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日,我已发表过一篇题为《“诚信”的有条件性》的文章,那篇文章仅只谈了谈在“诚信”的大环境和小环境的制约和限制下,一些人的“诚信”的有条件性,而对于各级政府机关,所有的大中型企事业单位,及其相关的决策者、领导者来说,其“诚信”应是无条件的。只有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无条件地“诚实守信”,才可形成“诚信”的大环境和小环境。
我们国家素来有“一诺千金”之美德,我们党历来有“实事求是”之作风。过去都讲黄帝的话是“金口玉言”,也从某种方面强调了这样一个事实:作为皇帝,在任何时候任何场合任何背景下,都不可信口开河,甚至信口雌黄,他的话就是圣旨,就是法律(当然,这是封建社会制度之必然),他说每一句话都有可能关乎国计民生,他说出的每一句话都要对国家负责,对社会负责,对全体国民负责,因为他的每一句话,每一个举动,都非同小可,皇帝的口绝不可也不可能等同一个平民百姓之口,说他“一句顶一万句”也并非没有道理,这里面就存有一个“诚信”度问题,也就是说,皇帝说话必须算数!
我们大家都不会忘记历史上的“千金一笑”的故事吧。作为天下之主,一国之君,竟然为博得美人儿一笑,而失信于天下,必然自食其果。
封建帝王及其朝廷自然不可与我们今天的人民政府同日而语,但毕竟又有相通之处。我们的人民政府及其决策者、领导者,必须对国家负责,对人民负责,我们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必须符合全党的利益,反映人民的意志,我们国家的法律、法规、准则的制定和执行必须符合人民的利益,反映人民的意愿,尤其重要的是要保持它的稳定性和严肃性,说到底,就是要求我们的党我们的政府做到至高的“诚信”度,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三个代表”,坚持实事求是,坚决依法办事,坚决惩治腐败,坚决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如果我们政府及其官员不守信用,朝令夕改,弄虚作假,欺上瞒下,或者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定然将失信于天下,老百姓将离心离德,最终将导致“诚信”的大滑坡,尔虞我诈,你欺我骗,坑蒙拐骗,假冒伪劣,拖欠赖帐……将大行其道,民风日下。
各级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及其决策者、领导者,其“诚信”的无条件性,是良好的“诚信”环境形成的关键所在,没有政府及其官员的“诚信”的无条件性,也就没有良好的“诚信”大环境和小环境的形成。如果政府及其官员不守信用,不模范地遵纪守法,不严格地依法办事,却要带头弄虚作假,欺上瞒下,以权谋私,贪污受贿,贪赃枉法,卖官封爵,鱼肉百姓,那么想让社会上的每个人都守信用,重合同,做“诚信”之人,实在是不很现实的。也即政府及其官员的“诚信”的无条件性,老百姓个人的“诚信”的有条件性。
我国的市场经济已经基本建立,我国的“诚信”制度也终将完美地建成。经济竞争,实际就是市场竞争,市场竞争,实际就是信用(诚信)竞争,信用竞争,实际就是法律竞争。我国已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国与世界各国的市场经济的竞争也将日益激烈,那么我国将如何在这场竞争中取胜,且永立于不败之地呢?那就是必须建立和健全一整套的市场经济规则,必须建立和健全一整套的符合国际规范的信用体系和社会制度,必须建立和健全一整套的能够保障这个“信用(或曰诚信)体系”完善的法律法规。
-全文完-
▷ 进入李存章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