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9月5日,德蕾莎修女(mother teresa)在印度谢世,当她的灵柩被抬起时,包括印度总理,还有年迈的老人、未喑世事的孩子,所有街道两旁的人都跪下了,向这个时代最高尚的灵魂跪下。人们在泪水中传递着德蕾莎“妈妈”离开我们的消息。其实,不必难过,从这一天开始,德蕾莎修女永远依偎在她的天父身旁,鲜花和天使们簇拥在她的脚下。只要冬天里,我们还能感受到一缕阳光的暧意;只要漆黑的深夜,我们还能看到有一颗星星在闪烁,德蕾莎“妈妈”就没有离开我们。
耶酥在十字架上只说了一句话:“我渴”!上帝之子说出了我们所有人的感受——每一个真正渴望的只能是爱。除非有爱,否则我们心永远是干涸的沙漠。今天,我们每一个人都在拿着一个空碗相互讨乞。有时,我们得到了一杯盐水,喝下后,是更渴。只有在德蕾莎修女那里,人们才明白什么是真正的甘泉。
上世纪初的欧洲,维多利亚时代的牧歌式的生活成了傍晚的最后余晖,战争的阴霾笼罩着这个骚动的世界。1922年,十二岁的德蕾莎站在高高的山坡上眺望远方,来自地中海的和煦的季风吹拂着她的秀发。她默默地做了一个决定,要把此生奉献给最贫寒的人们,她深信这是上帝对她的嘱托。那时欧洲像疲惫的雄狮在舔吮着它的伤口,帝国瓦解、贵族没落、革命兴起,一切的一切,似乎与苦难如影相随。而德蕾莎,这位建筑商小女儿的心飞向了万里之遥的印度,那时刚刚开始觉醒的亚洲更处于苦难的深渊。
印度,世界最贫寒的地方。加尔各答,印度最贫寒的地方。这里似乎被上帝遗忘,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人们在与死神狂舞。上世纪四十年代,一场霍乱在印度流行,加尔各答成了真正的人间地狱,每天都有成千上万人死去。“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尼赫鲁感慨地说:“这是一个恶梦之城!”德蕾莎修女从修道院里走到穷人中间,她脱下了长长的修女服,穿上了印度普通妇女穿的那种粗糙的“莎丽”。她同死神一样得忙碌,不同的是她带来的是上帝的福音。也许,死神都不愿看到爱的缺席,德蕾莎同她的修女们竟没有被感染到瘟疫、麻风病。街头,到处是已死的和快死的人。这个城市成了苍蝇、老鼠、蛆虫的天堂,它们爬满了这些奄奄一息的人身上,在腐臭中吟唱。德蕾莎修女俯下她的身体为这些人趋赶老鼠、蚂蚁和蚊虫,擦洗他们身上的脓血、蛆虫和圬垢。那些尚有一息的人被抬到了“清心院”――为最穷的临终的人开办的家。即使是一个已经死了的变腐的人,德蕾莎修女也会弯下腰,仔细地帮他洗净身体,再掩埋好。一位快死的老人拉着德蕾莎的手说了最后的话:“我活的时候像一条狗,直到今天死的时候却像一个人。”我相信,这是上帝通过老人在褒奖他的女儿。
为了帮助更多的穷人,从那时起德蕾莎修女就竭尽全力地创办仁爱修院。爱像星火一样传递,越来越多的人参加到这一善行中来。而德蕾莎修女成了爱心的同义词,也传颂到世界各地。无数善良的人为德蕾莎修女感动,掀起了为穷人募捐的热潮。德蕾莎修女以她个人的巨大影响力,为慈善机构赢得上亿美元的资金。这些都用在最穷的人身上。
有一年,仁爱修院迎来了这个世界最高贵的女人――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德蕾莎修女站在她的门口台阶上迎接客人。女王走近就发现德蕾莎修女赤着脚,她关切地问:“您这是为什么?”德蕾莎修女说:“有无数个穷人他们都是光着脚,所以我也要同他们一样。和穷人一样时,穷人被服侍时才感到尊严。”据说女王听了这番话,很感动。她脱下了自己的鞋子,赤着脚同德蕾莎站在一起。――这是我可想像的最美丽的画面。
饥寒交迫的穷苦人,是这样对德蕾莎和她的修女们说的:“我饥饿、我赤luo、我无家可归、我不为人所需要、不为人所爱、不为人所关照,而这一切你都对我做了。”他们问:“为什么您拥有如此博大的爱?”
德蕾莎修女是这样回答的:
一颗纯洁的心,很容易看到基督
在饥饿的人中
在赤身露体的人中
在无家可归的人中
在寂寞的人中
在没有人要的人中
在没有人爱的人中
在麻疯病人当中
在酗酒的人中
在躺在街上的乞丐中
她还告诉世人:
穷人饿了,不只是希望有一块面包而已,更希望有人爱他。穷人赤身露体,不仅希望有人给他一块布,更希望有人能给他人应有的尊严。
穷人无家可归,不仅希望有一间小屋可以栖身,而且也希望再也没弃他,忘了他,对他漠不关心。
1979年,德蕾莎修女被授于诺贝尔和平奖。她平静地说:“我是代表穷人来领奖的,所有的奖金当然都归穷人。”当记者们问她:“我们能够为世界的和平做点什么?”她回答如此简洁:
回家,爱你的家人。
德蕾莎修女的家就在战争、饥饿、瘟疫的人群中。为了服务穷人,德蕾莎首先使自己和她的修士修女们都变成穷人。她离开我们时她没有一双袜子、没有一分钱,只二样电器:一个电灯和一部电话,还有一双破旧的拖鞋。而她创办的仁爱修院里有来自世界各地的义工,他们中有亿万富翁、社会名流和显赫的官员。这里没有高贵与卑贱的区别,只有人的尊严、人的关爱、只有涓涓流淌的清泉。
现在,让我们放下执着、放下妒嫉、放下贪婪、放下仇恨,一起来聆听德蕾莎“妈妈”的祈祷:
我最亲爱的主,让我在今天以及每一天,从你的病人身上看见;并在照顾他们的同时服侍。
纵然你将自己隐藏在那些急躁、计较、蛮横的人背后,让我依然看得出你的在,并欣然地说:服侍你对我是何等的甜蜜。
主啊!赐给我这种洞悉的信心,我的工作将永不至沉闷。
……·
仅以此文纪念德蕾莎嬷嬷离开我们十周年。
-全文完-
▷ 进入历阳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