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禅意的生活柴立中

发表于-2007年08月20日 下午6:57评论-2条

“禅”即“禅那”之省,是梵语里“静思、静虑”的意思。佛徒的修行,有“戒、定、慧”之说,“定”即“禅定”。三者之中,由持戒而生禅定,禅定然后生智慧;智慧是解脱之基,可见禅定的重要了。于是在我国,佛教就发展出一支来,专门讲求禅定,其实,不过是由达摩祖师的面壁思过改为面心反省而已。面对自心的反省,省谛自己的灵魂,这种内省的生活,与儒的“吾日参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和道家讲“见素抱朴”的宗旨是一脉相通的,于是乎就造就了中国文人们(相对于天竺人而言)的“居士”生活,即禅意的生活。

禅意的生活,最关键的一点,是能从能从平常事物、日常生活中见出它们的不平常(意义、价值等)来。成佛作祖,在寻常修行的人来说,是不大可能了,在通往极乐世界的路上,那逆性背理的力量,需要得太多,于是人们寻出禅这一条路,“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何等轻松自在?身后成佛祖,免却万劫轮回之苦;此生又受享了这花花世界的繁华,不至空过——过程既甜美,结局又如意(用贬语的话,叫做“既当了b*子,又立了牌坊”)。禅意的生活于是为中国文人所崇奉。

如何才能从平凡中见出不平凡来呢?关键是人自己的“觉悟”。佛、道、儒都在理论上提供了可能,如云“烦恼即菩提”“众生即佛”“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如云“平常即道”,如云“道不远人”“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道”与“器”同“形”)等,三教都认为事物的规律、生活的意义都是蕴涵在事物本身、生活本身之中的,这也与马克思主义“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的经典是一致的。所不同的是,马克思用它来研究社会形态,古贤们用它来研究人生。研究人生的结果,不是认为人为什么而活重要,而是认为人应该怎样活才重要,答案就是禅意的生活或诗意地生活。

如何“悟”?禅宗大师们绞尽脑汁,用机锋、棒喝等形式,或骂或打,其实开窍成正果的也没几位。《五灯会元》等书也没能说清,反不如今人一句“快乐活在当下”为能彻悟。快乐活在当下,亦即禅语“吃饭便吃饭,睡觉便睡觉”,是要人们在做眼前事时,以狮子搏兔之力去完成它,体味它,如吃饭,认认真真地吃,真正体味出米饭的香甜,鱼肉的肥甘,才算做真正的吃饭。睡觉时,目闭心安,潜意识一片澄明,梦都不作(道家谓“至人无梦”),才叫睡觉。否则,虽然花了七八个小时的时间躺在床上,第二天起来,萎靡不振,仍然渴睡。而那根本,是心胸澄澈,能做到心中少事乃至无事,如虚空涵物,水中著相,蝉噪林静,鸟鸣山幽,方能“云自无心水自闲”。文人们的禅意生活,多体现在诗文中,如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静中有动,静中有声,似空而实有,似有而若无,实在是“色即空”的生活版。

真正禅意地生活的人,或者如东坡居士。他在人生的风浪中,经历了几番沉浮,浮如李白《将进酒》所云“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沉也不消沉,贬在杭州则为民造“苏堤”,在海南岛,则开东坡书院教黎民。即使一时无聊了,强人说鬼故事,酿黄酒,煮东坡肉,也使得他每一天的生活充满了禅意,有诗曰:“无事此静坐,一日似两日;若活七十年,便是百四十”。夫如是,方为禅意的人生。

禅意的人生,需要我们有悟性,从平凡中悟出道来,更需要我们有素养,“把一切应用的东西当艺术”(李乐薇《我的空中楼阁》)。买菜而觉与商人讨价还价,是种享受;上厕所时看蚂蚁搬家,觉身在九霄,浑忘腿麻屎臭;听蚊声而若雷鸣,见香烟而拟云动,乃至阿q“我们当年比你阔多了”,也不失为一种觉悟。倘只会“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而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美则美矣,终不是人生的艺术。大彻悟而兼小自觉,视一切众生为有情,才是禅的生活。

我的纸上之谈,是近年平凡生活的升华,或者也在禅门之外?虽然这不过是文字禅或野狐禅。

2007-8-20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柴立中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静诗雨点评:

受益匪浅,从平凡的生活在学习怎样不平凡的生活,把一切应用的东西当艺术,欣赏。

文章评论共[2]个
草木蓝心-评论

重新来读,倒多了几分感触。"把一切应用的东西当艺术"说来很简单很美好,可更多的时候却受情绪左右。好心情时,倒是可见春光明媚,万物有情。到你说的境界,实在是遥不可及。
  【柴立中 回复】:纸上谈兵呢。见笑了。 [2007-10-11 9:53:16]at:2007年10月11日 早上9:15

贵州的一片云-回复at:2011年06月23日 早上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