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记者所见所闻所知,有不少干保险工作的人士自己并不买保险,这里主要指的是一些保险公司里的中高层管理人员。有一些保险公司的中高级管理者们宁愿直接到股市炒股,或者买基金,也不买自己公司的投连产品。保险公司中高层管理者没有购买任何一款商业保险的并不在少数;不仅是保险公司,还包括一些保险监管者。记者尝试着简单归纳一下:一般人不买保险的原因大概有两种,一是客观上不需要;二是主观上对产品不认同。若是前者,无可厚非;若是后者,则值得深思了。”(8月29日《中国保险报》)
托尔斯泰有句名言,“幸福的家庭都是相同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如果把托翁这句名言套用在拥有保险或是拒绝保险的人群身上,似乎也是熨帖的。——“买保险的理由是相同的,不买保险的理由各有各的不同。”
不买保险的理由虽然各有千秋,但我们总还是能够耳闻到一些共鸣。笔者十年前有幸参加某寿险公司举办的新进业务员岗前培训班,讲师对此有着精辟的总结:“一是没钱买,收入不丰,手头拮据,心有余而力不足;二是不能买,身体欠佳,通不过保险公司的核保,心有余而体不足;三是不愿买,对保险不了解,认为保险不划算;四是不敢买,担心血本无归。”
把记者归纳和讲师总结的理由用在没有购买保险的保险高管们身上,我百般思索,一直不能完全说服自己。
曾经恭听过一位保险高管在一次千人业务启动会议上热情洋溢的演讲,“保险每个人都是需要的!因为每个人都无法违背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每个人的未来都有着不可预料的因素。保险是爱心,保险是责任!”我们如果主观地认为保险高管“客观上不需要”保险,对保险不了解从而不愿意买,那么岂不是把没有购买保险的保险高管们附会为不食人间烟火,无爱无憎亦无痴,了无牵挂的佛陀?作为保险高层职业经理人,如果能够“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文章”,确实值得钦佩;如果既不懂业务还“以出世的精神行无为之治”,保险公司的老板董事们,岂不是养着一批¨¨¨?
如果认为保险高管“主观上对产品不认同”,那么作为产品开发和设计的他们该如何解释“充分满足了广大消费者的需求”?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他们又是怎样理解孔老夫子“己所不欲毋施予人”的教诲呢?
如果说保险高管“没钱买保险”,我想这更是对我国现阶段保险这一朝阳行业的污蔑了。“7000元月薪挖不动”——尚是保险基层机构的一个部门经理;有的保险公司高管年薪高达1700万元,还不算其他福利、股票期权,这已经不是新闻;乃至保监会吴定富主[xi]都在年初全国保险工作会议上“痛斥保险业薪酬差距大”。
如果鄙人此时胡乱猜测,“是不是我们的这些保险高管们都龙体欠安,不能买保险?”我想话音未落就非被唾沫淹死不可!在下学乖点,不如来几句祝福和安慰的话,“会休息的人会工作,在日理万机之际请您们务必保重龙体凤体”;当然,如果你们的董事不满意,怪罪说“在其位不能谋其政”,劝你们离岗休养,鄙人也就无能为力了。
那么,剩下的唯一一条理由就是——我们的保险高管们不敢买保险!
鄙人琢磨,保险高管们不敢买保险的原因或许是多样的:比方说太熟悉保险公司运作的内幕,甚至亲手炮制了“自己偷自己、自己骗自己”的故事;比方说保险条款的设计存在诸多霸王作为;比方说国内的寿险条款至今没有引入“不可抗辩”这一国际通行的条款¨¨¨
笔者数年前曾经聆听过一位世界级的保险营销大师的演讲,至今回想起来,依然余音绕梁——“保险,我们销售的是安心,是一份心灵的宁静,是一份对未来不可预测的期许!”
然而,作为做保险甚至管保险的高管们现阶段都不敢安心买保险,那么他们平常对客户对业务员的宣传和承诺会不会让人联想到小品演员范伟的名言——“忽悠忽悠,继续忽悠”?
笔者感觉这绝对不止“屠夫家里没肉吃,木匠家里没凳坐”级别的尴尬。
进一步说,作为对保险一知半解的普通消费者,在此语境,我们还怎么能够奢求其买保险时不存“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的心情?
真是可怜那些夙兴夜寐,穿梭在风雨中的大街小巷,说尽千言万语还要忍受冷嘲热讽的保险业务员啊。
有一位在下敬重的保险界前辈曾经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当你把保险仅仅当作一项工作,那么你考虑的是养家糊口,惟命是从按部就班就行了,终其一生碌碌无为;如果你能把保险当作一项事业的话,那么你自然而然会多出一份道义和责任,或许累点,但是你能从自己的事业中找到真正的乐趣;做保险最高的境界是把保险当作一份信仰,因为此时你已经和保险融为一体,视保险为神圣;保险界最忌讳的是保险掮客!”
笔者无力描绘把保险当作一份信仰的人应该是一尊怎样的形象,不过,一千多年前的一个踽踽西行虽九死而不悔的僧人的身影历历呈现于眼前。
暂时没有购买保险的保险高管们,你把保险当作什么?
2007年8月29日
-全文完-
▷ 进入曹正玉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