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同学情结归灵山人

发表于-2007年09月03日 上午10:41评论-0条

奥地利有个心理医生叫弗洛伊德的,他把人类的情感都归类了:父女情结、母子情结……可他没说同学情结,留下一个偌大的课题,不能不说是这位天才的遗憾。

其实,同学情结也很具研究价值的。你听我那位副局级同学的谬论:“今天你外面同学多,只证明你当年读书是饭桶,读完应届读复届,考完六中考七中,书没读好,同学倒不少”。高见!我怀疑他在嘲讽我。不瞒你说,我高中时的母校就有三所。我的同学之多,从赫山庙到桃花仑,凡有机关单位的地方,几乎就有我的同学。因此我经常接到这个或那个同学发来的邀请函或打来的电话。有时邀请我到银城小聚,我还得详细地问上半天:聚会者哪个校的,哪一届的,哪个班的(我的同学是分若干系列的)。有时在大街上遇同学向我打招呼,我惶惑不已,也还走上前去伸出手来,连声“你好你好老同学”,其实是否“老同学”鬼才记得起来。这不,电话铃又响了,是我高中同学约我去桃花仑聚会,要我马上前去。说话者好像是一位长沙口音的同学。口气还蛮强硬的,我不去不行。

天色已近黄昏,天空飞着细雨,末班车也没了。于是摩托车载着我,疾驶在深冬的风里。

走出包厢来迎接我的,是原来我们的老班长“老叶”,他湖大毕业的,在长沙搞电脑开发,后任王马电脑的总裁,人称“叶总”的。他在我们同学圈里,名声是极响的。前些年我在一位同学的生日宴上见过他,所以今天他一见我就笑。叶总简直是和我拥抱着见面的,喊我的小名,将我拥进满是同学的包厢里。叶总反抱着我,指着室内的同学要我逐个辨认。看着眼前这么多熟悉而陌生的面孔,我不住地点头。也难怪,当年分别的时候,我们个个都英姿年少,可如今大都走过中年了。

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玲玲坐在角落里向我微笑,问我还认得她么。怎么不认得?她是我们班上的文娱委员,歌唱得特好,人称“李谷二”的,我们还在一起排过节目呢,只是如今也徐娘半老了。同学们硬说我那时写过十首诗送她,要我朗诵其中某首,这纯属虚构!那时我们班男女同学两大阵营,基本上不往来,我哪敢蒙着一毫感化呢!不过我承认,玲玲那时确实长得相当美丽,我敢打赌,那年我们班能考上那么多男同学,肯定与她的美丽有关。

照完了合影之后,我们走进一家叫“月圆”的酒家用餐。室内已坐满了两桌,可外面还不断地有同学进来,有的携着爱人,有的带着孩子,酒宴极尽排场的了。手机声不绝于耳,碰杯声此起彼伏;同学由本班发展到邻班,由同届发展到同校。队伍越来越大,成分越掺越杂;两桌胀席了,又增开一桌。于是我想起了当年的陈胜吴广……

随着摄像机的镜头,我们的同学来到银台二楼的大厅。柔和的灯光,低回的音乐;菊花茶散发出幽香,摄像机变换着角度。

是叶总的安排,每个同学都必须作自我介绍,每人要有一段讲演。同学们发言都很踊跃,很感人;从事业到家庭,从爱人到孩子;侃侃而谈,娓娓动听。和平常不一样,没有谁谈论财富,没有谁谈论女人;都那么温文尔雅,那么文质彬彬。我亲眼看到一位女同学说着说着就哭出声来了。是的,这场面也确实令人激动了。该我讲几句了,我的话很短,应该也很精彩。现已制成光盘,把这段重放一遍。

“我们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来了,这目标就是友谊,二十年来魂牵梦绕的同学情谊。我是风雨兼程赶到这里的。无论社会地位、经济状况,在座的同学都在我之上,但我很坦然。如果都像富人一样生活,人类需要二十个地球。我们同学肯定不可能都有像我身后的叶总一样富有;我们都是为友谊而来。是时间的距离,空间的距离,把我们的思念之弦拉得紧紧……”我的话还没说完,就被一阵掌声淹没了。

最后一个发言的是叶总,我们当年的老班长,今天我们仍旧要他当一回班长。他说,我们都是快四十的人了,要老不老,要少不少的,聚一回不容易。当年一起寒窗苦读,这是一种缘分,值得珍惜的;我们人生之路都走了一半,下一半要努力走好、走稳。

叶总的话很随便,很亲切,像在聊天。他邀请我们方便的时候去长沙做客。

夜深的时候,长沙的同学坚持要走,我们不便强留,于是一起走出了银台的大厅。子夜的银城已是灯火阑珊,前面的车坪里拥挤停放着的尽是我们的“湘a”牌照的小车。

送走了长沙的同学,剩下我们十几个益阳的“土著”。我们站在车坪里说笑,有要去包厢唱歌的,有要去打牌的,有要去搞按摩的,尽是些粗俗的话题了。之后,我们也就各散五方。

我的摩托车在午夜的街头急驶,前面是一条又湿又亮的大马路。独自一人行驶在风雨中,我忽而有一种曲终人散之后的落寞。我总在想:这“同学情结”是一个令人费解的谜。就说我的邻居吧,不也是一种社会群体吗?在一幢楼里一个单元里住着,朝夕相处的,可在外面遇了也就形同路人,只淡淡的点头而已,就是迁往异地搬走了,也最多感叹一句“燕去楼空”了。还有我的那些同事,也算是一种社会群体吧,一个单位或一个办公室里工作,还经常在一起谈天说地、礼尚往来的,可相处十年二十年调走之后,也就人走茶凉,很少人会在感情上留下什么痕迹。惟独我们的同学,那时轻狂年少聚在一起,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同窗共读两三年,当初也并不见得有很深的交谊,有时甚至还闹点小矛盾。可在经历了人生的长途跋涉之后,再回首那段光阴,便倍感温馨:那少年的心地多么纯真,少年的岁月多么值得珍惜啊!于是那缕缕温馨便飘入你的梦境,慰藉你那颗疲惫的心。过去的那段同学之情,也便越发的难以割舍,而且有如一坛老酒,年深月久,愈发芳醇。

这就是“同学情结”,一种返朴归真的情感,一种文化的品位,生活的境界,一种人性的回归!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归灵山人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