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公社食堂饕餮先生

发表于-2007年08月10日 晚上9:52评论-1条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在公社食堂吃饭的那段时光是我青春岁月里不可磨灭的记忆。尽管事隔多年,我几乎不再在公社食堂吃饭,但公社食堂留给我的欢乐和郁闷将一直定格在我的脑海里,更多的是给了我一份无尽的感慨。

20世纪80年代中期,正值青春韶华的我豪情满怀地走上工作岗位。这是一个充满浓郁水乡特色的小镇,我就像一尾小鱼儿投入了水的怀抱,尽享鱼水之欢。因为是单身,领导便把我的一日三餐安排在乡政府食堂。虽然不再有“公社”的称呼,但我们仍习惯上沿用“公社食堂”这一根深蒂固的说法,一点都不觉得别扭。

每个乡镇都有“七站八所”以及县一级的派出机构,这些单位的人员多是从四面八方而来,或离乡背井、未携妻室,或如我一样是快乐的单身汉(女),再加上一些乡办企业的外来职工,所以吃食堂的人较多,常常是食客满座,趋之若鹜,济济一堂,好不热闹。

公社食堂是简单的平房,没什么装饰,既不豪华也不气派,一个大餐厅外加两个小餐厅。大餐厅里分两排摆着6张方桌子,每桌可坐8个人,是名副其实的八仙桌,凳子是四角连在一起的,围着桌子,我们正常就在这里吃饭。小餐厅通常是乡政府用来接等待上面来人和贵客的,这里的硬件比大餐厅要好些,是大圆桌和椅子,酒宴常在此,有时我们上级检查组来也在这里吃饭。在小餐厅吃饭是大餐厅里人的奢望,或者是一种无法企及的梦想,有人会为之奋斗,有人徒增无可奈何。

许是大锅饭吧,加之人多抢食,就觉得公社食堂的饭很香,菜也有味,吃了一碗又一碗,真养人哪!因为是水乡,水产品多,在公社食堂经常吃到鱼,尤其是鱼丸堪为一绝,纯白,细腻,绵柔,鲜嫩,到嘴就到肚,一只只瓷白的小鱼丸慵懒地漂浮在白底青花碗的清汤里,佐以碧绿的菠菜叶,真是清清白白啊,那个色,那个香,那个味,不垂涎欲滴才怪。而做鱼丸剔出鱼肉后用剩下的鱼头、鱼骨、鱼尾、鱼膘、鱼子等鱼杂做成的鱼咸叫鱼龙,红彤彤,香喷喷,爽歪歪,也是鲜美至极,风味俱陈,想不吃都难哪。除了鱼类,公社食堂的雪菜炒肉丝也是十分的可口,虽然是肉少菜多,但我依然钟情于它的品味,肉丝被爆炒得呈现焦红色,雪菜嫩而不烂,柔韧有余,吸收了油腻,入口齿颊生香。当然,鱼呀,肉呀,吃这些菜可是价格不菲的哟,对于我这么一个刚参加工作而薪水又不是太高的小伙子来说,并不是天天都吃的,但每吃一次都很滋润,以至到公社食堂吃饭成了我当时每一天的向往。人有时是很容易满足的,一顿可口的饭同样能折服你,激活你发苶的心灵,遂了你的任何宏天大愿,就这么简单,就这么快乐。

在公社食堂吃饭要凭饭菜票一律在窗口购买,卖饭菜票的是乡里的文书小蔡。他除了要为书记乡长写写稿子、整理档案等,还要代管食堂的后勤事务。饭菜票是牛皮纸质的,比火花贴稍大些,上面盖有小蔡的印鉴章,后来换成五颜六色的塑料材质。小蔡和我们年龄一般大,都是如橥一样的毛头小伙子,所以我们混得很熟。在我们眼里,小蔡的权力真大,管吃管住(乡招待所),他虽然家在本地,但有时也在公社食堂吃饭,我们就蹭他的,尽情揩油,鱼肉纷呈,大快朵颐,抓住机遇,不吃白不吃,吃了就不是白吃了。这样不常有的日子是平民化的追求,富有满足感,还有一种比做爱还舒服的蓬勃的快感,真是有趣,也令人开怀,多想仰天长啸或者大声尖叫啊!

吃食堂的人当中有几个如花似玉的女孩子,她们在小镇的街道上从事个体缝纫或在建材门市打工,每天在公社食堂如约而至,时间一长,我也就对她们熟络了。这些女孩子一般吃得简单,以素为主,鲜见食鱼肉,也许是她们的收入低微吧。但她们一点都不见瘦弱,面无菜色,反而青春洋溢,曲线毕露,充满活力,红彤彤的脸上始终挂着动人的微笑。她们在吃上省,可穿着光鲜,一点都不落后,有一阵子流行中山装,她们清一色穿着上胸缀有两只口袋的蓝色涤卡中山装,像列队的士兵翩然而至,多少成了公社食堂的一道亮丽风景。美食,美色,饱了口福,醉了眼福,人生况味,焉有此得?

我们单位临街而居,后面紧挨着的就是乡政府大院,公社食堂就在大院的东南角一隅,自然吃饭总是近水楼台先得月,捷足先登。因为吃饭的人来自不同的单位,每次人数又不固定,时多时少,而公社食堂每天供应的饭菜是定量的,所以碰上乡里开会聚餐或人多时常出现一些人没饭吃的混乱局面,这个时候我们只得怏怏不乐地到附近的小吃部敷衍一顿。也有闹出笑话的,有一次,派出所的警官小姚来迟了,刘姓司务长傲慢地说没饭了,不让他吃,也许是饿极了,小姚义愤填膺,跑到厨房间把一大铝盆的菜掀翻在地,刘姓司务长瞠目结舌,自知理亏,此事不了了之,成为众食客的笑谈。

由于公社食堂比较宽敞,能摆十几张桌子,小镇上有些人家会到这里举办结婚晚宴,以显尊贵气派和高档规格,遇上这样的情况,我们总是提早来吃过晚饭,好让人家的婚宴正常进行,不明就理来迟了的人当然是无饭可吃的了,即使像派出所警官小姚那样血气方刚的人面对此也只好通情达理地作罢,成全人家的好事嘛,美意延年……

似水流年。我步入婚姻的殿堂后不得不告别曾经滋润过我的公社食堂,偶尔一人在家时也还去过,但去的机会是越来越少,以至我后来调过几个地方,几乎不再涉足,竟对公社食堂陌生了。在我现在所住的小镇,有时我会因工作关系到公社食堂吃饭,但是在楼上雅致的小餐厅。路过一楼大餐厅,真是门可罗雀,原来人们早已不在公社食堂吃饭了,工厂都有食堂,福利很好,吃饭免费;“七站八所”随着乡镇的撤并已扩容,也有自已的小食堂;大街上所有的门市均为个体,哪家不自已做饭?

几近式微的公社食堂已不再承担20世纪下半叶那个阶段的使命,吃食堂的也仅仅是凤毛麟角的家在外地的镇里干部,自是谈不上再需要什么饭菜票了,何况现在是刷卡时代,饭菜票终将绝迹。我所认识的镇里的秘书代管公社食堂,其职能是如果上面有来人他就向食堂司务长招呼一下,仅此而已。婚宴、生日宴、谢师宴等等带有私人性质的宴会当然也不会在公社食堂操办了,因为寒酸凄清的公社食堂与城里豪华典雅的食肆酒楼相比实在没有档次,也没有生机。

时代在变,追求也在变,叫惯了的“公社食堂”这个朴实无华的名称还能叫得惯吗?不仅仅是陌生,而是我们无法抓住如流水一样渐行渐远的美好时光!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饕餮先生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吴钩 | 荐/吴钩推荐:
☆ 编辑点评 ☆
吴钩点评:

这段历史听人说过,我想现在的孩子永远都无法体会。

文章评论共[1]个
饕餮先生-评论

谢谢吴钩,让我们共同怀念那过去的美好时光!at:2007年08月11日 早上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