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山上的孤亭铃子74

发表于-2007年09月06日 下午5:44评论-0条

一日坐末班车回家,路边的人家已经把灯亮起来了。可我还是固执地看着外边。山上一个小亭子,进入了我的眼帘。这就是古诗人,这就是古诗人的生活。我心里冒出了这样的念头。

事后开始回味,我为什么就把黑夜里的小亭子与古诗人联系在一起了呢?可能是因为身为语文老师吧,高中课本上又有那么多古文,就经常要触摸他们的生活?古诗人大都活得很失意啊!李百一斗诗百篇又如何,也只是须行即骑访名山而已;韩愈欲为圣明除弊事又如何,不过是落得夕贬潮阳路八千。历史上多少古诗人遭到过贬谪啊!屈原,贾谊┅┅要一直说下去,可能要被人说成是卖弄了,虽然事实就是事实。

去苏州,游著名的枫桥景区,知道有好多古诗人曾在此过着大隐隐于市的生活。想来,那滋味也不好受吧。屋外是笑语喧哗,近在咫尺,却偏要拒绝,就要把心磨成心如止水啊!而那得下多大工夫方可完成?

遭贬而吏隐的诗人中,我最同情的是柳宗元了。

真正明白他,靠的却是自己四岁的的小女儿。一天,我和上幼儿班的女儿一起看唐诗,无意识地问她:“渔翁在钓什么啊?”

“在钓雪。”

仿佛一声惊雷,我呆住了。柳宗元在钓什么?“独钓寒江雪”,翻译过来,是说诗人独自一个人在风雪中垂钓啊。可是,细细想来,不过是诗人借雪抒情言志而已。万踪既已灭,又如何去得江边?纵然去了,怎能钓得上鱼儿?这与钓雪有什么区别?一个人活到钓雪的份上,他的心里怕比冰雪还要清冷吧?

以冰雪般的心态去感知世界,世界比冰雪还要冷几分吧?

这样的心态,怎不使诗人英年早逝呢?

苏轼是旷达的,“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所以,苏轼可以欣赏大江东去之美,而柳宗元只能在小石潭边徘徊,在愚溪边叹息,但“日啖荔枝三百颗”而忘却乡愁之后,总也渴望“鬓未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吧,那就还是要叹息。叹息也无用,就只有低吟一声“人生如梦”!

在古人心目中,好象认为只要有才便可以作官。做了官,才可大济天下。而哪朝哪代的官场,又真正是明镜高悬呢?那些皇帝老儿们,又焉能各个知道“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呢!汉文帝算是一代明君了,“汉室求贤访逐臣”,为的却是“不问苍生问鬼神”,想的只是长生不老罢了。昏君当政时,整个朝廷可不就是一个“尘网”?在那样的时代里,有几个人能“天生我材必有用”呢?

那,古诗人的日子怎么就会好过呢?入仕吧,“知音少,弦断有谁听”,皇帝老儿不欣赏!“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忠臣总要遭奸臣排挤啊。那就离被放逐的日子不远了吧?岳飞的下场就更惨了。开荒南野际呢?“心在天山,身老沧州”,总有点不甘心!“山中无历日,寒尽不知年”的寂寞,又岂是一般人承受得了的?

幸亏这样的时代终于走到了尽头,一唱雄鸡天下白,崭新的时代来到了人间。你尽可大展宏图,只要你愿意!古人的梦,我们尽可为他们圆了。

山上的孤亭,默默无语,静立在黑夜里。山下是万家灯火,一片灿烂。正是古诗人与现代人不同生活的绝好写照。我们当然不要从灿烂的灯光里走向黑暗,倘若我们能不时记起古诗人的寂寞与不幸,珍惜自己的大好机遇,那就再好不过了!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铃子74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王先林点评:

文章借孤亭体味古诗人的情怀,可谓知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