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高教授的心理孤山听雨

发表于-2007年08月22日 早上9:46评论-1条

高教授是海陵师范学校的一位心理学教师,他个子不高,虽年过四十就已谢顶,但他瘦得还算精神。高教授眼睛高度近视,随着情绪的变化,一副黑框眼镜或上或下。一口整齐的白牙显得特别生动,令人觉得其中似乎也隐含着某种心理暗示。

高教授不很儒雅,却很通俗。因其长于言辞,功于心理,善于交际,故而经常应邀外出讲学。邀请单位出于对他的尊重,迎合他虚荣的心理,皆以“高教授”称之,久而久之,他便也心安理得地以心理学教授自居。

高教授讲课时,神态自若,张弛有度。偶有得意之时,却亦手舞之,足蹈之。高教授说:“无意注意是指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课堂上,为了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把控制这一心理现象转化为实施教学的手段,他总是尽力以和善的形象,智慧的语言,诙谐的语调吸引学生的注意。而他自己“无意注意”的目光常游离于班上几位漂亮女生的身上。

事实证明,有的时候,高教授并不能够完全操控学生“注意的分配”。一不小心,当盘踞在他头顶上的几绺秀发纷纷散落,他那油亮的秃顶,如雾消云散的富士山一般突兀呈现时,无意间吸引了所有学生注意的目光。看着学生异样兴奋的神情,高教授有些无奈和尴尬,不得不终止激情的演讲,在学生“有意注意”下,抬手固执而精心地把散落的头发盘绕上头顶。学生们却从这件生动的事例中收获颇丰,无需高教授烦琐地举例说明,就自觉而深刻地领悟了“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这两个概念本质的含义,以及两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课余,高教授喜欢在操场边漫步,这仅仅是运动的需要,健康的需要,与动机无关。高教授说过,“动机是为实现一定目的而行动的原因。”至于,他有时也扎在学生堆中,尤其是女生聚集的地方,按照高教授的理论逻辑,这其实也不意味着他隐藏着什么动机,只是他“个性倾向性的集中体现”而已。

学校女子排球队集训时,就常常发现他并不矫健的身影穿梭其间。这样的场合,高教授的心理是年轻的,活跃的。他往往不顾女生们的羞涩和教练的介意,喜欢手把手地给女生们传授垫球以及扣球的技术,现学现卖,乐此不疲。直到一阵风吹翻了他的头发,露出了他的秀顶,他才在女生们的嬉笑声中,退至场外,料理好散落的头发,擦亮眼镜,然后重新热情地投入,耐心地指导。高教授的坦然和执着,有时反倒让小女生们有些许拘谨和不安。

高教授在课上曾反复强调:“兴趣是个体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项活动的心理倾向”。从这一点上说,高教授的兴趣是广泛而深刻的。他对于学校的各项活动总“表现出积极的情绪反应”。暑期,美术兴趣小组培训,他主动客串讲解,通过对人物的神态做出细致的心理分析,帮助学生提高人物写生的能力。文学社正常活动时,就如何抓住人物的心理进行深入的刻画,他亦能够提出十分中肯的指导意见,激发学生写作的热情,使学生从中收益非浅。

有一次,校舞蹈队外出竞赛,演出前,高教授亲临现场,一边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队员们排解紧张的情绪,一边用非专业的手法协助化妆。事后,当他的同事们谈起学校传统节目《担鲜藕》获奖一事,都觉得高教授功不可没。尽管谈论中难免有揶揄的夸大,但细想想,如果没有他不厌其烦地为《担鲜藕》的女主角一遍又一遍途脂抹粉,女主角怎么能如“鲜藕”般地亮丽,又怎么能够打动评委呢?事后也有一些关于高教授过分接近女生的传闻,学校领导却一致认为,那只是大多数人的一种想象,一种错觉罢了。

高教授的心理是健康的,乐观的。他与同事们日常交往中,并没有什么心理障碍和隔阂,但学校领导与高教授相处,却保持着一定的心理警惕和设防。在领导看来,凭着高教授从事教学心理学多年的经验,他似乎应该能够洞察领导的一切动机和意图,因而在涉及到他的利益的时候,总会按照高教授的暗示尽量地予以满足。比如,住房的分配,职称的评定,对于高教授皆予政策的倾斜。其实,这样的事情,高教授并没有刻意地追求,也没有过高的心理预期,脱离了教育心理学的范畴,高教授常觉得自己的社会心理学的理论,与领导的社会实践类比,多少有点自愧不如。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是普遍而适用的心理现象理论。时隔多年,每当我回忆起学校生活的片段,高教授的形象只有如此清晰的部分残存,就是最好的例证。但片言只语,试图剖析专门从事心理学教学的高教授的复杂心理,在他人眼里,这无疑是板门弄斧了。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孤山听雨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古草 | 荐/古草推荐:
☆ 编辑点评 ☆
古草点评:

文字幽默风趣地
揣摩了高教授
复杂的心理
让人忍俊不禁:)

文章评论共[1]个
古草-评论

孤山的心理学学得相当的好啊:)at:2007年08月22日 上午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