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地文友来澶州问候我,有朋自远方来便邀至家中。
宾主落座,清茶一杯奉上之后,那位还在端详我。
我有点疑惑,便笑着问道:“老兄干吗总盯着我看,有什么问题吗?”
文友说:“你骗了我,你真实的形象并不和文章里写自己的模样相符,你没那么矮,也不太胖,而且你结婚了,更不是‘80 后’!”他的眼睛大概看到了我屋里挂的大幅婚纱照。
我恍然大悟,原来他在琢磨这个呢,禁不住哈哈笑起来。这位老兄太有意思了,拿小说里的描述来套现实,让我忍俊不禁。后来在我们闲谈的中间,他还不时抱怨我居住的城市,没有象我写得那么好,高层建筑并不是座座遮天避日,街道也并非宽阔得可降落波音767,特别是街头巷尾,更不见那许多的职业二奶、资深小姐装扮的妖冶女人。
最后他在心中留下的深深遗憾,连连叹息着醉醺醺地离开了澶州。我对自己城市是相当热爱的,虽然让从未谋面的朋友失望了,但以我而言却并不觉得难堪。说实话,澶州的近几年变化还是非常迅猛地,这里人杰地灵,从一个小小的农业县发展成如今的北方纺织强县,有了令世人瞩目的飞跃,城市建设更是日新月异,不输于其他周围县市。不过或许是我在小说中描绘得太花枝招展了些吧,对一个从虚构夸大的世界里认识澶州的人来说,初到这里可能就有了点被骗的感觉,所以古话说的“百闻不如一见”还真是颇有哲理。
澶州本地有一家中国知名企业,拥有可贵的“中国驰名商标”,在我上学的时候就听说过企业董事长的名字,却没有什么好印象。因为从旁人的口中,他的名字往往和剥削工人、包养情妇、骗取国家贷款联系在一起,听起来虽有些能力,但也是个十恶不赦的坏人。到毕业之后,和这位董事长有了一段时间的接触,才了解到在他企业工作的员工,工资是本地最高的;包养情妇的传言皆因他离婚后,另娶了比自己小五岁新夫人而已。在一般人眼中,大款离婚另择偶那就是作风不正派,而普通人则属于人之常情。说到骗取贷款就更是笑谈,企业想要发展没有国家贷款不等于天方夜谈吗?在一次企业内部举办的感恩节活动中,那位民营企业家关于“工人工厂鱼水情深、相互支持互为恩者”的演讲,引经据典感人至深,展示了他本人知识渊博、卓识远见的内蓄,更让我对外界关于他的传言嗤之以鼻了。
俗话说“众口铄金”,真是一语点破实质。这个人到底怎么样,因为经历的不同、着眼点的各异,每人心里就产生了自己的看法,公开来后自然大相径庭,如果根据听来的意见当作准绳,不出错才怪。众人都说风景这边独好,你去一看,认为不过如此,这是因为你看了比大家更多的美丽。百闻不如一见,只有自己亲身经历了,才会做出自己的判断,当然自己的意见可能也有失偏颇,但总归是更贴进事实一些吧!
最近看了网上的很多博客,大家对网上报纸上看来的报道、街头巷尾的传闻趋之若骛,大加评判,甚至大放厥词,不管是对电视选秀,还是80后写作,或者网络文学,都骂声一片。我不好一一列举所发的详细论点,但认为这不过是一些个人之谈,只代表他自己的看法。虽然这些新生事物都还有着或多或少的问题,但事物之所以会出现,而且发展得相当茁壮,自然有它的生存空间。随着应有的发展轨迹,肯定慢慢就有了公论。不太了解的人胡批乱打,恨不得一把掐死才解他心头之恼,可你怎么就认为这些事物不是在推动历史的车轮滚滚前行呢!
还是那句话:百闻不如一见。比方说懂得80后写手的存在价值,可以去问问80后的读者。要知道琼瑶刚出道的时候,她的书还被评说是靡靡之音呢,到现在我们都已承认她的言情小说,将中国通俗性文学的发展向前推了一大步。所以要是想真正了解一件事情,就真要亲身去经历,不然闲话还是少说为妙吧,如果最终沦为了历史的笑柄岂不更糟?!
-全文完-
▷ 进入澶州公子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