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回溯儿时的梦想
威尔福莱特•康是世界织布业巨子之一。但他总感觉生活中缺少了点什么东西,于是他记起了儿时的梦想。儿时他曾梦想成为一名画家,然而种种原因,他已几十年未能拿起画笔。那么他必须考虑:现在学画是否还来得及,自己还能不能拥有时间。
他最终决定努力去实现儿时的梦想。他每天从百忙中抽出一小时,为了保证这一小时不受干扰,他选择每天早晨5点钟就起床,一直到吃早饭。他曾回忆说:“其实那并不算苦,一旦我决定每天在这一小时里学画,一到清晨这个时候,渴望与追求就会将我唤醒。”
多年以后,他在画画上果然得到了不菲的回报:曾多次举办个人画展,又以油画最为突出。他说:“从画画中所获得的启迪和愉悦,才是我最大的收获。”
与他不同的是,凯尔泰斯•伊姆雷从小就紧紧追随了儿时的梦想。
他是一位匈牙利木材商的儿子。由于生得呆笨,人们都喊他木头。他却在12岁时做了一个梦,梦到有个国王给他颁奖,因为他写的字被诺贝尔看上了。当时,他很想把这个梦告诉谁,只因怕别人嘲笑,最后只告诉了妈妈。
妈妈说:“假若这真是你的梦,你就有出息了!我曾听说,当上帝把一个美好的梦想放在谁心中时,他是真心想帮助谁完成的。”他从没听说过梦想和上帝还有这层关系,但他信以为真。他想,他是天下最幸运的人,世界那么大,上帝一下子就选中了他。为了不辜负上帝的希望,从此他真的喜欢上了写作。
“倘若我经得起考验,上帝一定会帮我!”他怀着这份信念开始了写作生涯。3年过去了,上帝没有来。又3年过去了,上帝还是没有来。就在他期盼上帝前来帮助他的时候,希特勒的部队来了,他作为犹太人被送进集中营。在那里,600万人失去了生命。但他活了下来,因为从进去的第一天,他就发现“生存就是顺从”。
“我又可以从事我梦想的职业了!”他走出集中营门口,这样念念有词。1965年,他终于写出第一部小说《无法选择的命运》。1975年,他又写出第二部小说《退稿》。2002年,就在他不再关心上帝是否会帮助他时,瑞典皇家文学院宣布授予他诺贝尔文学奖。
儿时最初的梦想,其实就是你天才潜力的第一次展露。如果真有上帝存在,那也是上帝毫不含糊的启迪。
它既可能指引一种方向,也可能指向一种结果。或许,它正是为了向你表明:你此生以来的使命,大体与此相关;倘若你自觉往这个方向追求,终能有所大成;与其由你去跌跌撞撞盲目寻找自己的特长,不如首先相信这特长正好对应了儿时的梦想。
人却多有不知。于是在父母、师长及其他许多旁人、许多观念、许多规则的胡乱引导之下,你忽而东,忽而西,苦心孤诣,竭尽所能,却终老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归宿。其误区主要在于:他丧失了儿时的梦想,或者他压根儿不坚信儿时的梦想;他以为后天的各种探索与尝试,才是他真正在自作主张,自行支配;实则唯有先天的暗示与潜力,才唯一决定着未来最正确的选择与走向。
我在小学三年级写出第一篇日记之后,就发现文字正是我的所长。我和全班同学一样,都是第一次尝试。结果,除我一气儿写下两百字以外,大多数一字未写,其余最多写出一句。我在比较中就开始做梦:我能由此而与众不同,我必由此而大放异彩。当晚梦境就如约而来:我在许多报刊、书籍上面,看到了我的文章与姓名;我一篇接一篇去读,许久沉醉其中。醒来后我对自己说:“这是真的,当然是真的。梦既然来了,它就不会无缘无故而来。”
我坚持至今的写作的种子,就在那时候播下。播下于一个做梦的时节,梦想却从未泯灭。也许在这35岁的年纪,我尚未取得厚重的成果,但我不急不躁。我常对人说:“再用三十年到五十年,你再来衡量我的梦想。”
我将儿时的梦不断放大,不断强化,它的内涵可能在不断地变化,它的方向却始终不曾变异。因此,我乐于对更年轻的人们说:“宁可相信自己的梦,也不相信所谓高人的指点迷津。”我也乐于对更年长的人们说:“如果你在这时迷失了自己,那是因为你最先迷失了儿时的美梦。”
-全文完-
▷ 进入无的散手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