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节奏的城市,长久的处于紧张状态,难免产生疲乏和倦怠,明亮的心境,本是水平如镜,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莫名的忧伤和叹息,不经意间,心已经褶皱,心田漫漫的干燥。
那么我们不妨尝试走进自然的怀抱,品味陶源明的《归园田居》的纳福,感受《桃花园记》别具风味。
走进丰富的大自然,看这如许的生灵,绿色的,紫色的,白色的……;长着黄绿眉眼的芽,带着粉色,含苞预放的朵儿……
这一切小生灵自然的生长,带着活力和生机,身处其间,也会体会生命的高亢和珍贵,烟霞之中,万物都这般坚强的活着,我们又何必夭折在自己给自己设置的圈子里,久久的迷惘,庸人自扰。
在紧张忙碌的生活中,有时自然会有一种莫名的喜悦,久久的温暖着心灵,冬天似乎胜过春天的温暖,舒展的面孔上,花儿般绽开的微笑,也会久久的释放着氤氲香气;但也会依稀的记得,疑心的时候,一种孤寞也会锥心刺骨般的袭上心头,心会处于一种莫名的紧张与不安中,更说不清,那种近似尘封的心情来自何因,感动过的一切不在感动,喜欢的也不再喜欢。面对银灰色的季雨,只是默默的凝视着,沉没无语。
曾经,也许你是命运的宠儿,一直得到生命的恩惠,身处莫名的孤寞之中,你也会想你的空虚和无聊,而你的激情也全都是在消掷,也许还会沉浸于一种深沉炽烈的伤痛之中,生命里似乎只有荒诞和离奇,忍受的只是痛苦和窒息。
其实,这也是生命少有的宁静的时刻,“一生的机会难得,又何必庸人自扰”。当你走进大自然,静静思考的时候,你又会像童话世界里的一轮光洁的圆月,也能够得到精神上的超越。
走进一片不见边际的树林,或许称不上森林的森林,有着无数的佳木,静听心灵的声音,或许你还能听到熟悉的《白桦林》,或许还会感叹过那位老人的执著精神。
那时,面对落叶,也许还会对战争生起几丝怨恨,此时,不妨换种心情来看,你瞧,落叶的的勇敢和无私,那“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精神,看它们回归大地时,壮士的果敢何等的壮烈。那时刻,执颗轻松的心面对落日的余辉,看那弥漫成一天的红霞,何等的壮美.于是你的呼吸也会越来越均匀,感叹天又是何等的“含宏广大”,大地又是何等的“厚德载物”,更佩服道家“超脱自然”的精神。
这么轻松的走着,走在厚厚的落叶上,还没注意到,叶子全是曾经美丽的枫叶,抬头一看树梢上依旧还剩几片未落的枯叶,随着忽忽的北风在枝头“哗哗……”的作响,想它不会害怕狮子般怒号的北风吧,其实那虽锋利的声音里,是没有城市那喧嚣的成分。宁静的环境中你还可以想到春天的时候,一树树的黄绿的嫩叶儿,睁着柔嫩的眉眼,历经一冬的寒冷,又有他们美丽。如今,虽叶子早已枯萎,仅是几片在枝头作响,身处宁静的大自然也许一生也没有谁关注过它们,他们也没有为谁执意的去做,然而却时刻处于一种自然的状态,一种乐得自然的极佳状态之中,优美的飞扬,欢乐的做响。
其实怀着美好的心情,一种安闲与宁静也是极其难得的,尤其是还不习惯喧嚣和宣泄的都市,很难品味那份宁静和坦荡。
在喧嚣的都市,信息是在“与日俱增”,面对全球变暖、沙进人退,那么多的病毒丛生、瘟疫流行,那么多的洪水肆虐、江河横溢……,心更会有种茫然,心底只剩下几丝凄凉,似乎是若有所失。
有时候,不禁想:文明与自然真是一对亘古的矛盾,人类作为万物之灵,创造了璀璨的文明,似乎渐渐变成了地球的主宰,但同时因为人的自私与功利,人类文明往往又对自然造成了巨大的戕害。同样,人们还是要为曾经的荒诞的行为付出代价的。
从春秋战国的学说记载,人们就开始振臂高呼“人定胜天”,但和浩瀚的大自然相比,人终归是渺小和羸弱的,现在看来,所谓“人定胜天”只是一种无知的狂妄与自负,就像圣经里的一句话:所有你索取的,终有一天要偿还。所以,在文明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却看到了那么多不和谐的东西,应该意识到“人啊,认识你自己!”,苏格拉底几千年前的呼号仍振聋发聩,让我们时时在梦中惊醒,冷汗淋漓。
在琐碎的事实,心是茫然的,也许我们还会感叹和怨恨,也曾惋惜过自我力量的渺小,面对琐碎,能做的只有望洋兴叹。
然而,身处大自然什么都可以想,什么也可以不想,森林的深处也是从不乏音乐的,一年四季皆可感受音乐的声响,虽然冬天的北风狮子般的怒吼,但依旧会有鸟儿穿梭于枯叶间,即使大雪飘飞的日子,喜鹊依旧准备着晴日的欢快的歌唱,也许还会清晰听到寒号鸟哆嗦的声音,麻雀会于飘雪共舞……
森林的深处还有一种奇妙的旋律,身处其中的时候,心空就如一场大雨淹没一切地表的尘埃。经过这种奇妙的韵律熏陶,心中会有一种鼓动,一种欣慰,理不清是幸福还是快乐。但会清晰的感觉,身上没有一颗烦躁的细胞,碧空如洗的心空,让心灵处于一种极佳的状态。此刻,阳光向我们微笑,鸟儿对我们欢唱·永远一种超然的神态散发着芬芳。
身处寂静的的树林你可以均匀呼吸,选择你需要的,阳光,落叶,或是柔美的枝条,或是深呼一口新鲜的空气,也许空气冷淡的逼人,却从不会让人窒息。此时你还可高歌一曲,表示你的愉快,或是一吐心中的压抑。
深处这宁静的自然,你可以什么都想,也可以什么都不想,这时你还可品味“宗教”的奇妙,道家的超脱其实也是一种极高的境界,“道高无界”。
古人崇尚自然,从春秋百家学说中,有修道与自然达成和谐统一的学说,在自然中陶冶审美情操,不断升华思想境界,以达物我合一,向往纯真自然,厌恶雕琢矫饰。陶源明笔下,田园总是有一种纯洁和幽美,流露着“出笼返自然”的兴奋和喜悦,即使散漫的景物,也会有种超凡脱俗的情韵。
古代,追求自然风尚也是一种社会潮流。山水诗画的盛行,也是源于自然的结晶,心灵的超然宁静,在山水画中也可淋漓尽现。他们与山水容为一体,似乎自然本是生命之母,于是古今走进自然总会由衷的返璞归真,一种游子落叶归根之感,一种无底的心灵踏实,也许是传统的根源让人有种回归的感觉,这也是自然的妙处所在。
在匆忙的生活里,在如梭的人群中, 或许,有人认为走进大自然近乎奢侈,然而倦怠时,或是愁绪氤氲于心头时,异乡的荒凉或是没落会无端侵上心头,当我们不能承受寂寞时,可能会产生异样的恐慌,不知不觉中便会处于一种心灵的疲倦之中。误入歧途只是一瞬减的事情,就如勇气来得那般突然,不愿明智。情绪很容易激荡却又很容易低落,平静的时刻少的屈指可数。这种状况多是由于心中没能有根弦,而当怀颗思考的平静的心。而当怀颗沉静的心走进大自然时,方感心本也是平平静静的,也是可以静静思考的,也是从不缺自信的,也可怀颗敏锐的心,果敢的做事,怀着光灿的心情,走向追求的梦境之地。
《 中国文化概论》以及古代文书中,一直讲究“天人合一”,讲究天人同一的观念,感悟天的日新刚健和地的厚德载物,形成专直精诚、含宏广大的民族禀性,和开物成物、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创造中华民族的高亢,明朗,雍容典雅的传统文化,当我们走进大自然,走进自己的生命家园的时候,也能够感受博大的文化。
“粗旷的大自然啊\细腻的大自然\你造化出万千端绪\你飘忽着无数美妙迷团\你孕育过多少美丽的生命\你也迎送过无数季节的变迁……\在你辽阔的家园里\心\似乎就能够得到喜雨的滋润!
-全文完-
▷ 进入积极入世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