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忆起七月“接老客”江心小舟

发表于-2007年08月26日 下午6:13评论-2条

每年农历的七月初七,即是中国农历的情人节,在我们这又是“开鬼门关”的日子。也就开始了我们这里民间传说中从初七到十五期间所谓的“鬼节”。“开鬼门关”意思就是说在这一天阎王给地下的大鬼小鬼开始放假,让他们自由活动。老人们说这是阎王让各位鬼魂回家探亲的节日。都说阎王最是无情,然从这个开鬼门关也足可见阎王心中还是有情之神,看来他的无情应该是在于案件的审判时和管理上的铁面无私吧。在七月初七,大人对于小孩便是管得比较严的时候了,一般不太允许出去玩,即使出去做事或者玩都一定在黄昏之前给找了回来,说是怕遇上在外的一切玄乎的东西。奶奶们经常的讲一些有关的故事,说谁在鬼节里因为做事很晚还在外面,听到山上有很多鬼说话的声音,结果回来后就把魂魄丢失了,以之来告戒孩子们不要在外贪玩,天黑必须回家。若是有胆大不听话的孩子黄昏时还没见回家,家里大人必定急着到处寻找,而且找着之后必定有一顿好打。

到了农历初十,各家各户便开始请上自己家的先人们到自己家做客即开始祭祀祖先。有的地方是从上午开始,用茶水迎接老客。就是在厅堂内摆上桌子,放上12套杯筷,在对着进门即祖先牌位一方斟上美酒,其他三方倒满白开水,桌上再有就是摆上至少四个碟子,装上花生,饼干,枣子,糖或者其他的什么零食以做招待老客。一切准备充分之后,便点上灯火,燃上香烛,心里或者嘴里念着:“请各位爷爷奶奶进屋喝茶”。念者神情庄严,听者心情一样肃静。等过几分钟,便又燃上香烛,放上鞭炮,把老客请下桌子乘凉,然后吹灭灯火。这个时候便开始了吃“脚子”。“脚子”也就是先人们吃剩下的东西即桌上祭祀后的东西。记得小时候在家,到了吃“脚子”的时候,母亲便会呼朋唤友,把个左邻右舍的女人和孩子们都叫来一起分享桌上的零食。这个时候主人会尽其所好,给每人倒满茶水,拿出家中一切好吃的东西,那时候吃的最多的是米花,大家都用它泡在茶水之中就着美味的扎菜来吃。主人不停的劝着大家尝尝这个或者那个的。大人们一边喝着茶水零食一边彼此拉着家长里短,小孩子最是快乐,高声呼着一起干杯,吵成一片,常常惹来大人责骂:“吵死人呀!”然后这家吃完了,又吃邻家去,那种快乐真是说不出来,只见每个人脸上都是一片笑意,有调皮的故作高呼:“吃爷爷奶奶的脚子去哦”。今天想来这既是农村人尊敬先祖的一种怀念方式同时也可以说是他们相互融洽感情的一种很好的交流方法吧。

到了11日,便开始从早晨供饭,一日三餐,上午,下午还各供一次茶水。有祠堂有大厅的便由族内之人轮流供饭,一户供一餐,或是由几户人家一起供一餐,各家煮上自己的至少四盘菜端上桌子,待到老客们被请下休息后,有的地方就把村里所有的人都请上来同时用餐,也有的是各人拿回自家的东西然后再各自请上自家户的人一起来吃“脚子”。据说这种脚子吃了是可以保人平安,让小孩子乖道的。也有人说这祭祀之后的东西味道与平时吃时是有点不同的意即为真有先人尝过之意。我倒是没什么感觉,也许是因为那时太小,心里本就快乐,所以一切都是最美的味道。而长辈们这么说自然有他们的一番心理的,毕竟他们如此诚心的供奉着,当然是希望自己的祖先们在此享用了,由心生出了如此的感觉也是可以想得出来的。在我家来说,那时11日自己家,12日大婶家,13日是二婶家,14日便每年轮着由三家来供。我家有小兄弟姐妹7人,最是快乐。每年祭祀之后父母们都是准备两桌,照他们的话说:有一桌是专为小将们准备的。在吃“脚子”的时候兄弟姐妹七八个坐在一起,那时候大家都还小,谁也不让谁,有零食就抢,见好吃的菜就争,有时候两个大弟弟霸道,把好吃的菜一股脑的端放在自己面前,得意的说着“菜每人一碟,我们的已经分好了!”当然其他的人谁也不愿意,于是落筷如雨的一顿争抢,终是他们无奈,不得不把端过去的碟子放回桌子中间,来个公平分菜,接着好一声叹息。不过眼睛里,脸模上的快乐却是怎么也由不得那假意的叹息所能掩饰得了的。母亲们和父亲们看着我们这一般子人,眼睛里怜爱和得意并重着,常常说道:“等你们长大了,要是还能象现在这样一起争着抢着就好了!”我们却在那时是不懂父母们为什么说出这样的话来。大了不也一样吗?都在一个家里呀,还是一家人呢。唉,等到现在才明白了父母当时的感叹了,如今姐姐远在福建一年难回一次,其他的兄弟姐妹也都是各奔东西,齐齐相聚的机会太少了。大家常常的在电话里一起回忆起那段时光,感叹声声,毕竟大了各人有各人的前程要忙要奔,江湖之身岂能由得了自己!于是叹的时候多,忆的时候也就越来越多。

待到14日下午供过茶,便是送老客的时候。这里有一个最突出的特色就是家家户户都会用油桐叶子做了叶形米粑蒸熟了供茶。这样的米粑也许是因为油桐叶特殊的芬芳油的缘故可以存放多日不坏,而且吃来有一种特别的清香。在送老客走之前各家都会事先的准备好烧纸,有勤快的会事先把它们折好放到阳光下晒上一天或者半天。也有人做了金山银山,买上纸做的手机,冰箱,什么的一并的烧给自家祖先,按乡下的说法即每个祖先都是带有挑夫的,由他们挑了回去。由此说法却又可见无论天上,人间,还是地下一样的是有贫富之分的,剥削和享受是一样存在的。在烧纸的时候,父辈们事先会很虔诚的请示一番土地公公,还得报上自家先人所在的庙号也就是先人们在阴间的住所地址,以免挑夫走错路,丢失了东西。然后点燃火把要烧给谁的冥钱分开成堆,一边烧时一边念着先人们的各种称呼。我记得我们那时分了好几堆:有烧给新爷爷新奶奶意即为我们那去世的爷爷奶奶,也有是烧给老爷爷老奶奶的意即为在我们爷爷奶奶之前的爷爷奶奶们,还有就是烧给一些其他的去世的亲人的,有时候父母亲们会烧一堆无名的烧纸,他们说这是给那些无家可归的鬼魂的。一张张烧纸在大家的手下慢慢的被放到火堆上,青烟腾空而起随风飘着,在那里每一屡都刻满了祈祷:愿在天之灵保佑生者健康快乐平安富贵;保佑工作着的人事业顺达;保佑做生意的······ 待到烧完烧纸便由父辈们燃起炮竹,母亲们继续祈求自家祖先保佑自家孩子平安,保佑自家一切顺利。在声声炮竹声里就这样的把老客们送了回去,也即鬼节过了。送过老客之后又开始吃“脚子”,又是一番谈天说地,又是一番争抢和最后和平相分。我们那时候并不能从真正意义上了解“接老客”,只知道是父母们为了对死去的爷爷奶奶们好,为了让他们在天上保佑我们;只知道这那些日子里,我们可以轮流着在各自人家里吃个饱,热闹个饱;对我们来说,那些日子是最快乐的一些日子! 

今天又是农历七月十四了,是鬼节的最后一天,街上鞭炮声阵阵。家家户户都在忙着准备送老客的东西了。现在的祭祀品比以前那是丰富得多了,冰箱,电视,空调,金山银山,只要自己能想到的,人们都是尽其所能的为老客们精心准备着,总之就是希望就是自己的先人们在地府一样的过得很好。人们如此热情于鬼节,可见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之深了,同时也可看出大家对于先人赤诚的缅怀之情。只不过在此,我想说一句,就是大家在传统节日里如此的祭祀着自己的先人们的种种行为确实让人感动。对于逝去的先人,我们如此缅怀,那么对于活着的父母是否应该更加的珍惜?

祭祀是一种感恩的活动。缅怀先人是为了感念他们的恩德,把祭祀的意义好好的延伸开去,感恩首先从健在的亲人开始,从父母开始。我想这才是当初设立这个祭祀日的真正文化意义!

外面炮竹声是一浪高过一浪!但愿这样的 祭祀能让人们更好的懂得珍惜眼前人,懂得更好的感恩!希望不要象我们小时候一样,只知道图个热闹,或只是做个形式。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江心小舟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文清
☆ 编辑点评 ☆
文清点评:

各地的民俗都是不同的,
在北方,普遍是阴历的七月十五才是鬼节的正日子。
没有鞭炮的声响,
只有纸灰一堆又一堆。
实际这只是对先人祭奠已故先人的一种形式。

文章评论共[2]个
文清-评论

这样的民俗在各地都有着不同的纪念方式。问候朋友周末愉快!
  【江心小舟 回复】:谢谢!祝姐姐一样快乐! [2007-8-26 19:59:42]at:2007年08月26日 晚上7:53

高勒时代-评论

读过欣赏!at:2008年08月19日 凌晨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