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聪明的“90后”康慨

发表于-2007年08月26日 中午1:39评论-8条

学校出过这样一道测试题:假如你的爸爸、妈妈和奶奶一起掉到河里,应该先去救谁?这题目使孩子们伤透了脑筋。

几次测试后,如今的孩子们已经能够对答如流了。早上妈妈送他上学时问他先救谁?孩子说先救妈妈。问他为什么?答妈妈最爱他。孩子得了额外的5元钱奖赏。下午爸爸接孩子回家时问他先救谁?孩子说先救爸爸。问他为什么?答爸爸赚钱最多。爸爸便带他到麦当劳吃炸鸡。星期天爸妈出去了,奶奶也问他同样的问题,孩子说当然先救奶奶了。问他为什么?答奶奶老了,最需要人帮助。奶奶笑得合不拢那张瘪嘴。

“90后”的孩子何止如此聪明的随机应变,他们的“文学创作”那才叫绝呢!如同相声中对流行歌曲作任意的更改,孩子们施展着相似的手法,表达出与原作大相径庭的意义与效果。比如他们将《真心英雄》这样透出男子汉气魄的歌词改成“在我心中,是老师最凶,每天把我留到七八点钟;老师走后,就是老爸最凶,把我打得鼻青脸肿;老爸走后,就是老妈最凶,把我骂得一窍不通;老妈走后,就是我最凶,其实我才是真心英雄。”把热烈恣肆的大人歌曲《大花轿》改成“太阳出来我荡秋千,荡完了秋千我荡电线,一不小心踏了高压线,阎王送我上西天。我给阎王递根烟,阎王夸我是好少年,过了一年又一年,我又来到了人世间。”将脍炙人口的《生日歌》改成了“祝你生日倒霉,祝你蛋糕发霉,祝你半身不遂,祝你越吃越肥。”再不就把现成的名言增删一二字而味儿全变,比如把“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改成“教师是折磨人灵魂的工程师”……

“90后”的聪明机灵劲以及他们在文学上的“再创造”的确叫人叹服,但他们的聪明机灵没有用在正途上;他们这种语无伦次的衔接,不合情理的揶揄,生拉硬扯的内容,令人啼笑皆非的噱头,透出冷漠、敌意、恶搞与无知。

孩子都是从模仿中成长起来的,他们这种趋于早熟的文化意识,全部来自于社会:充斥“戏说”的影视正是他们的蓝本,王朔的“痞子语言”给予他们示范,电视剧《还珠格格》中那个擅改诗词、疯疯癫癫的小燕子就是他们的“良师”,还有一些专家学者也给予他们莫大的灵感。

近来不少让人大跌眼镜的所谓“研究成果”相继问世,继李白被扣上“大唐第一古惑仔”的帽子后不久,诸葛亮又被解读成“中国最虚伪的男人”(梅朝荣品诸葛亮),一个个古代名人被解读得面目全非。这些名为解读,实则恶搞的伪专家伪学者完全颠覆了古人的传统形象。这种为了名利的媚俗作品的作者,是中国作家中分蘖出来的一小撮文化败类!如解读《聊斋》里的狐狸精是“白领丽人”;关羽并非英雄,而是个好色之徒;梁山一百单八将全是“恐怖分子”等等,不仅亵渎了经典名著,歪曲了名著中人物的思想精髓;更有甚者影响了一代青少年的纯净心灵。校园中这种时空颠倒,荒诞不经,冷嘲热讽,玩世不恭的“校园童谣”的黑色幽默,让大人都处于尴尬境地的“文学再创造”,小丑式地对身边看似神圣经典的对象进行喜剧式的嘲讽与蔑视,不正是我们这些“有创造性”的“专家学者”所提供的“精神食粮”的结果吗?

一物流行,必有其源头。校园里盛行的童谣,其源头来自于不负责任的影视剧编导和一些作家、专家学者的胡编乱造,以及出版、书商的追求高利润滥出书。

校园中流行的“童谣”是当代教育弊病的一种信息反馈,不能掉以轻心。

2007·8·26·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康慨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鲁速 | 荐/鲁速推荐:
☆ 编辑点评 ☆
鲁速点评:

聪明的“90后”,让人担忧。他们爱耍小聪明、不诚实,甚至有时表现为冷漠、敌意、恶搞与无知。起来源就在于一些影视剧的影响,一些所谓专家教授对历史人物的曲解以及一些老师不正确的教育。这种现象应该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文章评论共[8]个
二休-评论

是啊 90后真让人担忧啊 他们怎么不写点好东西呢 改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嘛 难道那些年少无知的小孩子们还觉得挺有趣?难道他们还不知所谓不计后果乐在其中?  想写诗也可以啊 你写再别康桥嘛 改什么文章 不准你发挥搞笑想象力了 给我正经点念书at:2007年08月26日 下午3:25

求人不如求己-评论

慷慨:你是从事教师职业的吗? 我是一个教师。对于学生这些"聪明"也有比较多得了解。他们不把主要经历放在学习上,老师和家长为此很头疼。
  【康慨 回复】:是的,我是一个中学教师。多联系。 [2007-8-27 5:12:33]
  【康慨 回复】:是的,我是一个中学教师。多联系。 [2007-8-27 5:14:00]at:2007年08月26日 下午5:56

康慨-评论

复求人不如求己:是的,我是一个中学教师。多联系。at:2007年08月27日 清晨5:16

月飞月-评论

这好像不是我们的错吧,这是大人做的“榜样”,或许是你们该反省一下!身教胜于言教!at:2007年08月27日 晚上7:08

游凡凤-评论

校园中流行的“童谣”是当代教育弊病的一种信息反馈,不能掉以轻心。
此言极是!但我不以为孩子们这样做是受了王朔、还珠格格及某些专家学者的影响,相反,我以为这是稚幼的儿童对社会及教育某些弊病最直观的反应。问好康君。at:2007年09月06日 中午1:02

湘西南箫剑-评论

我们90后至少比你们那年龄的人聪明多了。。。at:2007年11月10日 下午3:23

建安风骨-评论

作者的分析,鞭辟入理,令人信服!at:2007年11月20日 晚上9:29

笔剑浪子-评论

做为一个孩子[**],学习了,问好朋友!~
  【康慨 回复】:多蒙关注拙文,请多指教。 [2007-11-27 13:28:36]
  【笔剑浪子 回复】:指教不可当,学习倒行,呵呵 [2007-11-27 16:24:50]at:2007年11月27日 中午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