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接女儿放学回来的路上,女儿说她们班到昨天为止共新插班来了9名今年高考因不理想没走或落榜的复读生。班组由原来的62名学生,增加到71名学生。听了女儿的话,让我有了一种“一个羊也是赶,两个羊也是放”的感觉。
眼下,上面高校在集中精力录取的同时,下边高中也忙着招收高校落榜的复读生。高考成绩不理想,复读一年以励再战,本也是正常现象。可有一种不正常的落榜复读,日益成为一大社会现象,那就是“非名校不读”,甚至“非北大、清华不读”的“高分复读”现象。同时,也出现了“连年复读”、“异地复读”等现象。所以,在学生中流行着读“高四”的说法。
复读生,多年来一直在高考大军中占有很大比例的。“复读”已经形成了一个完全的产业。复读成了学校的一张王牌,更是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这些年来,许多高考状元都出自于重读生的大军中。今年我省的高考状元是不是复读生,我不清楚。去年我省的文、理科状元是一个复读两年,一个是复读三年的学生。虽然多辛苦了二、三年,最后如愿以偿地进了北大和清华。高分考生返校回炉,我市很多重点高中每年都要设立一至三个复读生班,每班都有高分重读生。今年,来我女儿班级插班的高会生动打了629分,没走的原因就是“非北大不走”。今年北大在我省招生的文科录取线是639分。
复读的成本首先是金钱。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储朝晖这样分析:以各地高考报名人数中约30%为复读生计,2007年全国1010万名考生中约有复读生300万人,由于各校依据复读生上年高考成绩收费,标准不一。以平均每人3000元计算,这一市场总额大约为90亿元。如果再考虑到生活及教学资料等方面的费用,这一总额将会更大。这个教育市场的背后是什么?90亿元诱惑,面对这么大一块蛋糕,谁不想咬一口呢?
所以,面对这90亿元的巨额诱惑,所有招复读生的学校,便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了。各学校为了争夺优质复读生源,纷纷制定优惠措施,任课都选择全校最好的师资力量,对高分复读生少收费、不收费甚至“倒贴”。我市就有学校承诺:600分以上的复读生,不收学费,孩子考上北大、清华,奖励3万元。实际这个“倒贴”和奖励,也是羊毛出在羊身上。在“倒贴”和奖励的同时,学校还会打出“热烈祝贺我校某某同学考取清华、北大”,然后新招复读生的学费就又可以应声而高了。事实上,为了追求升学率、为了赢得声誉、为了让考上北大、清华的学生给学校做广告,一些学校会在集中优质师资力量来办好复读班,以招来更多的复读生,牟取不当利益。高分复读生给学校提升上线率,低分复读生给学校增加收入,一个挣名,一个挣利。从学校的角度讲,巴不得你年年来复读呢!
但这个上线率也是非常有说道的。有些学校的复读班,宣传复读学生成绩的时候,说本科上线率提高了100分或者是更多分数的学生比例高达70%、80%、或者90%,但这其中存在不少“猫腻”。因为,有些学校在学习过程中制定严格的考勤制度、作业制度和模拟考成绩过滤制度,不达标者,则“名义上开除”。这样,列入“黑名单”的成员,就不会拖累上线率。所以,这个本科或重点的上线率的“水分”是比较大的。
也许是复读生和今年的股票一样过热吧,今年决定从明年开始,禁招复读生了。2007年8月5日《重庆晨报》报道:落实中职国家资助政策及2007年招生任务中部片区座谈会上,教育部部长周济提出:明年起,全国所有公办普通高中禁止办复读班,招收高三复读生。周济说,公办高中办复读班,是利用国家资源收费,不利于教育公平。公平不公平,暂且不说。其实,公办高中禁办复读班的禁令早在2002年的《教育部关于加强基础教育办学管理若干问题的通知》中就已经存在。可是不但没的禁止,相反复读情况越来越严重。这个禁令一出台,公办普通高中不再办高考复读班,但仍可以继续招收高三复读生插班复读,跟应届生交叉在一起学习。还可以用辅导班、补习班等名义行复读班之实的学习班。如此,“复读班”禁令就与2002年所理发的文件一样,成为一纸空文。这也许就是我们常说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一种诠释吧?
复读不让公办,是否意味着要加强私办?私立学校在中国的兴起,是与中国目前的改革开放,经济大幅度增长的形势密切相关的。这个禁令对私立学校来说是一件好事,少了许多竞争对手。于是,一些私立学校便大张旗鼓地打出了五花八门的招生广告。宣传自己有多少特级教师,实际上课的时候却并没有。在我市有几所私立学校,在各种招生时,说的天花乱坠,实际学生一入校后,许多地方与所做的广告有相当大的差距。我一位朋友的孩子在一所私立学校上高中,孩子说:一个学期换了四次老师,这样频繁的换老师,对学生的影响是相当大的。老师讲课跟歌星唱歌一样,是以“走穴”的形式来上课的,老师教完就走人。甚至有时候,学校钱给不到位,这节课就没人给学生上了。最后他们的校长卷走了一笔钱,学校也黄了,被一所公立学校吞并了。所以,私立学校的高复班鱼龙混杂,办学质量参差不齐和师资问题,让人担忧。
2007年8月6日的新浪网关于“公办高中明年起禁办复读班,您如何看待这一规定?”的调查结果了解到:表示赞成这项规定的网民占到48·19%,反对的占42·77%,而觉得“不好说”的网民占到了9·04%。看来,赞成的不少,反对的也不少。近年来复读热有增无减,尤其是高分复读现象。为什么会出现高分复读的现象呢?就业成为高分复读的理由,也与将来毕业后的用人单位呈现了相对应的形势。很多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是“非名校不用、非本科不用”,就业的天平严重向知名高校的“贵族文凭”倾斜,而一般高校的“平民文凭”受到歧视。这说明了一点:如今的“高分复读”现象,正是这种“文凭势利眼”催生的怪胎。
中国式复读的“怪胎”已成为一种奇特景观,不是因为孩子们爱学习,而是因为孩子们不得不学习。他们的光荣与梦想,在越过高考的龙门之后,可能不会立刻就能实现,却肯定会更多的机会去实现。事实上,并非所有的考生都适合复读。选择复读,未必不可;放弃复读,未必不能。我一位同事的孩子打了260分,选择了复读。这样的选择是一点意义都没有的,这个成绩复读的话,一年不可能让现有的分数翻番,即使奇迹般的翻番了,也只有520分,同样进不了重点。这样的复读,岂不是太没有理智了吗?放弃复读,并不意味着前途渺茫。因为,条条大路通罗马。我个人的遇见:明年的高考形势还很难预料,三十六计“走”为上。事实上,复读已经变味。复读的本质是让复读生考上自己的理想大学,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但复读学校的口号一个比一个喊得响亮,考清华,考北大,动辄重奖,让复读生成风光摇钱树,奖金最高可达几万元甚至十几万元。而复读搞得如此火爆,通过复读考上清华、北大毕竟屈指可数,更多的复读生成了“陪读生”。
复读,算是中国教育的一个怪胎了。在整个世界的教育中,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复读能成为一个庞大的“产业”,而在我国已然成了时尚。如今,这条《禁令》尚未正式实施,2002年所下发《教育部关于加强基础教育办学管理若干问题的通知》的同类内容的文件都被架空,而今教育部又重申此禁令,能否是换汤不换药的干吆喝而已呢?为什么2002年的文件被“架空”了?我不知道,但我知道不找出真正的原因,不管再重申多少次政策,都没用。原因在哪里?复读消费,大家受益啊!所以才有利益链不断,禁令难行的现象发生。
公办学校举办复读班由来已久,近年来呈现持续“红火”的趋势。如果明年禁令一旦正式实施,对于以复读创造“高考神话”的公办中学意味着什么?对无数“复读经济”已成形的地区又意味着什么?百思不得其解。
-全文完-
▷ 进入文清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