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初年有两个怪人,一是复辟清朝12天破产的北洋军阀辫帅张勋,一是国学大师北京大学教授辜鸿铭。一文一武,都是坚定的保皇派,顽固不化的前清遗老。辜鸿铭脑后那根长长的辫子一直拖至1928年死的时候还留着,人称清朝最后一根辫子。
辜鸿铭虽然是个顽固的前清遗老,但他传奇的一生却多有闪光之处,而且为人怪诞,说的是洋文,讲的是儒道,教的是英语,穿的是古服,是个驰名中外的文化怪杰。西方人被他骂得一楞一楞的,还崇拜他到了痴迷的地步。当时的西方记者、作家、政治家等都说:“到中国可以不看紫禁城,不可不看辜鸿铭”,成为当时旅华西人的口头禅。印度圣雄甘地称他为“最尊贵的中国人。”
20世纪初,当中国知识分子中的精英大力宣讲西方文明的时候,他却用西方人的语言倡扬古老的东方文明。这一巨大的反差,使领导中国文化新潮流的精英们对他褒贬不一。李大钊尝言:“愚以为中国250余年文化所钟出一辜鸿铭先生,已足以扬眉吐气于20世纪之世界。”文化巨擘吴宓亦赞曰:“辜氏乃中国在世界唯一之宣传员。”而陈独秀却目为“很可笑”、“复古向后退”的怪物;骂他“老顽固”、“老古董”、“腐儒”者亦不乏其人。
辜鸿铭(1857—1928)生在南洋(祖辈由福建迁居南洋马来半岛),学在西洋(留学英、德),婚在东洋(辜的侧室是日本人吉田贞子),仕在北洋(任张之洞幕僚20年)。知识渊博,学贯中西,精通英、法、德、拉丁、希腊、马来亚等9种语言,获得13个博士学位,能把英语报纸倒读如流。他又精研儒学,是他第一个向西方译介《论语》、《中庸》、《大学》的中国经典文化。他在东交民巷使馆区内六国饭店用英语演讲《春秋大义》要售票,开演讲售票的先河。而且票价比梅博士演《天女散花》还要贵(梅兰芳票价1·2元,他的票价2元),听众几乎清一色是各国使馆外交人员,可见外国人对他的器重。
他平生喜骂西方人,反以此见重于西方人,是因为他骂得鞭辟入里,骂在要穴和命门上,不由的不使西方人叹服,甘愿受他的骂。
辜鸿铭主张皇权,但举国为慈禧太后生日祝寿时,他在寿堂当众口读“贺诗”:“天子万年,百姓花钱;万寿无疆,百姓遭殃。”他力主恢复帝制,但袁世凯称帝他却竭力反对,骂“筹安会”为“臭安会”;袁死,全国举哀三天;他特意请来一个戏班,在家开堂会热闹三天。
在新文化运动的发祥地北京大学,他拖着长辫走进课堂,青年学生哄堂大笑,他平静地说:“我头上的辫子是有形的,你们心中的辫子却是无形的。”顿时,狂傲的大学生一片静默。
他反对新文化,却又坚决支持新文化主将蔡元培,当蔡元培两次被迫离开北大,他两次辞职以表示抗议。
他喜欢东方姑娘,尤喜小脚,他的正室淑姑是小脚,他一见钟情,终身不负。并为纳妾和缠足进行辩解。他把纳妾比喻为“杯壶论”,说:男人好比茶壶,女人好比茶杯;一只茶壶配四只茶杯,天经地义。以此来对抗整个社会弃绝中华传统的畸形弊病。
辜鸿铭是个东方文化的捍卫者,他要把中国“温柔敦厚”的诗教去晓喻教化那些“四夷之邦”,他以理想主义的热情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才是拯救世界的灵丹妙药。他的学说在欧洲尤其在德国产生巨大影响,他那部《春秋大义》(即有名的《中国人的精神》)德文版出版时,正在进行“一战”的德国引起巨大轰动。
无可否认,辜鸿铭向西方传播中国文化、捍卫中国文化功不可没;而他学识之广博也是世所罕见。20世纪初他的名声在国内外如雷贯耳,为什么他的事迹不为人所传颂,而象肥皂泡一样消失于无形。现在还有几个人知道辜鸿铭其人?
笔者以为,人之为人,看他最后一念,便能主宰他一生之荣辱。譬如你做了99件恶事,最后做了一件大善事,这一件大善事便能消解你那99件恶事。佛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就是此意。我们常说,浪子回头金不换。他已改恶从善,以前之恶事人们都会原谅。反之,做了99件善事,最后做了一件大恶事,人们就记住这件大恶事,把那99件善事都看作是虚假的,这是人们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虽然不合乎法规。本文也不是在谈法制,而是讨论人之常情。似这样的人之常情,古今都有例子可资借鉴。
如吴佩孚,这位北洋军阀直系头子,曾拥兵数十万,想武力统一中国,穷兵黩武,祸国殃民,乏善可陈。特别是1923年制造了著名的“二七大惨案”,为自己的历史写下了最黑暗的一页,罪恶累累。但其能守住中国人的节操,不为日伪威迫利诱。日伪多次重金邀其出来做“华北王”,始终拒不当汉奸。只此一项就为国人所尊重,当时的国民政府誉吴为“中国军人的典范”。中共元老董必武也赞吴廉洁自律,守住晚节,难能可贵。
汪精卫革命数十年,好事做了无其数,为国人所景仰;但晚节不保做了汉奸,就这一件恶事遗臭万年。
千古一帝秦始皇,完成统一中国大业;又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统一货币、度量衡、文字等,促进各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交流起了积极的作用,这些都是有功于华夏子民的伟业。但他一桩“焚书坑儒”就败坏了他一世英名,被世人臭骂了二千余年,他那些伟业都被这“焚书坑儒”掩埋了!
以上这些教训还不深刻吗?
辜鸿铭之所以被人所遗忘,其根子就是他死也不肯剪掉的那根辫子,辫子里散发出来的封建“腐臭”,是拥戴共和的国人所不能容忍的,任你辜鸿铭有经天纬地之才,也为国人所不齿。
但辜鸿铭教训北大学生的那句话:你们心中的辫子却是无形的。却让近百年后的我们不能不深自反省:我们精神上还有没有那根辫子?哪个敢说自己精神上没有残留一条辫子呢?
摸摸自己的后脑勺,有没有残留的辫子?
2007·8·9·
本文已被编辑[鲁速]于2007-8-9 15:35:53修改过
-全文完-
▷ 进入康慨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