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年,换了几个单位,就搬了几次家。每次搬家,那几十本曾给我的童年带来过无限的欢乐,早已泛黄的“小人书”,总是不肯舍失,至今还好好的保存着。妻子唠叨过多次,要将那些“小人书”卖给收破烂的,她每次清理出来,又被我捡了回去,重新放回到书架上。每当看到它,就会让我想起那幼稚而又渴望知识的童年。因此,它是我们童年时代一笔珍贵的精神生活财富,闲时翻翻它,温馨而又亲切的感觉就会弥漫整个心房,儿时看小人书的种种趣事就会像倒转的胶片,在脑海里一遍遍地播放!
每个人都有自己美好的童年,我也是如此。我的童年是在一个小小的山村里度过的,虽然没有城里那种优越的生活条件,没有城里人那么舒适的学习环境;但是,我的童年也和城里的孩子一样,是在小人书的陪伴下渐渐长大的。回想小时候如饥似渴地阅读小人书的情景,至今依然历历在目,感慨万千。“小人书”的那种艺术魅力,现在的孩子们是根本无法体会得到的。
记得五岁那年我就上学读书了。班上同学的书包里,常常带着一些巴掌大的书,每到课间休息时就拿出来看一看。那些书上有字也有画,很有吸引力,惹得同学们都伸着脖子去围观,因此我也很羡慕。后来才知道,那种书叫做“小人书”。那时候认识的字不多,“小人书”上有很多字都不认识,起初只是看看书中的那些画,根据画中的人和物,再猜想书中的内容。
随着年龄的增长,认的字也多了,“小人书”基本能看下来,偶尔遇到不认识的字,就去查字典,因此对“小人书”就更加迷恋了。那时候自己的小人书不多,往往一本书翻来覆去的看,甚至有些书中人物的话,都能背得滚瓜烂熟。就是从那时起,我就和小人书结下了难以割舍的情缘。记得有一回,同学有一本“哪吒闹海”的“小人书”,那情节实在吸引人,班上的同学们挨个排队等着看。我为了先睹为快,从同学那里要了来,藏在课桌里,任凭老师在讲台上讲课,我却偷偷地在下面看那本“小人书”。老师要我回答课文中的问题,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顺口就应答了个“哪吒闹海”,惹得全班同学哄堂大笑。那本“小人书”“哪吒闹海”也被老师没收了,还赔了同学一本书。
那时候家境不宽余,即使是几毛钱一本的“小人书”也买不起,只有厚着脸皮向同学借书看,借的次数多了,有时不小心弄脏、弄破了,还要受点气。因此,那时候最大的愿望莫过于自己能有“小人书”了。拥有它,可以随时拿出来翻看,书中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人物的不同遭遇,经历的种种磨难,深深的吸引着我。可是我没有钱,那个年代,钱是那么的不好挣,也挣不了。所以,隔三差五找准机会向妈妈要一、两毛钱。平时,一有空闲,或捡田螺,或捉青蛙,或捉些鳅鱼总是舍不得吃,拿到镇上去卖钱,一旦积攒的钱能买一本“小人书”了,就一定要买回一本书来,然后和同学们共同分享。现在回想起来,那时候的学习精神还是难能可贵的。
其实“小人书”知识很丰富,它图文并茂,通俗易懂,小孩子容易接受;它流畅、简洁的线条勾勒出栩栩如生的连续画面,配合着生动、明了且富有韵味的文字,小小的画就把世界呈现在你的眼前,那些生动鲜活的画面永远铭刻在儿时记忆深处,那是任何一部vcd、dvd或电子游戏都无法比拟的。“小人书”是孩子们在宽松娱乐的气氛下阅读的读物,因此学到的东西记忆特别深刻,不容易忘记。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的作文开始得到老师的赞赏,也常被打到八十分的高分,有时老师还把我的作文当作范文在班上读给大家听,其实就得是益于“小人书”的启示。
随着年龄的增长,视野的开阔,虽然不再看“小人书”了,可是,爱看书爱思考的习惯早在少年时期看小人书时就已形成,如今已根深蒂固了。现在,时代进步了,科技发展了,书店里昔日热闹的“小人书”柜台,早被众多的精装书刊和精美的音像制品所占领,再也见不到曾令我痴迷、曾令我为之节食都要买的“小人书”了。如今,曾带给我无穷乐趣的小人书只有在古玩或旧货市场上偶尔可以见到,它已成了人们怀旧的纪念品和投资的收藏品。但是,曾是我课外读物的小人书,它是我心中最美丽的瑰宝,它为我打开外面的世界,让我领略古今中外的传奇故事,伴我走过如花似梦的童年;它让我扩大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受到教育启蒙;还让我感受文学熏陶,打下文学基础。小人书,它使我受益非浅。每当看到它,我总喜欢搬出来一本接一本地翻阅,在一个个耳熟能详的故事中,找寻那已经逝去却倍感亲切的童年!
-全文完-
▷ 进入雪蝉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