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破碎一种震憾的美婧子

发表于-2007年08月07日 中午12:53评论-2条

破碎,一种震憾的美

——读《在河流消逝的地方》有感

收到陈陟云先生的诗集已经几月有余,静静地欣赏着每一首诗歌,在许多黄昏的景色里。唯有这样,我才能安静地一字一句地细品。尽管诗集中部分作品早先在论坛或是《燕园三叶集》里读过。但很少认真地从序开始至后序结束,更有甚者封面装帧设计页面责编题字等等细节也末放过。这样的读诗已经十来年没有过了,想起二十岁不到时喜欢极了席慕蓉的诗,那本《时光九篇》和《无怨的青春》至今仍能信口读出。后来的岁月里,诗歌离我远去,也没有了那般狂热与浮荡。偶尔也读读诗歌,但没有激情与心灵的感应,直到2006年走进网络,将我内心深处的宁静与渴望激活。

一直以来,喜欢读诗大于写诗的那份真挚。尽管年轻的梦想已经坠落,那些忧伤与痛苦的往昔已不在。有些这样的时候,每读一首令自己震憾的诗歌,心中总有千言万语要诉说,不诉不畅的感觉。这也是这次鼓起勇气写这篇读后感的真实所指。

陈晓明教授曾在《燕园三叶集》中对陈陟云先生的诗歌做了较为全面的剖析。而程光炜先生与温远辉先生及荣光启先生对这本《在河流消逝的地方》所做的序,充分表明了诗者的才华与深邃的思想。诗集后序与附录中收录了黄礼孩等人对诗人及诗歌的评论,更加重了此诗集的份量。而我在认真看完之后只能站在诗歌的门外谈谈感想而已。谈谈那些破碎之后留给我震憾的美丽与怀想。

(一)未名湖畔的感动

提起未名湖,自然就走进了北大。记得一首歌词中这样写道:“未名湖是个海洋/诗人都藏在水底/灵魂们都是一条鱼/也会从水面跃起…”多么生动形象。我眼中的诗人也是游戈于海洋的那条充满灵性的鱼儿,自由自在地游走在诗歌中,让一首首动情的诗歌从未名湖畔飘出,感动着我们的心扉。

走进《在河流消逝的地方》,首先走进了未名湖畔的那份真情。有多少人多少心向往的地方,又有多少人真正地走进?小时候不知道未名湖竟与北大的息息相关,长大后的梦想逐一破灭后,那曾深藏在心灵最底层的情愫被这首首充满希望与真情的诗歌所唤醒,那蛰伏了仿佛几世纪的激情也在从〈〈寄给远方的三片枫叶〉〉到〈〈对视的天空〉〉。四年的校园生活中沉淀出一首首诗歌。那是诗人心灵的洗礼。

德国的黑塞对于阅读曾说过这样的话:“读书要走爱的道路,而非义务之路。”正因为如此,我总是充满爱与希望去欣赏这些断行的文字,从中感受给予我的丝丝感动与真诚。现在已经又一个八月伊始,“你还会记起吗?记起/那八月的黄昏,那林间的静谧/那是最后告别的时刻/清凉的月光终于洒向了相思的树枝……”每每读起这首,总令我感动不已,为诗中每一个字符与词汇的真诚叫好,不仅仅诗篇里那份诚那份真那份对未来命运珍惜以及“微笑着走出来吧,让我们同时走进/不同色彩,不同气息的秋天里/让思恋连接起同一天空/让忧伤像几张投向火炉的故纸”使我从中受到启发,不再沉浸于对往事酸痛的回忆中,我也有未来,也有明天的美好。许是因为诗人亲邮诗集的这份感动,使我更加如获至宝的捧读不至于令诗者失望。在未名湖畔的诗歌中,我看到诗人纯洁清澈的灵魂中流淌的对友情与爱情的感性的思维。那些朦胧的意识流在诗中清凉的沁人心脾。如《丁香花开了》,《雪景》等,给人温馨的清爽。

黎明,我站在东方的地平线上,看那猩的红,绯的霞,看那岁月交织的景象。这首《黎明,我站在东方的地平线上》同样让我读后回味再读再回味。从那句句震憾人心的诗歌中给人力量与思索。尤其是最后一节,达到了全诗的高[chao],折射出那种诗歌所体现的高度。与祖国息息相通。

陈陟云的诗歌中多次运用到“破碎”一词。未名湖畔第一辑里,《昏晕》中“我站着/影子总是摔在地上/凝成一个小黑点/阳光硬梆梆的/架住了支离破碎的/天空”。初读时内心浮现诗中的画面,我小心翼翼地坐在那首诗里,聆听窗外风吹草动带给我的美妙。也许,走进诗人的诗中,也有许多不能感知的事物,许多不能体会与言喻的情节,除此之外,感动是共同的。

未名湖畔的诗歌一直影响了中国的诗坛。每年那儿聚集的诗人诗评家会在未名湖畔创造许多奇葩来引导中国的诗歌主流。那儿也是留下许多奇才佳话的背景地吧,这点,我不得而知,因为对于我来说,只是一个梦想而已。

(二)岁月的河流,智慧的人生

这个时代,属于不堪重负的时代,有太多的意念太多的信息以及太多的浮夸,缺少灵动简明的智慧,缺少注视心灵的真诚。“未给审视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在这个喧嚣和功利的时代。这些亘古常新的人间智慧将提醒你,关注真正的价值和真正的幸福。生活的意义不在于我们占有了什么,而在于从中体悟了什么。”这段智慧日记中的一段话曾深深地影响了我。看一本智者的书籍,品一首灵魂之歌,这是不是也是与智者同行?

《在河流消逝的地方》伴我同行的日子里,也是与智者同行。用心灵谱写的诗句如河流静静地流淌进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让种子在此生根发芽。“远山已远/家园更远/在河流消逝的地方/我该用什么斟满海碗/为谁举盏”这是对生命本真的一种阐述,一种深厚感情的感悟。那种空旷的美好与内心的挣扎在诗中体现的淋漓尽致“在河流消逝的地方/大地如此沉静/沉静得让我心潮起伏/泪流满面”。一个心灵闪烁光芒的人才可能更多的感悟生活,抒写人生的赞歌。这个篇章中跨越时空观,跨越情感的河流。让我从《人生》到《希望》从《初恋》的《爱情》到四季生命的轮回。在那首首诗歌中随着诗者的情感跌宕起伏,心海澎湃。有时深思,有时欣喜,有时动情,有时感叹,这难道就是我所想要的感动吗?

“黑夜之中我看见你的眼睛/看见所有的星辰都黯然失色/在八月在分不清是秋是夏的季节/我们相遇于此/仿佛两条疲惫的船/相遇于岸”在这首《相识于八月》中,我不得不感叹岁月的神奇。又一个八月,不同的只是一个读者在八月在诗中用心走着一段心路。一段用诗歌谱就的路程。在岁月的河流中,见证着人生的历程,驻守着生命的美好与坚强。

在河流消逝的地方,有诗人对生命的思考,有读者伫立的深思。从诗歌严谨的角度,我不能多说什么,那些诗评家已经非常全面地对陈陟云的诗歌做了评论,无论是从他哪个方面来说,都无可挑剔。但,我仍然认为,诗人最大的优点就是真。友情,亲情,爱情的诠注。“兄弟,让我们走进十二月吧/十二月的风将会雕就我们的塑像”这首《走进十二月》是我非常喜欢之一。欣赏那股于天地之间的凛然气魄,那种感情凌驾于诗歌之上的胸怀。而在这段章节中,几首《困兽》是具有象征与代表意义。以一种缠绵与温情的调子写出了一组优美的乐章。那诗中惊露出的迟疑恐慌最终在河流流过生命的终结时,一切又回到原来的位置,原来空空如也!现在已经是八月六日,我们是否也相识于这个多雨的季节,在雨声中聆听《相识于八月》中那份心情,是惬意或恬静?在《旷寂》中,我们又要感受那种千年万年等待的孤寂。“有河流经过的地方/就有你的空旷/大地无须追询/一万年孤寂就是一万年孤寂”不难想象,我们在诗歌的河流中,也经历着怎样的孤寂与追寻?

能给人启示的诗歌,正如与一个智者同行。与一个智者同行,那给予我们心灵的又是怎样的洗涤呢?这就是诗歌的魅力所在。能引起争议,引起共鸣,引起心灵的震颤,那么诗者应该是很满足了。因为这些读者。

其实,有时候我也在想一个问题。陈陟云的诗歌动人之处在哪儿?回答是“人格的魅力与诗歌同在。”他的诗歌直入人心,总给人无穷尽的想象力。每首诗歌就是一副藏匿着谜语的画,任我们猜想个中的底细。这使我想起曾经年轻的时候喜欢那些偶像派抒情派类的作品,大多源于他们都是作家加画家。生命不息,河流不止。

我们静静地品读这些诗歌的时候,我们的心海之路正丰盈,我们可以感受那些正义构思的诗歌人生。感受那内心的痛与挣扎,欣喜与忧伤。感受心灵的破碎所带给大家的震憾。

(三)秋原之上,梦已千年

诗歌有时需要的是感受,是那种不可言说的语言。陈陟云的诗歌中有几首意象诗我根本没有读懂,但每读一次,内心会产生不小的震荡。我知道,这就是那种欲说则不能的感触,是每一个人共性的东西。引发我内心的共振,却找不到合适的词语去形容与阐述。如那首《那人是三十三只鸟》。但却明显感觉到内心的震憾。他的诗歌抒情,理性,丰富,内敛。个人与整体,整体到个人,使我们不得不对这位法官诗人的诗歌另眼相看,认真品读。

河流两岸,景色到元素,意象到表面。还是我们从文字的技巧上都体会着那份美好。《两只蝴蝶》一种存在与虚无的景观,一种生命本真的东西在显现。“那夜我终于梦见/我伫立于雪水中央/河流似乎就这样成了背景/从背景之中/我看到了自己无数次的破碎”正是这些破碎后的平静与美丽,才让我如此震憾与感动。

这就是陈陟云,一个网名为黑骏马的诗人。“黑色的骏马/来自远方远方远远/远出我的视野/远出天际”这是那首〈〈黑骏马〉〉。我们曾戏称是他的自画像。如一匹驰骋诗歌人生的骏马,永远高昂着头。“一路绝尘/抖落多少往事成烟/却嘎然而止于/河边”这正是他对生命河流的向往与不息的追求呀!“是不是/该这样啜饮时光之水/能不能/就此越河而去/天地如此空寂/一抹残晖/一抹悲鸣”这就是骏马笔下的骏马图,长撕,悲愤,跨河而起。

在诗集中整整沉浸了三月有余,每一首诗歌都认真地品之再品,尽管大多已经无数次阅过。在《三原色》中,让我再次的感到诗人的胸怀与志向。品诗如品人,这是我一向坚持的观点,从《死刑档案》中让我更多了解了诗人现实生活的真实。让我在站在秋原上,感受美好的人生,感受这诗歌带给我们的唯美,感动,以及心灵的震动。

写这篇读后感时,这本诗集已经完完整整看了不下三遍。不敢多说,并不代表不说,其间的那份用心体会的心之旅途也有疲惫,但感动多于此。走进《在河流消逝的地方》感悟一份真挚与厚重的画卷,也是那颗颗灵魂破碎之后的一种美丽吧。

香雪儿草于2007年8月6日星期一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婧子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风落梧桐点评:

很有功底的文字,流畅的文笔,随着你行云流水般的笔调,感悟了一份真挚与厚重的画卷。

文章评论共[2]个
两报一刊-评论

风落梧桐评的对,好文字,好文笔!雪儿好,偷偷种自留地呢?at:2007年08月07日 晚上10:48

高勒时代-评论

写得不错,问候作者!at:2008年08月12日 清晨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