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经.国风.周南.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注意了:这个桃之夭夭,可不是那个逃之夭夭。
一个说的是桃花灿烂开放的样子,一个说的是脚下抹油迫不及待的逃跑,风马牛不相及。
第一次读这首诗,就是在大学一年级的时候,先秦文学课上。
是一个深秋的早上,天色阴霾,空气中没有风,教室里光线昏暗,非常的安静。
我手里拿着两本书,一本是《诗经国风今译》,一本是《毛诗说》。
正好就讲到《桃夭》。
好像千万朵桃花的盛放,那个深秋,我的心在那个昏暗幽冷的教室里,不由自主地随着诗句开放,一般的喜气洋洋。
“这棵棵的桃树那麽茂盛而茁壮,它朵朵的桃花映出满树的红光。这出嫁的姑娘那麽窈窕而健康,她婚后的生活应当是喜气洋洋。
这棵棵的桃树那麽茂盛而茁壮,它累累的满枝象果实一样。这出嫁的姑娘那麽窈窕而健康,她婚后的生活应当是爱河流长。
这棵棵的桃树那麽茂盛而茁壮,它密密的叶子茂盛而茁壮。这出嫁的姑娘那麽窈窕而健康,她婚后的生活应当是幸福无疆。”
或者简单一点,也可以这样翻译。
“桃花怒放千万朵,色彩鲜艳红似火。这位姑娘要出嫁,喜气洋洋归夫家。
桃花怒放千万朵,果实累累大又多。这位姑娘要出嫁。早生贵子后嗣旺。
桃花怒放千万朵,绿叶茂盛永不落。这位姑娘要出嫁,齐心协手家和睦。”
诗序里说桃夭“后妃之所至,”又扯到后妃的身上,我不相信,我倒是宁可相信它就是一篇平常百姓女子出嫁的贺诗,喜悦中带着笑容。
《桃夭》,就像那春日里粉红柔白的漫山桃花,盛放在细雨微风的深处。
许多爱情诗歌都充满惘然惆怅,但是《桃夭》的欢快踏实却让人不由自主地跟着微笑。也许很多人对于婚姻恐惧逃避,然而爱情,如果它最后的目的地不是婚姻的殿堂,便如浪里孤舟的飘摇,缺少了踏实和温馨的依靠。我相信,每一个女子在心里都憧憬着有一天自己也能成为幸福的新娘,在桃花漫天盛开的灼灼粉色中,和最爱的人享受一生的美满幸福,一直的,牵着他的手,对他轻暖如春风的微笑,一直到老。
诗经里的爱情诗很多,三百篇里大约占了四分之一的数量。可是,和很多爱情诗不同的是,它不是寂寞孤独的相思,也没有依稀仿佛的惆怅。有的,只是幸福和喜悦,和,对未来充满的,愉悦的希望。
这,便是《桃夭》。
-全文完-
▷ 进入玉笛洛城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