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看破红尘”有什么不好?文友

发表于-2007年09月05日 晚上7:41评论-0条

在人们的传统观念里,“看破红尘”后的结果就是“出家”。我以前也是这么认为的,但是通过多年来的人生经历和感知,开始对这一“定律”产生了怀疑:

一、“出家”的未必“看破红尘”

千百年来,在众多的“出家”人中,真正“看破红尘”而“出家”的,算来仅有贾惜春和顺治皇帝二人。且顺治皇帝并不可取,他的“出家”仅仅是为了“情”,而放弃了做父亲、做儿子、做为一国之君的责任。想起来是极其自私的,和佛家的“普渡众生”思想相违背。

多数的“出家”人是为了生计。以朱元璋为代表,说白了就是有口饭吃。还有的是为了避难,诸如鲁智深、武松等所谓的英雄好汉,唐僧的三个徒弟也不例外。就连唐僧本人出家,也无非是为了实现自我价值——功成名就罢了。

二、“看破红尘”的未必“出家”

自古以来,“看破红尘”的人多不胜数。有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游然见南山),有李白(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有苏轼(人生若梦,一樽还酹江月),有欧阳修(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等等。

世人讲究“大隐隐于朝,中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大隐”的人不少,但和“中隐”“小隐”的人比起来,倒也显得微乎其微。

其实,这也是中华文化精髓之所在,也是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吃苦耐劳、忍辱负重、繁衍生息之所在。当人们生活在极端困境中的时候,不必再思考什么活着的意义,能生存就是活着的最大意义。在张艺谋导演的电影《活着》中,福贵夫妇饱受了倾家荡产(因赌博)、死亡的威胁(因战争)、惨失爱子(因意外)、痛失爱女(因天灾人祸)之后,依然坚强地活了下去,便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真实写照。

如果想要达到“看破红尘”的境界,至少要做到三点:一是对自身的充分认知,即所谓的人生观;二是对社会的充分认知,即所谓的世界观;三是对历史的充分认知,即所谓的历史观。

“看破红尘”后,人们就能知道人世间真正的美与丑、善与恶、真与假、最宝贵的和最该摒弃的;就不会犯傻、做傻事;就能够容忍丑、恶、假的存在,但不熟视无睹;就能够理解自己、善待他人;就会做到“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在有限的人生时间内,将人生安排的更精彩。

按这一标准,我们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他怀着“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的思想投入汨罗江,只能算半个“看破红尘”的人。

无疑,“看破红尘”是人生最高的思想境界。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文友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正路无门点评:

看破红尘,不是悲观,而是淡然,超脱于凡俗之外,心静如水,波澜不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