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向天祈祷,天必听之
子疾病[1],子路请祷[2]。子曰:“有诸[3]?”子路对曰:“有之。诔[4]曰:‘祷尔[5]于上下神祗[6]。’”子曰:“丘之祷久矣。”
——《述而第七》
【简 注】
[1]疾病:疾,指有病;病,指病情严重。疾病连言,指重病。
[2]请祷:向鬼神请求和祷告,即祈祷。
[3]诸:“之于”的合音。
[4]诔(lèi):祈祷文。和哀悼死者的文体“诔”不同。
[5]尔:你。
[6]上下神祗:上下谓天地,天曰神,地曰祗。
【意 译】
孔子病得很重,子路请求祈祷。孔子问道:“有这回事吗?”子路说:“有这件事。《诔》文上说:‘替你向天神地祗祈祷。’”孔子说:“我已经祈祷很久了。”
【理 释】
人以为人很复杂,人间很复杂,其实在天看来,人世不过一盘棋,历历在目,毫厘不爽。也就是说,人世一切的一切,无不在天道的规范之内,无不在天道的掌控之内。即使是隐秘之至的心理微澜,也逃不过天的耳目。
宇宙之大,大而无外;宇宙之小,小而无内。在无限宏观与无限微观之间,宇宙有无数重时空,无数层天地,无数种生命。不同的时空之间,虽不完全重叠,却又每每对应。此一时空的人事,往往在另一时空体现。又因不同时空的时间差异,就使此一时空早已发生的事情,却在另一时空刚刚开始;或者此一时空将要发生的事情,却在另一时空接近尾声。“天上方一日,世上已千年”,说的就是相关情况的一种。所以,人的思维无论多么快捷,在另一时空看来,却都慢得无法形容;人的心思无论多么机密,在另一时空看来,却都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自有天道存在,天就不曾放松对每一人事的掌握;人也没有任何一事,可以瞒天过海。
所以,向天祈祷,天必听之。天看人的言行,更看人的心思。当你用诚心去祈祷,而且完全抱持了善念,天必斟酌、思量以应对。
【例 述】
武王有病不安,群臣忧惧,便想去文王庙求神问卦。周公说:“仅用卜问怎可感动先王?须以身为质,预筑三坛,然后祷告。”坛成,周公持壁秉圭,作册文而告祭于太王、王季、文王三王:“警醒啊你们的在天之灵。姬旦我恳请你们:允许我,代武王生病;如果你们实在也需要身体,我何敢惜此区区性命!”圭壁突然发出和悦的响声,“先君显灵了,”周公高兴地说,“也许他们答应了!”次日,武王病愈。
武王崩逝,成王继位不久也患病。周公拿一把剪刀,剪掉自己的指甲,丢向河里,同时祝告神明:“帝王年少不懂事,犯神命的是我周公旦,请把你们的怒火,都燃到我的身上。那样,我是乐于承受的;你们,又何必欺软怕硬,去找小孩子的麻烦呢?”稍后,成王病势转轻。
周公的祈祷,俱以全部身心为代价,也都得到特别显著的效果。天有耳目,突然见到一颗赤心,一副义胆,岂能无动于衷?今日也多祈祷者,却是求财、求子或求官,一心只想得到,完全不想失去;即使也奉供品,仍是为了交换。如此,其人必定乏善可陈,其意必定肮脏莫比,天不加重其祸殃,已是最大的善意,怎能给予佑护与加持?
-全文完-
▷ 进入无的散手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