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大家在读小学的时候,几乎都不例外地学到了这么一篇寓言故事——《铁棒磨成针》。那时的记忆是非常清楚明晰的。
故事内容如下:
唐代大诗人李白,幼年时便读那些经书、史书,那些书都十分深奥,他一时读不懂,便觉枯燥无味,于是他丢下书,逃学出去玩。
他一边闲游闲逛,一边东瞧西看。偶然看见一位老妈妈坐在磨刀石边的矮凳上,手里拿着一根粗大的铁棒子,在磨刀石上一下又一下地磨着,神情专注,以至于李白在她跟前蹲下她都没有察觉。
李白看了半天,便好奇地问:“老妈妈,您这是在做什么呀?”
“磨针。”老妈妈头也没抬,简单地回答了李白,依然认真地磨着手里的铁棒。
“磨针?”李白觉得很不明白,老妈妈手里磨着的明明是一根粗铁棒,怎么是针呢?李白忍不住又问:“老妈妈,针是非常非常细小的,而您磨的是一根粗大的铁棒呀!”
老妈妈边磨边说:“我正是要把这根铁棒磨成细小的针。”
“什么?”李白有些意想不到,他脱口又问道:“这么粗大的铁棒能磨成针吗?”
这时候,老妈妈才抬起头来,慈祥地望望小李白,说:“是的,铁棒子又粗又大,要把它磨成针是很困难的。可是我每天不停地磨呀磨,总有一天,我会把它磨成针的。孩子,只要功夫下得深,铁棒也能磨成针呀!”
幼年的李白是个悟性很高的孩子,他听了老妈妈的话,一下子明白了许多,心想:“对呀!做事情只要有恒心,天天坚持去做,什么事也能做成的。读书也是这样,虽然有不懂的地方,但只要坚持多读,天天读,总会读懂的。”想到这里,李白深感惭愧,脸都发烧了。于是他拔腿便往家跑,重新回到书房,翻开原来读不懂的书,继续读起来。
后来,寓言故事逐渐演变成了“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的经典成语。其他文章里面和老师们也都反反复复这样述说,要勤学苦练啦,要持之以恒啦,等等等等。
但小时候的我心里始终有个问题,可惜那时的教学风气远不如现在开放,加上诸多历史原因,我终于没能把心中的疑问提出来去向老师咨询,后来时间久远了,也就渐渐淡忘了。
今天再次看到这则故事,我终于又怀念起儿时的那团疑惑。
我一直在想,老妈妈把偌大一根铁棒磨成一颗细细的绣花针,到底有什么值得可取的啊?她每天除了磨针,就再不干别的事情了吗?再说了,一根铁棒可以制造多少颗绣花针啊?她这样做,费力费时又费材,与我们现在的节约型社会、科技型社会很不相符合。
现在想来,故事本身并无大错,鼓励学生从小养成勤学苦练的学习习惯,也是无可厚非的。但问题就在于:这篇文章只是在教育孩子们要勤学,但忽略了要深思啊!孔子曾说过:“学而不思则惘”。学习,其实只是一种借鉴;思考,才能促进变革和发展。这一点,我们不能不考虑到啊!
所以我以为,这篇寓言故事今后不能再作为课文选进小学教材了,不然要误事啊!但愿是我多虑了!!
-全文完-
▷ 进入叶子黄了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