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了篇《东北人何以招张怀旧兄如此炮轰》有人说我是在小题大做,我自己也想了许久感觉是有那么一点点,但是从有一个读者的角度来看,是否具备质疑的态度来反思是至关重要的,盲目的顺从和简单的认同,是一种懒惰的习惯,也是对张兄几篇劳动成果的不尊重。
随便的搜了一搜,惊心的发现怀旧的文字还霸占着许多门户网站的显耀位置,点击率也是出奇的多。在全归功于他的张狂文体和巧妙的题目。我不能随便的论定怀旧兄就是芙蓉式男人,不过我要列举他的文章题目:《上海,男人象个女人,女人象条狗。》、《所谓美女作家,请勿强j*文化! 》、《娶木子美为妻 》、《与米若尘小姐裸聊 》和最近新写发表《中国人民泡妞的七大误区 》、《两个睾丸同时落地》、《东北人都是活八 》、《李宇春到底是不是[ch*]女》等等大可以吸引大众的题目。
的确——华丽的言辞代替不了理性的思考,诗意的浪漫无助于价值的升华,我们需要构造一个理性的空间。而张怀旧说“刘翔没文化 ”、“ 李银河没脑子 ”“小丫没奶子 ”更说“刘翔是个傻子 黄健翔是个疯子 齐达内是个孝子 鲁豫是个b*子 ”他的语言不是浮夸的,但也更不是理性的,但是他那粗鄙的语言写的极有意思,让人看来真的很流利,很会玩押韵、对称,如:《端午节做爱,六一节分手 》、《北男人地老鼠,东北女人油菜花 》、《煮酒论英雄喝酒泡妹妹 》,真是让一些叛逆的青年们感受到了流氓文体美学论,不知不觉的仿佛他们自己也有一些发泄,于是成就了后现代“怀旧式铁杆粉丝”,因为文字里正反映这一代青少年们的自私、残忍、冷漠、野蛮的性格。
他总结的文坛里“写书作序,制造垃圾”中的三个原因很有见解,“一、因为当局对文字的激力封杀导致了真正的“精神文学”消失了;二、“封杀”之后,那些“有病文学”便疯狂地蔓延开来了;三、因为会写字的越来越少,所以出书的门槛就越降越低,书的销量与影响不再靠它的质量,而是看作者穿的多少以及出版社的炒作力度,于是很多人就从作文大赛走了出来,动不动散文,动不动诗歌,动不动小说,写的不好就号称“叛逆”,卖不出去就鼓吹“80”。甚至某些捣鼓房产的、在演艺圈卖身的人也开始打起了图书的主意,用他们肮脏的黑手染指文学。”
但是他的文字就是精华吗?他的批评文章没有把自己的一时好恶控制在适当的范围内,理性的分析态度也可以占到思维的上风,有几分“楞头青”的感觉,他的文字仅仅是局限对消极现象的不满,变成了个人的牢骚,愤怒有余但健康不足。
文章虽然不能写的“折中,公允,调和,平正之状可掬,悠悠然摆出别个无不偏激,惟独自己得了“中庸之道似的脸来。”(鲁迅先生《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但是文章的价值要看它的内容和形式,只要内容是向上的,形式的流畅文明的,就有它的价值。相反一个脾气不好嘴巴不干净的文章,即使他的心在好,文章也失去审美的价值。只为了吸引大众眼球,仿佛街头的娱乐评论,缺少深层次的发掘。他“娶木子美为妻 ”我不知道,但觉得真有几分芙蓉姐夫的样子。
我是不能那他的浅薄嘲笑,当做勇敢;油嘴的花腔,当做机智。他的不满和愤怒真没有多少同情感,只是一时的好恶。
这样的文字,如果不给予质疑。很可能又培养出90年代后青年,让他们感觉这样的流氓文字是很正常、很合理且大胆的继承下来,随便写“傻逼”、“王八”……。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样既没有审美规范又缺乏道德健康的文字则四处泛滥,更侮辱了“愤青”的真正含义,“愤青”怎么能是他那样的呢?
2006·9·10
附记:现在的报纸记者,就是喜欢高夸张此种恶炒充斥媒体作用很坏,虽然在一段时间内可以吸引一部分读者的视线,但久而久之,多数读者终将会对此类惯于恶炒的媒体表示怀疑和厌倦,特别是当某些事件的真相被澄清从而证明某些媒体是在造谣的时候。作为物品来说,用旧用坏就会被弃之不用,称为弃物。 芙蓉式人都会成弃物的。
本文已被编辑[小萍]于2007-8-25 20:35:33修改过
-全文完-
▷ 进入宇の航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