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旧城古巷也风流
对于发达的欧洲,原以为各大城市一定高楼接踵、遮天蔽日,可亲临其境后不竟哑然失笑:错矣,错矣!
游历于欧洲大陆,无论是意大利的罗马、米兰、佛罗伦萨,还是富裕异常的瑞士、比利时和卢森堡,现代化的高楼虽也可见,但处处却是老屋多多,古巷多多。即便是巴黎这样的国际大都市,从铁塔鸟瞰下去也依然如是。
我喜看电影,自然就免不了会关注电影节。中国的某些电影为了冲刺奥斯卡,不惜花样翻新,重金投入。可惜每每总是乘兴而去,败兴而归。为此,我对奥斯卡渐失了兴趣,反倒对威尼斯亲近了起来。
威尼斯一直是令我心驰神往的地方。究其原因,一半是水城造就的梦幻,一半却源于对于电影的偏好了。
游船刚驶进亚得里亚海我就翘首寻觅:曾为众多出色电影颁过大奖的建筑究竟在哪里?
顺着导游的指引看去,烟波尽处,它竟混同于无处不在的老屋中间,全没有想象中的高大与雄浑,更没有意念间的金壁与辉煌。
我不竟想起了中国“山不在高,有仙则灵”这句古话。
我突然想起一个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
黔东有个依山傍水的、名叫镇远的古镇,。巍峨险峻的山体下,穿城而过的舞阳河岸,有佛道共存的古刹“青龙洞”,有源自明清的石板小巷和依水而建的吊脚楼……
这里原本就是个古色古香的小镇,素有黔东水乡的美誉。
我在那里就读过,听说有人要大手笔投资将其改造成“黔东威尼斯”。闻讯之后,自然就有了一份欣喜,也有了一份向往。
去年盛夏时节,力邀朋友前往。行前我曾力荐那里的风韵和秀丽丽,归途中却被友人戏虐为“睁眼瞎”,连连责问道:好在哪里?美在哪里?
没想到时隔数年后,这里不仅难觅石板小巷,就连吊脚楼也没有了踪影。一溜花俏异常的砖墙庙顶占尽河岸,名曰仿古建筑,实则是古今混杂,不伦不类。
想“古”而不知古在何方,想“妙”却不知妙在何处,哀哉,哀哉!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这句话出自中国,没想到却被外国人很好的用了去。
远眺威尼斯,是延绵数里的老屋幢幢;走进威尼斯,处处可见锈蚀的窗,剥蚀的墙。正因为如此,它才是一个久远的威尼斯;也正因为如此,它方能吸引八方游客留驻流连
匆匆看一眼“叹息桥”,细细品一下圣马可广场,心中念之盼之的却是水巷间延绵千年的交通工具贡多拉船。
乘于船上,惟见水巷深深,处处遗存。尽管偶有剥蚀的墙面徐徐而过,但清风拂面中,尽有的是幽思、是怀古、是冥想、是兴叹……
在悠远的过去和现代的碰撞中,水巷深处依然幽幽可见兴盛一时的海盗王国。
……
在佛罗伦撒,我看见了但丁的故居。这里是石砌的小巷、低矮的门楣、黑褐的墙面。再往前去,过门洞,穿小巷,眼睛一亮,人潮涌动处又是驰名遐尔的“少女喷泉”。
面对着精美的喷泉建筑和群雕,聆听着泉声的汩汩,再回望一下幽深的小巷,心里不禁深深的叹道:呵呵,真是好酒不怕巷子深呀!
细想起来,行于欧洲这快土地,感受至深的便是欧洲人对于自己文化的执爱及对于文化遗存的珍惜和保护。
在罗马的闹市,可容忍大王宫遗址的断壁残桓延绵余里。游走其间,铁栏处处。在可望不可及的一走一看中,心中升腾起的除却对于历史的感叹之外,不蒂还有对于今人的敬佩和感激。
在巴黎,为保留卢浮宫原貌而不惜掘地三尺来保存历史文物,可对广场中心极现代的玻璃金字塔入口却长期不肖一顾并耿耿于怀。
在这里,无论是赫赫有名的巴黎、罗马或阿姆斯特丹,还是乡间小城蒙特卡蒂尼或茵斯布鲁克,举目所见处无一不是古旧的欧式风格的建筑。不管是哥特式、巴罗克式,也不管是拜占廷式或罗可可式,旧城的雍容大气或古巷的幽深古朴相生相容,既无处不显示着传承的文化,又彰显着现代的种繁华.
也许正是如此,它方能以自己的独特魅力吸引着八方的游客,并让人牢牢记住了这样五个字——这里是欧洲。
本色的失去就是自我的失去。
我又一次想起那个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
在西方同样钟情于东方的今天,我们是否应该重新拾回“山不在高,有仙则灵”这句古话,在轰隆隆的拆迁建设中,仔细思考一下“仙”在何方,“灵”在何处?
相关图片连接:http://photo·163·com/photos/shanguikuyue/127972093/
http://photo·163·com/photos/shanguikuyue/128659995/
http://photo·163·com/photos/shanguikuyue/127691255/
http://photo·163·com/photos/shanguikuyue/127539946/
-全文完-
▷ 进入山鬼哭月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