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炙爱融情文集》有敢于马家爵审判案炙爱融情

发表于-2007年08月14日 中午12:43评论-1条

第十八篇:有敢于马家爵审判案

我真希望战争能够早日到来,或许到那时政府对人才的要求会有所收敛,也许到那时只有死亡前的恐惧,并没有学业,就业,温饱,生存和生活等各方面的压力。也许对当今的蛮横无理,见钱眼开的人也是一种解脱。而在战争面前人与人都是平等的,没有不公平的收入,没有不公平的待遇,也没有贫富之分,或许到那时候才能找到中华民族大团结的感觉。

其实在中国死人是很正常的,在这里当然排除生老病死那种类型的,车祸,施工时摔伤致死,维修电设施触电致死,由于不堪社会各方面带来的压力而选择自杀的,难道这些就有人去过问了吗?过问家属的悲哀和过问事发原由了吗?当然是没有了,当然这些除了死亡的本质都是去另一个世界,其它性质也都是没有区别的,如果说云南大学的四名学生是马家爵一人所杀,难道上面所述的各方面死亡不是政府一方所为吗?而在死亡人数上却远远超过了马家爵所杀四个人的数目,难道有人把政府告上法院的吗?也许有人会说死的那么多人是当事人疏忽造成的,并不能怪别人,有关部门赔偿点钱就很不错了。可是话说回来,并不是每个人都想做危险行业的,就拿开车来说吧,出事的主要原因也不过是车速过快或是喝了酒。车速为什么会快?我想不会是肚子饿赶回家吃饭吧,我想家人宁愿你开慢点,也不希望你出事。至于肚子饿,我想中国遍地小巷都是饭店,我想去哪里吃饭都可以,没有必要去赶时间,我想只能怪政府有关部门不考虑青红皂白,盲目的提高各行各业的工作效率,催促工人加班加点的来干活,没有充足的休息,如果开车的时候没有充足的睡眠也一样会发生交通事故甚至丧生。这种现象还发生在平凡再平凡不过的打工者身上,他们现在用过去的话来讲在社会中是没有地位的,他们因为家境贫寒而没有文化,他们只能通过开车这个危险行业来赚取维持生命和养家糊口等少许钱,而这类人却占绝大多数,再加上车速过快,没有良好保护意识和领导不刻意的关心他们能不出车祸吗?如果要怪肯定要怪政府了,但又有谁能把政府告上法庭呢?因为法庭本身就是由政府管的,人们只能希望政府知道什么民愤,什么是公愤,什么是农民起义。在回到马家爵的案子,圆一句老话,杀人者偿命,如果光靠外表来看,比如杀人数量,杀人手段,潜逃,不自首,肯定是死罪中的死罪,如果再来审,只是炒作罢了,如果上天有好生之德审判他为无期徒刑,也许这样的结果是很多人都想见到的,因为就拿他所说的现在所穿的囚衣是他一生中穿的最好的,也许说给有钱人和不知道什么叫苦难的人来说肯定是不能相信的,而事实就是这么残酷。至于杀人的原由我们可以想的很简单,又可以想的很复杂。简单化就是上面的杀人者偿命,复杂化就是透彻分析事件的原由,到最后给予事件加上人性和非人性的结果,无期徒刑是人性,死刑和向接受死刑的人索取经济赔偿的是非人性。经济赔偿对于一个活人来讲固然很重要,因为它可以承担医疗费,住院费,看护费和精神创伤等等受害人不愿自己承担的费用和额外的补偿,但人已经死了,可是受害人家属在拒绝口头道歉的前提下,却要经济上的补偿,这不能不让人联想到这是一种道德败坏的表现。我想这些人不会拿这些钱去安葬死难者吧,该安葬的已经安葬了,如果关心他们和爱他们的人肯定让他们先入土为安,而不是等到这80多万的救济才把他们安葬吧。我想人已死,随着伤心欲绝过后,无论是环境还是生活状况都或多或少会有所改观的。如果说没有这个80多万,死者家属都活不了了,那死者生前你们到底是怎么过的呢?我不知道你们如果拿到这80多万是高兴,还是拿到这80多万时有一种喜悦,也许你们拿到这寥寥80多万就可以摆脱贫困,可是你们怎么面对死者,面对自己儿子。你们为了死者,为了自己儿子的尊严想尽办法让杀人的马家爵去死,世人不怪你们,世人也都能体会到你们丧子的心情,可是马家爵以如你们的愿望被判了死刑,可是你们怎么还能要那80多万的赔偿呢?你们死了自己的儿子,难道马家就即将不失去自己的儿子吗?我不知道你们拿到这寥寥80多万,过了若干年,也相继下土,你们怎么面对自己的儿子,难道对他们说:“儿啊,父亲替你报仇了。”可是那80多万怎么说?他们肯定不希望用自己的生命,用自己的血案来换取这80多万钱。怎么现在人的眼里都是钱,城里人如此,农村人也是如此,富人这样,穷人也是一样。我真不希望我们的社会出了什么事都用罚款或者经济赔偿来解决,这样人与人之间哪还会有沟通。如果道歉有用还要警察干吗?虽然这句话或多或少有点道理,如果大家都因为这句话,而不去道歉,当然不犯错最好了,可是人能不犯错误码?如果不犯错误,怎么能分辨什么是对什么是错?虽然马家爵在法庭上,口口声声让法官处以极刑,可是有谁真正想死,虽然他这句话让很多人匪夷所思,可是这种语言这种表情让人看到什么是视死如归,我想在先前政府所处理的大案要案中的贪官污吏,在或者君王处死之前,都不会有人说让我去死吧,要不就是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就是自己本身就想死,并不在于叫不叫问题,如果马家爵想死他为什么要逃到三亚呢?我想每个人都有求生的欲望的,无论什么场合,包括法庭上。我知道他是气话,就跟他杀人一样,有谁想杀人呢?我想在逃避的问题上都会选择自杀,而不是杀人,除非他所杀的跟他有仇,而不是打牌闹矛盾那么简单,即使有矛盾也是长时间积累起来的,而不是一时的,我不希望世人都像政府只看片面,只知道读报告,只知道发展才能强国,只有逼迫每个人学这学那才能发展,要是这样大不列颠这个所谓的太阳为什么会落下去呢?

我看不惯这个社会,看不惯送奶工人为了服务他人,本来收入就比一般人还少,还要被务业部门吸走八层的收入;我看不惯清洁工人每天不是顶着烈日,就是行走在雨雪交加中,有的到后来付出的比人多,收入却比别人少,有时连基本的温饱都不能实现;更看不惯有些农民忍受不起农村的苦,就来到城市里吃苦,以为收入和生活都会有所改观,而他们不知道城市是人吃人的另一种社会,不是被拖欠工资,就是被挨打,再或者因为盲目的工作,摔死的摔死,车祸的车祸,而他们的死与马家爵杀的人的死是一样的,一个是直接的,而一个是间接的,我想那些打工者的死,他们的家属一样很难过,本以为他们会带来丰厚的收入回来,却猝死他乡。而他们的死并没有人给太多的关注,也许他们死在工地,其他四人却死在学校,再或者是因为他们是贫民中的贫民,在这个社会他们的遭遇比送奶工人、清洁工更惨。谁要这个社会有职业区别,职业上的歧视和分工呢?这时我头脑里油然而生了一个字,那就是命,指望这个社会美好,希望政府通过法制来治理好国家和美化城市的话,那还不如认命。如果政府有用的话,要法制干吗?我想不久以后所谓的亡国不是军事亡国,而是思想亡国。这种灭亡连最基本的种族观念也将没有了。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炙爱融情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圆月弯弓点评:

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文章评论共[1]个
文清-评论

由这个案件,可以看出中国的素质教育需要完善。问好!at:2007年08月15日 晚上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