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寻一位睿智的师长,终生聆听
柏拉图20岁那年,有一天去听苏格拉底的演说。演说听完之后,立即下定决心,要拜苏格拉底为师。
他敲开苏格拉底的家门:“尊敬的苏格拉底先生,我是柏拉图,我想成为你的学生。”“年轻人,你的名字我早就听说过。你已是一个学识很渊博的人,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您有一句话我记得很清楚,那就是‘认识自己’,如今我就是没有认识我自己。”“你既然知道我这一句话,那么你也应该知道我对自己的评价,‘我知道我一无所知’。”“神都认为你最聪明,可是你却这样评价自己,这正是我学习的地方。一个人不知道自己的无知,那才是双倍的无知!这就是我为什么拜你为师的理由。”
苏格拉底在开学第一天对学生们说:“今天我们只学一件最简单也是最难做的事,每人把胳膊尽量往前甩,然后再尽量往后甩。”说完,他做了一遍示范:“从今天开始,大家每天做300次。你们能做到吗?”学生们都笑了,以为这么简单的事情,有什么困难的呢?一个月过去了,苏格拉底问学生:“有谁坚持每天甩手300次了?”话音刚落,90%的同学都举起了手。又过了一个月,苏格拉底又问他的学生,结果这次有80%的同学举手。以后每一个月,苏格拉底都会问一次,而每次举手的人数都是越来越少。
一年过去了,苏格拉底问:“最简单的甩手动作,有谁还在坚持呢?”这次举手的只有一个学生,他就是后来成为希腊另一位大哲学家的柏拉图。
富兰克林被称为美国人之父。年轻时曾去拜访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那时他年轻气盛,挺胸抬头迈着大步。一进门,由于太大意了,而这位老人家的门很矮,富兰克林的头撞在门框上,痛得他一边不住地用手揉着头,一边看着比他的身子矮上半截的门。
老人笑着说:“很痛是吧?可是,这将是你今天来我这里的最大收获。一个人要想平安无事地活在世上,就必须该低头时就低头,这也是我要教你的。”
富兰克林把这次拜访得到的教导列为一生的生活准则之一,他也从这一准则中受益终生。后来,他功勋卓著,成为一代伟人。
人生需要一个或几个教练。这教练不是技术上的,而是智慧上的。而且,最上乘的教练,必定来自长者,师者,老者,德高望重者。
无论何人,只要他年长,他就必定在某一方面具有独到的见地与做法。只要他曾为人师,他就必定具有传道、授业、解惑的秘密武器。只要他是老者,他就比你当前的视界,具备更为厚重的沧桑、通透之感。只要他德高望重,他就必定有一呼百应、一言九鼎的浩然正气。
寻一位堪作你人生教练的师长并不难,难的却是终生聆听。
也许聆听亦非难事,难的却是一生践行。
只要善于发现,犹如柏拉图之发现苏格拉底;只要主动接近,犹如富兰克林的一次拜访——真正的师长,都不会将你拒绝。然而,苏格拉底有许多学生,却唯以柏拉图为最突出;和富兰克林一样拜访过那位老者的,同样不会稀少,却只有富兰克林脱颖而出。何也?即如苏氏倡导的甩手之举,只有柏拉图一直坚持了下来。老者所说的低头做人,可能也只有富兰克林列入了生活的准则之一。
所以我也说:懂得真理的人比比皆是,践行真理的人寥寥无几;发现一件事情的临时意义易,发现一件事的永恒意义难。
寻一位德高望重的师长终身聆听,其实是找一个高明的人生教练,当你得到他高远而切实的启迪之后,你就始终努力去实践。
愚人之所以为愚,圣人之所以为圣,原因就在两个:不屑于以人为师,而以自我为唯一;不屑于在行动中深化,而以浅尝辄止为终点。
你有着怎样的目标,你能实现到怎样的程度,先得看你拥有怎样的师长,以及他的言语和你的行动之间,有着怎样密切的联系。
-全文完-
▷ 进入无的散手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