生。

只有如此,你才能做到“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做到一种“坐看云起”的坦然、安然和淡然。

根据马斯洛的理论,人总共有五种需要,这五种需要从低到高的顺序分别是:

生理需要:具体体现在衣食住行玩等方面;

安全需要:动物的本性,要有安全感;

社交需要:人的社会性质决定的;

尊重需要:得到他人认可;

实现自我需要:人的最高需要。

当今,很多人都觉得委屈,觉得“英雄无用武之地”。其实心态很重要。不能让机会等人,要人等机会。两个大学生同时被分到一家公司,同时到门卫房实习。其中一名认为是大才小用,工作起来也就不认真,不用心。另一名觉得门卫工作很有意思,很有学问,有很多是学校学不到的。他做起来就特别卖力。很快他就认识了单位大部分的人,大部分的人也都认识了他。很快他就调离了门卫房。三年后,当他走上领导岗位的时候,和他一起分来的那名大学生仍留在门卫房。

要想施展自己的才能,一是要对自己的才能有一个客观的认识,切忌偏高或偏低;二是要努力抓住每一次施展才能的机会;三是调整一下心态,做不到“爱一行,干一行”,可以做到“干一行,爱一行”。劳动一方面可以创造价值,另一方面可以创造快乐!

记下这句话:对于社会来说,我微不足道;对于亲人来说,我很重要;对于本人来说,我就是一切!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文友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康慨 | 荐/康慨推荐:
☆ 编辑点评 ☆
康慨点评:

很有哲理的一篇论说文,逻辑性强,说理透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