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需要怎样的文学
不可否认,仅以量来论,文学进入了空前繁盛的时期。光是一个月新涌现出来的青春类通俗小说数量就大得惊人。你看,一个个玉女掌门人、玄幻某某天后、美女作家的帽子漫天飞。不得不佩服炒作的魔力,这么几下一忽悠,一吹捧。引来一大批年轻的读者蜂拥而至,心甘情愿地为其而痴狂。
我一直纳闷,70年代还没有锻炼成熟,80年代就炒的甚嚣尘上。近来90年代也风头看涨,到底年轻的一代执着于怎样的文化,需要什么样的文学?
那些年轻的写手们个个擅长于写爱情故事,写忧伤的过往。恋爱在左,忧伤在右。好像生活中除了恋爱就剩忧伤了。一个个拿腔捏调、矫柔造作的痴男怨女鱼贯场。
你看书店里那些经典名著无人问津,而那些浮华浅薄的东西却让他们流连忘返,于是小说中的人物,生活成了他们摹仿、追逐的样本。接着新新的写手们也被捧上了天,乐晕了头,一部、二部、三部接踵而至。有人说“捧的越高,摔的也越快。”很快的一阵冷嘲热讽,一顿劈头盖脸所谓的“家”们“后”们也就如划过的流星,转瞬即逝。
尽管如此,长江后浪推前浪。当青春恋情小说泛滥成主流,几乎每出一部新的小说都拥有广泛的读者,每一位此类小说的作者都拥着大批的粉丝而每一篇文章无外乎涉及早恋、暗恋、三角恋甚至多角恋……除了同性恋暂时处于空白,但我深信不久的将来一定会被90年代后的写手填补。
有时不得不怀疑这些年轻的写手们经历过爱情吗?不由让人在想“爱情这么高尚纯美的事在他们的眼里怎么会被扭曲、描述的这么低俗,垃圾?同时又让很多人担忧,年轻的一代还要在这类流行的垃圾文化病毒中沉浮多久?
年轻的头脑混乱着,想入非非,各种幻想在大脑中加速、冲撞。他们似乎已不知道生活中美好的情感还有很多,生活的内容也不只是恋爱还有奋斗与进取。生活的情绪更不只惟剩忧伤,还有快乐幸福。,
现在年轻人学习、工作的压力的确很大。不堪重负地呻吟几声,暂时躲在美丽的幻想中休憩一下也无可厚非,但一味的逃避现实,一门心思地陶醉于那些浅薄浮华的梦,笔耕不辍的描绘那些莫名其妙,乌托帮或柏拉图式的爱情,顺便沦陷于爱情的附赠品—忧伤中。这不得不让人质疑,现在的年轻人都病了?
文学本身传达的就是真善美,可惜现在很多有实力的写手早已违背了这条基本原则。
他们文中所描述的人物形象在几年后十几年后有几个人还能记得?他们描绘的爱情故事是否也能万古流芳?他们拿手的忧伤是否也能引起后人的共鸣?坦率地说,他们塑造的人物形象,男主人公几乎都帅气、深沉又好像个个都有抑郁症。自觉不自觉将悲观、厌世的情绪传递给了年轻读者。在他们的眼里生活仿佛早已死在无边无际的绝望中。而女主人公都娇小可人、专攻恋爱。
青春类小说的风行带来的副产品正悄无声息的在汉语言中占了一席之地,现在青年对于“执子之手,与子携老”“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这些名句早已陌生,相反的“这辈子吃定你了”“mm、菜鸟”这些低级的语句却耳熟能详。
古典文化离青年一代越来越远,都习惯躲在自己的天地里,伤春怀秋,看花落泪,对月伤情,爱的死去活来,忧的昏天黑地。都怎么了?让我们好好想想,年轻的一代真正所需要的精神食粮在哪里?
<
本文已被编辑[鲁速]于2007-8-21 12:23:24修改过
-全文完-
▷ 进入小萍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