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不倒的大学生
(为了不干扰学习、生活,学生本人不愿暴露身份。为此,隐去学生的真实姓名、地名和校名)
女娃,顾晓玲,甘肃某县城人。父母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在同一个小厂当工人。不久,父亲顾献文和母亲冬翠英喜结良缘。当顾晓玲两岁时,父亲患不治之症撒手而去。年轻的冬翠英一下子接受不了这个残酷的事实,刺激过度,留下了神经病。班也不能上了,厂里只能发病假工资,几岁的女娃怎么能带好生活不能自理的妈妈呢?于是年迈的姥姥把她们接了去,凭着妈妈的微薄的收入维持仨口人的生活。后来,冬翠英所在的厂倒闭了,断了生活来源,娘三生活更加困难,为了生存,姥姥带着四岁的晓玲到处捡垃圾卖,回到家晓玲主动帮助姥姥做饭洗衣服。有时妈妈不知道回家,晓玲还得四处寻找,真是难为了小娃娃。
七岁的晓玲该上学了,姥姥看到人家的娃娃都上学了,心里不是个滋味,老人是多么想叫孩子上学呀?可一想到现在的家里里外外都离不开她,去上学吧,哪有钱缴学费?姥姥的嘴也张不开了,话也少了。更不敢看到邻居上学的孩子了。晓玲已经猜到姥姥的心事和难处,她一心想上学。天天看见自己的小朋友都上学去了,怎么能不想呢?几次,自己在梦中背着书包和小朋友一起上学去了,可醒来却是个梦,难过得一口咬住被角,泪如雨下。
姥姥这几天总觉得心里堵的慌。心想,话不能不说了,上不起学,也不能把话憋在肚子里?晚上对晓玲说:“上学的事,我很想让你去,可我们太穷了……”还没等姥姥说完,晓玲抢着说:“姥姥,我和妈妈已经拖累你了。我已经长大了,我要捡多多 垃圾,多卖钱,我们的日子就好过了,我、我不上学了。”说着眼泪下来了。姥姥知道外孙女是个很懂事的孩子,嘴里说不上学不是心里话,上去一把把晓玲搂在怀里哭着说:“我可怜的乖孩子,我们的家太困难了,吃不饱穿不暖,现在我通了,你妈妈现在病成这个样子,顾家就这么一条根 ,我要拼这个老脸求学校去。”
第二天,姥姥带着晓玲来到学校,给晓玲报名上学,并说明家里穷,没有钱缴学费。老师带她们找到校长,校长立即打电话给所在街道了解情况,证明她们说的情况属实。同意免费入学。姥姥说不完的感谢,说:“学校向穷人开门,没有钱也能上学,太好了!”在回来的路上,姥姥说:“你上学不能拾垃圾了,那以后的生活可能更困难了。”“姥姥!不要紧,我会边上学边拾垃圾的。”
天刚麻麻亮夜幕还没散尽的时候,晓玲就拖着和小女孩不相称的大塑料袋,消失在晨幕里,到吃早饭的时候,她已经拖着一袋垃圾回来了。上学的时候,肩上挎着书包,胳肢窝夹着折叠好的大塑料袋和垃圾钩,走进教室。全神贯注的听老师讲课,跟着老师学发音、朗读、练习。放学的时候,别的孩子,等着父母或爷爷奶奶接回家,晓玲却第一个跑出校门拾垃圾。下午放学,她跑的更快,一天下来,他捡的垃圾比没有上学的时候还多。姥姥含着泪:“小小的年纪,还没有垃圾袋大,下次少拾点,不要累坏了身子。一定要把学习搞好。”“我家上学多难呀!我听姥姥的话,好好学习。”
晓玲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初中,根据小学对该生情况的介绍,学校免去她的学费。初中阶段,姥姥的身体有些力不从心了,白天捡垃圾、做家务,还要照顾不能自理的女儿,到了晚上,浑身疼痛,就不想动了。晓玲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到了家里主动烧锅做饭,把做好的饭盛好送到姥姥妈妈手里,现在晓玲已经过早的成为一家之主了。初中,晓玲年年被评为‘三好学生’,毕业时参加中考,取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绩,直升本校高中。学校主动免掉了她的学费,青年团组织访问了她和她的家庭,都被她那不怕困难,设法克服困难的精神所感动,并且提出要表彰她克服困难坚持学习的精神。为了帮助她,准备向社会募捐,以解决家庭的生活问题。晓玲恳求他们说:“我家有饭吃,从来没有挨饿,从来没有觉得生活有困难,不能表彰,更不能募捐。如果那样做,我就没有办法学习了,因为我要天天捡垃圾……”‘人怕出名,猪怕壮’何况晓玲还是个孩子,他们很理解孩子的心理,于是取消了对她的表彰和募捐。把社会空间留给他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她的担子更重了,在家里她是一家的主心骨,大小事情都要她来拿主意。在班里她被同学推选为班长,课后,还要协助班主任和老师做一些学习生活上的事。捡垃圾,她已经是熟练的的行家了,她不但掌握了社会上丢垃圾的规律,还联系上了几个大单位,后来却成为她的老主户了。所以,她拾的垃圾不但多,而且还能卖上好价钱。
有钱人家的子,没有任何负担,除了玩,一天到晚都是学习时间。而晓玲就不一样了。除了上课,其余时间都用在捡垃圾和操办家庭生活上了。她的学习时间这么少。为什么学习成绩还这么好呢?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办法多是逼出来的。只要有信心、有毅力,办法总是有的,时间也是有弹性的,只要你留心有的是时间。她是这样学习的。上课专心听讲,没有弄懂的问题,下课就问。放学了,在捡垃圾的路上,把上过的新课回忆一遍。晚上,完成作业以后,把当天所学的课程复习一遍。上床睡觉时,过一次电影。早晨醒来时,把头天学习的知识再过一次电影,这样就记住了。一周再来一次总复学,就记牢了。所以,每次考试都能取得好成绩。
高考过后,她的的总分达到了重点高校分数线以上,被沿海某大城市大学录取。母校通过当地政府给她办理了免学费的证明材料。报到入学的时候,学校给她免了学费。到校舍安排住处以后,新生都到校园浏览学校新面貌去了。晓玲却一个人到大街上调查来了。当她走到一家修鞋铺的时候。她进去主动和一位五十多岁的老爷爷打招呼:“爷爷!你好!”老头戴着老花眼镜,正在修鞋,听见有人叫他,抬头一看,一位十七八岁的穿着一身旧学生装的女孩站在面前向他问好。:“你修鞋吗?”“不是的。”“有事吗?”“我有事要麻烦你老人家,是这么回事,我是外地刚上学的学生,不瞒你老,我家里生活困难,学费免了,生活费还没有着落。我想捡垃圾卖,来维持生活,请你老帮帮忙?”“有问题你就说吧,只要我能做到的。”“为了不让学校知道,我把工具、工作服在你这里放一放。”“放心吧,什么时候放都行。”拾垃圾是她的老本行了,轻车熟路,买了大塑料袋、垃圾钩,又买一套大号的蓝工作服和宽沿蓝布帽。衣服一穿,帽子一戴,辫子盘在头顶上,谁也分不清是男是女、是老是少。一天下来,拾的还真不少,根据以往的经验,她联系几家大的单位,收的废物种类多了。卖的钱也多了。省吃俭用,月底还能挤出一百多块钱寄回家补贴生活。
这时她脑子里产生了一个大胆的设想,不但要搞好学习,而且要使家里的俩位老人也要过得好好的。她到劳务市场申请做家教,工作人员告诉她,现在市场需要家教老师,不过人家要试用一周,试用期间20园一小时,用户满意了,每小时可给40-60园。每晚教两小时。晓玲学习本来就很优秀,用启发引导的教学方法,学生听得懂,记得牢。学生家长很满意。邻居听到,有几个家长要请她做家教。她做了安排,为了保证自己的学习时间,隔一天家教一次,这样以来,每月家教的收入就在千圆以上。她有了底气,找到了鞋匠爷爷,给她找一个能住俩个人的窝棚,或一间旧房也行。她要把有病的妈妈和年迈的姥姥接到身边来照顾,鞋匠爷爷感动地说:“你是又有本事又孝顺的好孩子,到哪都穷不倒你!”
在附近棚户区找到一间窝棚,月租80圆,把姥姥妈妈接了来。为了避开熟人的的视线,晓玲到火车站接姥姥的时候换了装,当姥姥刚出站,一个陌生的人站在她的面前,:“姥姥妈妈!我来接你了!”妈妈在一旁发楞,姥姥听得清清楚楚是晓玲的声音,就是没有看见人,急了就大声喊:“晓玲!你在哪里!”晓玲发现她们没有认出她,就上前一把拉住姥姥的手说:“姥姥都不愿认我了,我、不在这里吗。”虽然眼睛被帽子遮住了,但姥姥从声音、小嘴和鼻子上,还是认出了自己的外孙女,她惊呆了!面前站的哪是她的大学生?简直就是不男不女流落街头的流浪汉。姥姥上去一把抱住晓玲再也控制自己的情感了,大声哭起来:“为了这个家,把你苦成这个样子,可疼死我了,都怪姥姥没有本事。”围观的人看见一个老奶奶抱着一个穷小子痛哭,还以为这小子‘朽木不可雕矣’呢,所以气得老人大哭一场!过了一会‘流浪汉’喊来辆“的士”把俩位老人接走了。这一下可把围观看热闹的人‘闹’糊涂了。有位老汉说:“不能门缝看人——把人看扁了;更不能筛子底看人———把人看碎了。人不可貌像,海水不可斗量。更不可以貌娶人哦。”
老奶奶进窝棚一看,煤气灶,锅碗瓢勺,米面油盐浆醋——,外加木板床,样样俱全,姥姥问:“你来是学习的,我们来了你怎么办?”“你们不要担心,我拾垃圾做家教完全可以养我们一家人。我还要多挣一些给妈妈看病呢!”
星期天,晓玲带着妈妈到一家大医院看病。神经科的大夫做了详细的测试,并询问了疾病产生的背景,开了个处方,并告诉她,这种病没有有效的对症药,不要惹她生气,平时多关心,多做心灵开导工作。从此,晓玲又多了一件事,每周安排时间和妈妈谈心。于是她当上了心理医生。
晓玲的辅导老师听到晓玲每天上完课以后就往校外跑。于是她就留了心,辅导老师是留校的年轻女教师,她去调查了晓玲的各科学习成绩,门门都是优秀。老师知道她家里生活很困难,但她没有申请助学金,靠什么生活呢?一定要弄清楚。一天下午,刚下课,晓玲快步走出校门,老师远远跟在后面,三绕两拐看她走进一家鞋匠铺,老师就站在远处观察,很快从铺里走出一个身穿肥大的破蓝工作服,头上戴着遮眼睛的旧蓝大沿帽的男子,左手拿着折叠好的大塑料袋,右手拿着长耙铁钩,转眼就消失在人丛中。等了老大一会,也不见晓玲出来,也不知她在里面做什么?于是,老师紧走走几步,来到铺里就问:“老大爷,我向你打听个人?”“你问吧!”老人一边回答一边在做手中的活。“刚才进来一个女孩,请问,她到那里去了?”老人抬起头来仔细打量着这位面生的女青年,根据他和晓玲保守秘密的约定,低头沉思一下说:“好象刚才来个人又走了,我在埋头干活,也没有在意,更不认识她。”老师向屋里扫了眼,所有的东西尽收眼底。这就更怪了,难道她会七十二变?看来,在老头身上是打听不出什么名堂了。只要认真,一定可以弄个水落石出。
第二天下午下课后,老师盯住晓玲远远跟在后面。不能在叫她甩了,她看见晓玲又拐进鞋匠铺,一会儿,同样,昨天那个男人打扮的人从铺里走出来,匆匆拐向另一条街道。走到一个商店门口,向老板收废品,而且按质论价,分类装袋;收满满六袋,又分别装进两大袋里。两袋扎在一起,因为太重,自己拎不到肩上,请一位年轻的男店员帮她扛上肩。她在想,今天又要卖个好价钱。她高兴的吃力地往前走着,不一会,已经是满头大汗了。走路的人看到了,认为捡垃圾的为了多挣钱就要出苦力,他哪里知道眼前这位出过头力的人,竟是一个不到二十岁的女大学生。
老师紧跟其后,她认定这个收废品的就是顾晓玲,紧走几步赶到晓玲的前面,拦住她的去路。晓玲扛着两个大袋戴着大沿帽,只顾低头走路,差一点把老师撞倒。撞着人了,晓玲吓出一身冷汗,连说:“对不起!”抬头一看,是老师站在她的面前,真把她吓趴了,大袋子从她的肩上滑落下来。早晨到店里听爷爷说,有个年轻女子来找她,就知道是老师。老师好象在她身上看出了什么?于是伸手上去把晓玲的大沿帽抹下来。:“我猜就是你,你不想活了!”说着老师眼泪流了下来。晓玲象犯了错误的孩子,笔直地站在那里听后老师的发落。老师没说一句话,上去把两个袋子分开,自己把一个袋子扛在肩上:“快扛上卖去,晓玲不敢说个不字,扛上另一袋,到了收废站。卖了五十块钱,赚了二十多。
老师把晓玲带到街头的角园,在一个石头凳子上坐下来,晓玲准备好了挨批,老师开枪了:“你很会化装呀!开始真把我给蒙住了。你要是学习 侦察专业倒是很合适的,我这可不是批评你。你是一位有个性的女孩子,唯一的一点,就是对老师不够信任。”
“不想让人知道我做的事,更不想让人知道我家的困难。”
“怕出名吧?”
“有些怕,如果不注意,穷,再穷出了名,那可就麻烦了。”
“你能说出个道理来?”
“凡是穷得‘轰’出名的学生,采访的,请出去作报告的,赞助的……接踵而来,应接不暇。从此,就成为社会上的精神贵族,也就部分地失去了学习和生活的自由空间。”
“你是知道的,我家两位老人,老的老,病的病,完全丧失了劳动能力,完全靠我的课外劳动来维持家庭生活。我的小学、中学和大学的学费全免了。我感激不尽。在中学,我谢绝了社会对我生活上的救助,凭着我的一双手,维持了全家的生活。到了大学,有了中学阶段的自我学习和生活的经验,我把姥姥妈妈也接来了,我要试试我的生存能力。”
“好样的,你的这种精神是非常可贵的,要不是我猜错的话,你一定成功拉!”
“不瞒你说,落有节馀。还准备给妈妈治病呢!”
“你肯定有很多感想吧!”
“谁不想过着要啥有啥的富裕生活呢?哪个愿意过那种没有吃没有穿的日子?我看没有。生在穷苦人家的孩子也不能装孬种。如果因为穷,你就不求上进,你就破罐破摔;如果因为穷,你就埋怨家庭,埋怨社会,没有自立自强的精神,那你就永远翻不了身。
从个人经历来说,苦,从小苦惯了,也就不觉得苦了,习惯成自然吧。”
老师插话:“在贫苦奇曲的弯道上一路走来的人,就一定能磨练出一种坚忍不拔的奋斗精神。”
老师又感慨地说:“从你的身上,可以看出;只有经历穷苦的磨练才能使人成熟;只有经历磨难才能使人更聪明。”
说到这里,老师拉着晓玲的手说:“带我去看看姥姥去。”
,
-全文完-
▷ 进入邹老宽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