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百闻不如一见澶州公子

发表于-2007年08月19日 中午12:28评论-6条

外地文友来澶州问候我,有朋自远方来便邀至家中。

宾主落座,清茶一杯奉上之后,那位还在端详我。

我有点疑惑,便笑着问道:“老兄干吗总盯着我看,有什么问题吗?”

文友说:“你骗了我,你真实的形象并不和文章里写自己的模样相符,你没那么矮,也不太胖,而且你结婚了,更不是‘80 后’!”他的眼睛大概看到了我屋里挂的大幅婚纱照。

我恍然大悟,原来他在琢磨这个呢,禁不住哈哈笑起来。这位老兄太有意思了,拿小说里的描述来套现实,让我忍俊不禁。后来在我们闲谈的中间,他还不时抱怨我居住的城市,没有象我写得那么好,高层建筑并不是座座遮天避日,街道也并非宽阔得可降落波音767,特别是街头巷尾,更不见那许多的职业二奶、资深小姐装扮的妖冶女人。

最后他在心中留下的深深遗憾,连连叹息着醉醺醺地离开了澶州。我对自己城市是相当热爱的,虽然让从未谋面的朋友失望了,但以我而言却并不觉得难堪。说实话,澶州的近几年变化还是非常迅猛地,这里人杰地灵,从一个小小的农业县发展成如今的北方纺织强县,有了令世人瞩目的飞跃,城市建设更是日新月异,不输于其他周围县市。不过或许是我在小说中描绘得太花枝招展了些吧,对一个从虚构夸大的世界里认识澶州的人来说,初到这里可能就有了点被骗的感觉,所以古话说的“百闻不如一见”还真是颇有哲理。

澶州本地有一家中国知名企业,拥有可贵的“中国驰名商标”,在我上学的时候就听说过企业董事长的名字,却没有什么好印象。因为从旁人的口中,他的名字往往和剥削工人、包养情妇、骗取国家贷款联系在一起,听起来虽有些能力,但也是个十恶不赦的坏人。到毕业之后,和这位董事长有了一段时间的接触,才了解到在他企业工作的员工,工资是本地最高的;包养情妇的传言皆因他离婚后,另娶了比自己小五岁新夫人而已。在一般人眼中,大款离婚另择偶那就是作风不正派,而普通人则属于人之常情。说到骗取贷款就更是笑谈,企业想要发展没有国家贷款不等于天方夜谈吗?在一次企业内部举办的感恩节活动中,那位民营企业家关于“工人工厂鱼水情深、相互支持互为恩者”的演讲,引经据典感人至深,展示了他本人知识渊博、卓识远见的内蓄,更让我对外界关于他的传言嗤之以鼻了。

俗话说“众口铄金”,真是一语点破实质。这个人到底怎么样,因为经历的不同、着眼点的各异,每人心里就产生了自己的看法,公开来后自然大相径庭,如果根据听来的意见当作准绳,不出错才怪。众人都说风景这边独好,你去一看,认为不过如此,这是因为你看了比大家更多的美丽。百闻不如一见,只有自己亲身经历了,才会做出自己的判断,当然自己的意见可能也有失偏颇,但总归是更贴进事实一些吧!

最近看了网上的很多博客,大家对网上报纸上看来的报道、街头巷尾的传闻趋之若骛,大加评判,甚至大放厥词,不管是对电视选秀,还是80后写作,或者网络文学,都骂声一片。我不好一一列举所发的详细论点,但认为这不过是一些个人之谈,只代表他自己的看法。虽然这些新生事物都还有着或多或少的问题,但事物之所以会出现,而且发展得相当茁壮,自然有它的生存空间。随着应有的发展轨迹,肯定慢慢就有了公论。不太了解的人胡批乱打,恨不得一把掐死才解他心头之恼,可你怎么就认为这些事物不是在推动历史的车轮滚滚前行呢!

还是那句话:百闻不如一见。比方说懂得80后写手的存在价值,可以去问问80后的读者。要知道琼瑶刚出道的时候,她的书还被评说是靡靡之音呢,到现在我们都已承认她的言情小说,将中国通俗性文学的发展向前推了一大步。所以要是想真正了解一件事情,就真要亲身去经历,不然闲话还是少说为妙吧,如果最终沦为了历史的笑柄岂不更糟?!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澶州公子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康慨 | 荐/康慨推荐:
☆ 编辑点评 ☆
康慨点评: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这是研究事物正确途径。

文章评论共[6]个
文清-评论

百闻不如一见,只有见到了,才是最真实的。at:2007年08月21日 中午12:44

燕舞莺歌-评论

河南,澶(shan四声)州,人杰地灵,你的文当如是。
我曾经做过是河南人,亲切,问候。
  【燕舞莺歌 回复】:澶州之战 
北宋景德元年(1004年),在宋辽战争中,宋与辽在澶州(今河南濮阳)进行的最后一战。宋太宗赵光义,为争夺燕云十六州(今北京至山西大同地区),两次攻幽州(今北京)失败后,被迫转攻为守。真宗赵恒继位初,宋辽战争仍在继续;为防御辽攻掠河朔(泛指今黄河下游南北一带),集重兵于定州(治安喜,今河北定州)、天雄军(今河北大名东)等纵深要地。,依托黄河天险,屏蔽都城东京(今开封),并在边地广开方田、河道为阻障;缮完城堡,募壮勇扼守,以抗拒辽戎骑攻掠。辽为赢得有利结局,决计大举攻宋。景德元年八月,先以游骑深入祁(治蒲阴,今河北安国)、深(治静安,今河北深县南)二州境,探察宋军防御部署。继而,圣宗耶律隆绪偕其母承天太后萧绰亲至南京(即幽州,今北京)谋划。宋察觉辽企图后,命河北、河东诸路部署,各谨边备。闰九月十二日,辽军会集固安(今属河北)。十五日,南京统军使萧挞凛率先锋军南进,分兵攻威虏军(治今河北徐水西北)、顺安军(今河北高阳东)、北平寨(今河北完县东北)、保州(今河北保定),皆被宋军击败。旋与圣宗、萧太后军会合,攻定州,被宋镇、定、高阳关三路都部署王超率军阻于唐河。萧太后初战受挫,遂移师阳城淀(今河北望都东南)休整,并试图利用宋降将王继忠致书宋帝媾和。辽军的大举进攻,引起宋廷上下恐慌,参知政事王钦若、签书枢密院事陈尧叟等劝说真宗暂避金陵(今南京)或成都。宰相寇准据理相争,力请真宗亲征御敌。真宗纳寇准议,遣将加强邢(治龙冈,今河北邢台)、洺(治广年,今河北永年东南)、冀、贝(今河北冀县、清河西)两路的防御。十月初,萧挞凛南下祁、深;萧太后率主力围攻瀛州(今河北河间),遭宋知州李延渥顽强抗击,10余日未克,反丧师3万余众。后撤围南下,会萧挞凛攻冀、贝、天雄军。宋遂将防御重点南移,分定州兵一部赴澶州,并命各路增援天雄军。十一月初,辽军自瀛州南趋天雄军,沿途遭宋军抗击;同时,宋以李继隆、石保吉分任驾前东。西两面排阵使,加强澶州及黄河沿岸的防御指挥。二十日,真宗离京师赴澶州督战。时辽军进抵天雄军,攻城不克,转破德清军(今河南清奉西北)。继逼近澶州,袭取通利军(今河南浚县东北)。二十二日,萧挞凛在澶州察看地形时,中宋军伏弩身死,军中为之气沮。二十六日,宋真宗抵澶州,军心大振。辽军虽攻占宋一些地方,但伤亡惨重,又失大将萧挞凛,战况急转直下,处境不利,亟愿罢战言和,遂加速和谈步伐,并利用宋廷怯战弱点,胁迫宋归还后周从辽手中收复的关南(今河北雄县南瓦桥关、霸县益津关、淤口等三关以南)l0县地。宋廷虽拒割地,但又恐辽乘黄河封冻过河,危及东京,乃答应岁输银10万两、绢20万匹,达成撤军协议。十二月初七,互换誓书,史称“澶渊之盟“。 
点评:澶州之战结柬了宋与辽长达25年余的战争。双方妥协达成的澶渊之盟,对宋虽是屈辱的协议,但客观上促成了此后的百年和平,为双方经济、文化的发展与交流提供了条件。 [2007-8-22 15:20:53]
  【燕舞莺歌 回复】:网上剽窃来的。呵呵。 [2007-8-22 15:21:10]
  【澶州公子 回复】:     我的澶州之战是这样:明末,清兵大举进犯中原,多尔滚带大军进攻到澶州城下.当时,澶州守城主力为“孙家军”,就是由老阁老、大学士孙承宗带领的三千子弟兵。孙阁老是明末名将,有“南有袁崇焕,北有孙承宗”之说,曾带兵苦战于塞北,胜多败少,无奈大势已去,才告老还乡。澶轴城军民同心,鞑子兵难破城门,便想方设法断粮断水,多日之后,终寡不敌众,孙承宗被捉,多尔滚屡劝不降,最后将他五马车裂。孙阁老艰苦抗敌,气壮山河,永垂青史,让多尔滚也不免气短。
    不过,你说的“澶州之盟”和我的澶州也有关系,文章最后割地的关南三关中的“淤口关”又叫“草桥关”就是我的澶州,当时雄关四面环水,所以也叫“澶州”,为杨家将杨六郎元帅把守之地,后改名“高阳关”就是它,你是朋友才告诉你的,现在知道我是哪的了吧!嘻嘻……
    根据传说失实所写,别告诉别人! [2007-8-24 5:32:35]at:2007年08月22日 下午3:20

叶子黄了-评论

拜读!的确现代化的节奏看似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人的素质却一天不如一天!值得读!
at:2007年08月23日 晚上9:16

澶州公子-评论

  我的澶州之战是这样:明末,清兵大举进犯中原,多尔滚带大军进攻到澶州城下。当时,澶州守城主力为“孙家军”,就是由老阁老、大学士孙承宗带领的三千子弟兵。孙阁老是明末名将,有“南有袁崇焕,北有孙承宗”之说,曾带兵苦战于塞北,胜多败少,无奈大势已去,才告老还乡。澶轴城军民同心,鞑子兵难破城门,便想方设法断粮断水,多日之后,终寡不敌众,孙承宗被捉,多尔滚屡劝不降,最后将他五马车裂。孙阁老艰苦抗敌,气壮山河,永垂青史,让多尔滚也不免气短。
at:2007年08月24日 清晨5:33

澶州公子-评论

    不过,你说的“澶州之盟”和我的澶州也有关系,文章最后割地的关南三关中的“淤口关”又叫“草桥关”就是我的澶州,当时雄关四面环水,所以也叫“澶州”,为杨家将杨六郎元帅把守之地,后改名“高阳关”就是它,你是朋友才告诉你的,现在知道我是哪的了吧!嘻嘻……
    根据传说失实所写,别告诉别人at:2007年08月24日 清晨5:33

师师-评论

支持!at:2007年09月15日 晚上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