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从孙悟空、唐僧、观音菩萨身上谈“善良”文友

发表于-2007年09月06日 下午5:18评论-0条

通过读《西游记》我们知道,悟空、唐僧、观音菩萨这三个人物在该剧中都是主角,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通过比较,我们不难发现,他们身上存有不少的差异。

孙悟空由吸收天地灵气、日月精华的灵石所变。他经历了无忧的童年(山中无甲子,往来不知年)、艰辛的学艺之路(只身一人飘洋过海,潜心修行),由一只猴子而得道升仙。

升仙后,悟空又干了什么呢?他很快就变成了吃人的妖怪。可以说,在花果山,他胡做非为。这点说明,一个原本善良、单纯的人,一旦学了本领且失去约束,就会变成善良的敌人。

再后来,事情越闹越大,被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年,来对自己的错误行为进行反思。

唐僧则不然,他有悲惨的童年(父被害,母被迫屈从于恶人),从小就落入佛门,潜心学佛,一直在“善良”的氛围中长大成人。可以说唐僧是中国千万老百姓的代表:心存善念,但有时去善恶不分;还有就是没有同“恶”斗争的本领。一遇难,只会说:“悟空救我!”就好比蒙冤遇难、遭受欺凌的老苦大众期盼“青天大老爷”出现一样。

有人说:“善良是滋生一切罪恶的土壤。”正是这些心存善良,却无心或无力同“恶”斗争的人们,才助长了“恶”的嚣张气焰,使得恶人更恶,坏人更坏。

观音菩萨却不然:一方面,她大慈大悲;另一方面,她法力高强。也就是说,一方面她心存善念,另一方面她有捍卫善良、辨别是非、同邪恶做斗争的本领。

观音菩萨的这种本领,值得我们一直学习和推广,也说明了我们传统教育的缺失:教孩子与人为善的概念,却不教孩子辨别善恶、捍卫善良的本领。更有甚者,有的家长看到了“善”的弊端,甘脆不教孩子善和行善了。

总而言之,善良必须具备二个条件:一是心存善念,二是要有行善的本领。当今社会,心存善念的人很多,有行善本领的人却不多。所以说,当个象李嘉诚那样的大善人是很不容易的。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文友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小萍
☆ 编辑点评 ☆
小萍点评:

恶人也不是天然形成或一天炼成的,是环境和意外使他们变化了。
善良是一种心态,要坚信世上还是好人多,所以每个人都得学会要善待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