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秦中自古帝王州——走近古都(二)ferryman

发表于-2007年08月06日 凌晨0:19评论-8条

秦中自古帝王州——走近古都(二)

一、非梦却真

荒远时代为求生存而搏斗与撕杀,也许不曾有个追求与孕育文明的梦,而远古苍凉的历史却似乎于嘻笑打斗之中把早期人类文明的新生儿诞生在这片苍山翠屏、渭水萦绕的肥沃土地上。

几千年前,几万年前,几十几百万年前,黄河还没有象今天这样固执地爬出地面悬空流淌,渭河及其支流把四野冲积成肥沃的平原(即关中平原,又名渭河平原)后,又静悄悄地溶入黄河而汩汩东去。这时候,半坡村的女人们毫无羞涩地裸露着毛茸茸的胴体,拼命追赶着蓝田人和大荔人的足迹,栖息在这两河流域,在数不清的明月松间,清泉石上的夜晚,唱着茹毛饮血的歌谣,并用他们自己也不知读音只能意会的笔画来记载着这农耕、筑屋、织布、制陶等粗糙的原始劳作技术,那时他们怎么会想到在关中一唱一画,竟然唱出了蓝田大荔人走过的岁月,画出了群山环抱似梦似醒的仰韶文化?他们只知道敝开胸怀享受生儿育女的快乐,并不知究竟为了什么而生儿育女,当无法抗拒的天灾人祸给他们带来灭顶之灾难和无穷之痛苦的时候,由混沌步入朦胧的他们,又不自觉地一代一代于懵懂中繁衍着不曾想过的梦。

历史开始慢慢地撕去最原始最苍凉的那一页,神话也就随之向关中平原默默走来。炎帝走来了,黄帝也走来了,蚩尤等辈们也匆忙走来了(据《史记·封禅书》说:“黄帝时有万诸侯。”)……于是,血腥的野蛮征战开始闹醒这千里沃野,万里群山,荒远的愚昧逐渐在征服者的欲望中悄悄隐退,文明的胎儿在与自然抗争而求生存、在与部落杀伐而求生存的童谣里一丝一缕地滋生。在数不清的征服过程中,强者胜出为王的野蛮逻辑,竟然让历史赋予了那些幸存者无意中赢得创造文明的时空和机遇,也让他们在根本不懂为什么以其纯自然人的本性肩负起为历史文明发展而求生存的艰难使命。炎帝胜了,黄帝也胜了,于是关中平原在千百年大浪淘沙的棋局中,金光灿灿的炎黄子孙责无旁贷地肩负起了这继往开来的历史重任。

当麿制石器也无法满足人们生存需要的时候,男人也就主宰了以弓箭刀枪抢占山头的世界。生活的剩余,战争的俘虏,把历史又推向了城市国家的阶级社会。此时人类赖以崇拜的图腾也解决不了无法抗拒的自然灾害,应接不暇的北方戎狄不定时的南下侵扰,外加上这不解人情的黄河溃朝堤汇成一条无视一切的巨蟒,残忍地吞噬着一座又座的城市,毁灭着一朝数代大大小小的家园。被迫东迁的历史就诞生在无数次毁灭和迁徙之中。公元前1062年,世居关中盆地的周人把活动中心由盆地西部的周原(今陕西歧山、扶风县一带)移入今西安市西南郊沣河流域。文王在沣河西岸建立丰京,武王继位后于公元前1057年伐纣灭商,建立西周王朝,建都镐京于沣河东岸,自此开创了西安地区长期作为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历史格局。

“文王作丰,武王治镐”,非梦却真。武王都镐京之时,不曾设想,就是这块黄澄澄的[ch*]女地,居然是华夏民族永世万代的帝王之州,更是万世兵家必争之地,从此这里烽火狼烟,铁蹄铮铮;从此这里服四夷,朝天下,霸气冲天;从此这里文经武纬,紫气萦绕,笙歌不绝。武王更不曾想到的是,当年立马平川,一都镐京之日,却是几千年后华夏儿女以自豪和必威之信念,使其成为世界四大名都之时。

二、王者霸气

遥远的绿绿茐茐把陕北黄土高原拢在怀里,日夜小心翼翼地守望着紫气萦绕的那块9983平方公里的关中盆地。肩负着南北分界使命的秦岭山脉横亘其南,以梁山、黄龙山、药王山、陇山组成的北山山系,与秦岭山脉遥相对应,形成一扇袒护渭河水系冲积而成的关中平原的天然屏障,千秋万代拱卫着这西起宝鸡,东到黄河,号称“八百里秦川”的帝王之州。 

这本是一块王者霸气凝聚的黄土地。不论是咸阳古道,还是汉唐长安,威慑四夷,朝服天下,其帝王之霸气,大明城墙之霸气,历代皇陵之霸气,古今政治经济文化之霸气,萦绕在这关西秦中之地,浩浩乎万年,洋洋乎千载,浸渍片片竹简,染黄缕缕绢帛,延伸着代代帝王永远也做不完的梦。

竹帛已久,史册还新,一行行记载雄心勃勃,一曲曲歌咏慷慨悲歌,如同一壶千年老酒,激荡起心灵的振撼。当年周平王东迁之日,社会分裂,诸侯混战。“……强乘弱,兴师不请天子”,“政由五伯,诸侯恣行”。一时间春秋五霸,角逐中原,鲜血淋漓延至战国后期也不减其势,“并大兼小,暴政经岁”,“力功争强,胜者为右”,七雄割据,问鼎中原,固一时之雄也。其时,秦商鞅变法图强,“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在秦中大地悄悄滋生,上帝把“四海之内若一家”、“天下定于一”的历史重任委在秦王政的肩上:“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励精图治,远交近攻,十年豪气冲天,壮怀激烈,一鼓作气而“初并天下”,一统六国,终于完成华夏、商、周以来第一次开天辟地的统一大业。

巍巍乎,一马平川,天下尽归咸阳!谁创造了历史,谁就是顶天立地的英雄!谁创造了人间奇迹,谁就是创造这人间奇迹的主人!并天下,都咸阳,始皇无心贪恋此功,他深知得天下易,治天下难。于是以一个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改革家的气魄,振臂一挥:称始帝、废周制、置郡县、强集权,销兵器、迁富豪、夷险阻、征百越、逐匈奴、通沟渠、车同轨、书同文、一法度如此等等,为全国之大一统,为中国政制之创建、为中国版图之确立、为中国民族之传承,惊天动地,功高盖世,堪称“千古一帝”!不难设想,当初在那智慧贫瘠,硝烟弥漫,前无来者的中原大地,秦始皇克服千难万险,以一己全新的治国平天下之理念,以塞百家之言,让自己厚重的臂膀承受起中华腾飞的天和地,凭借自己无穷的智慧和超人的胆识,开创了中国封建君主专制集权的历史,创造了万世至用而不衰的人间奇迹……曾是一个秦中吼着秦腔的汉子,其热血已与山脉相融,与黄土相融,与河川相融,滋润着这八百里秦川万世苍翠,紫气东升。在世人心中,始皇之于中华民族犹如上帝之于虔诚的信徒一般,秦始皇是撑起中华民族的巨人!

当咸阳的城墙渐渐坍塌在西楚霸王“付之一炬”的烟火尘埃中的时候,下马治天下的长安城里,文景之治的红旗牵引着刘彻雄霸天下的王者之心。秦朝“竹帛烟销帝业虚”、“坑灰未冷山东乱”的惨痛教训时刻如针刺耳;高祖刘邦的“白马之围”的家仇国恨无机可泄;匈奴冒顿单于无视大汉江山,写来直接向国母吕后求爱的“和亲信”给大汉国人带来的奇耻大辱,饮恨至今;透过文景二帝修养生息富国强民初见成效的繁华盛世,正视其背后所潜藏的天大危机,寝食难安。汉武帝清楚地知道,老祖宗分封同姓诸侯而带来的“八王之乱”至今让人毛骨悚然……一件件千难万难的天大的难事,明明白白摆在大汉天子的面前,多少个日日夜夜在心灵深处翻来辗去的千万个深思熟虑,逐渐形成为一个前所未有的治国强邦之宏伟蓝图,在他日日奋进的心灵的天地上渐渐浮出水面。在始皇帝之后,又一个振天撼地的声音响彻在秦中大地:正纲常,扬国威,君万世!从此,“千古一帝”始皇开创的华夏民族的伟大历史序幕,在刘彻轰轰烈烈的三大历史事件的巨大变革中,渐渐隐去。历史延伸的“秦皇汉武”在秋风落叶之后,终于奠定了大汉民族的光辉灿烂的基石。

刘彻十分明白自己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始皇帝“三公”、“九卿”的中央集权的专制体制的前提下,采纳主父偃提出的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削弱地方势力的“推恩令”,这是老祖宗刘邦给他留下的一块心病,也是秦始皇没有进一步清除六国余孽而导致“亡秦必楚”的历史教训。这种“强干弱枝”的历史功效,不仅加强了中央集权的统治,也从根本上削弱了地方诸侯的割据势力,对强化和巩固中央封建专制主义政治体制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同时也是对秦始皇中央专制集权主义的不断完善与发展。这一国策的推行,给大汉王朝带来了勃勃生机,国运由此面貌一新,一日千里。

强权固本,不全为报仇雪恨,确立“汉民族”世界地位,这才是扬我国威,臣服四夷,国运昌盛的头等大事。刘彻在位的50多年,厉兵秣马三击匈奴,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彻底扭转了屡受匈奴侵扰的被动挨打的局面。以自己的强大告诉世人:国盛才能边宁,兵强方可服众。自此,华夏民族就以“汉人,汉民族”的光荣与自豪而立世。在汉朝通西域,伐匈奴,平西羌,征朝鲜,服西南夷,收闽粤、南粤,以及与周边少数民族进行空前频繁的各种交往中,以及在与南海诸国、中亚、西亚、东亚等各国友好交往中,大汉王朝声名远播,“汉民族”、“汉人”之名遂被他族他国深入人心。著名史学家吕思勉说:“汉族之名,起于刘邦称帝之后……自兹以还,虽朝屡改,而族名无改。”吕振羽则说:“华夏族自前汉的武帝、宣帝以后,便开始叫汉族……”至盛唐而不改。当年大唐以其威武雄壮之名与少数民族交往的时候,仍以“汉人”自居,如唐与吐蕃交往,称“蕃汉两家”,甚至大唐一代文人无不称唐人为汉人,如《长恨歌》中“汉皇重色思倾国”就把唐皇以汉皇自居。唐以后历代也是如此。因此,完全确立“汉民族”在中国、世界历史上的地位,舍刘彻其谁?

封建社会几千年,大汉文化就影响了中国社会几千年,甚至在今天,国人文化和人生意识在相当程度上受着大汉文化思想的严重影响。如果说今天中国文化教育在世界文化史的地位受到重视,那就一定是儒家教育思想对世界文化的重大影响。汉武帝刘彻为此而彪炳千古。为了在思想文化方面,达到正本清源的目的,汉武帝毫不犹豫地牢固树立了儒学在中国历史上的统治地位。他在太学立五经博士,独尊儒术而罢黜百家,借一代大儒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作为神化皇权的理论依据,把“三纲”“五常”(即“父为子纲,君为臣纲,夫为妻纲”和仁、义、理、智、信)作为维护封建宗法专制制度,统治和束缚劳动人民的道德规范。同时进一步确立“外儒内法”的愚弄人民的政治权术,使大汉王朝成为有史以来真正意义上完成建制,规模宏大的封建君主专制主义的东方大国,为中国历史上的向前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如果我们把秦中帝王之州看着一栋不断扩建的房子,那么秦始皇则正好打下了房子的整体框架——华夏民族,而汉武帝则处心积虑地装修充实了这栋大厦,使之血气方刚,充满智慧和活力,并逐步向外围扩展,初步确立了汉民蔟在世界的历史地位。到了李世民李隆基前期,则把这栋已经灿烂无比的房子,在重新装修的基础上,巩固周边,拓展外延,四海归一,真正使其成为了全世界最大最繁华的世界大都市。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从李世民、武则天到李隆基,由“贞观之治”“武周革命”到“开元盛世”,唐朝经历二百多年的励精图治,其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和外交,都达到空前的发展和强大。前超汉之文景之治,后盖清之康乾盛世,这是中国封建社会最鼎盛最辉煌的时期。正如西方史学家所言:“这是一个巩固的时代,一个明智地运用皇权的时代,一个克制的时代,尤其是一个没有对外进行劳民伤财和野心勃勃地冒险行动的时代。”而这个伟大时代的来到,正是我们大唐时代的列祖列宗们用超人的智慧和人定胜天的胆识铸就的。这些我们都可以从唐太宗的“贞观之治”、武则天的“承前启后”、唐玄宗的“开元盛世”里找到满意的答案。

“民,水也;君,舟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李世民“民本治国”理论是唐朝昌盛的根本保证。以民为本,密切注视民心、民情和民意,并采取一系列惜民力、薄徭赋、养生息、重科举、拔良才、除弊政、行节约的民本政策。在修复统一中国的战争创伤的基础上,不到几年时间,百姓丰衣足食,牛马遍野,夜不闭户,道不拾遗,举国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歌舞升平的景象。而李民民的这种民本思想的构建与实施比今天我们重提“以民为本”竟已经早出了1300多年。

如果说大唐天子以民为本的思想作为治国安天下的根本举措,同时以广开言路、虚怀纳谏的胸襟;以重用人才、唯才是举的准则构成了大唐盛世的基本特色,那么“三权分立”、依法办事的气度,则成为封建治世最好的榜样。

当17—18世纪西欧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英国资产阶级政治思想家洛克和法国资产阶级启蒙学者孟德斯鸠提出“三权分立”学说的时候,中国唐朝的李世民却早其一千多年就已经用法律的形式运用于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之中。以中央集权为特色的秦朝“三公九卿制”、隋朝的“三省六部制”,无不以“独裁专制”一语概括。直到李世民大胆地对“三省”实行分权制度的初步尝试,中国政治文明便傲视全球而率先示范。我们不妨看一看其分权的具体情况:中书省发布命令,门下省审查命令,尚书省执行命令。一个政令的形成,先由诸宰相在设于中书省的政事堂举行会议,形成决议后报皇帝批准,再由中书省以皇帝名义发布诏书。诏书发布之前,必须送门下省审查,门下省认为不合适的,可以拒绝“副署”。诏书缺少副署,依法律则不能颁布。只有门下省“副署”后的诏书才成为国家正式法令,交由尚书省执行。如此完备的分权制,不正是大唐王朝高度文明的象征么?到李隆基开元年间各种法律法规典章格式进一步完善,或新制,或修订,形成了一个洋洋大观的宗法体系,青史垂芳。

从贞观到开元王朝的强盛是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个王朝都无法比拟的。而一个强盛王朝的标志不只能看其国富兵强和民丰物阜,而要透过现象去寻找其闪光在深层里的文明程度。不妨让我们从民族政策和对外交往以下两个方面再看看贞观王朝和开元盛世为此所作出的突出建树。

今天的中国人会自豪地说,中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其统一战线则是取得胜利的法宝(三大法宝之一)。大唐盛世的鼎盛自然也离不开亲和的民族政策和成功的外交路线。唐太宗在统一边疆的过程中,以其开明的民族政策而服四夷,归天下。其时,周边少数民族,包括西北部的突厥、回纥,西南部的吐蕃、南诏和东北部的靺鞨(即今天的蒙古、维、回、藏、满、彝等民族),经过唐朝初期的连年征战与和亲,一一归顺唐朝,真可谓“年年来朝、岁岁进贡”。太宗认为“夷狄亦人耳,其情与中夏不殊。人主患德泽不加,不必猜忌异类。盖德泽洽,则四夷可使如一家;猜忌多,则骨肉不免为仇敌”。他注重改善民族之间的关系,促进了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四海宁一”是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唐代高度发展的经济和文化。今天我们五十六个民族亲如一家,难道没有李世民等历代帝王的卓卓功勋么?

在没有汽车飞机的时代,在也没有周恩来、邓小平、陈毅、钱琪琛、唐家旋诸多出色外交家的时代,更没有那些繁琐的签证,绿卡……唐朝却能喜迎八方来客,对外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空前频繁,何也?当是之时,周边各国,包括东亚的朝鲜、日本,西亚南亚的波斯、大食、天竺等,东则以木板帆船漂洋过海,西则鞍马骆驼,抛尸万里沙漠,含辛茹苦,经古丝绸之路东来长安,进行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等方面的交流。当时唐朝的使节最远也到达非洲东海岸、欧洲罗马等地方。“玄奘西游”“鉴真东渡”,千百年来传为佳话。日本在公元7-9世纪末约两个半世纪内,先后向唐朝派出十八次“遣唐使”。其次数之多、规模之大、时间之久、内容之丰富,可谓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空前盛举,成为中日文化交流的第一次高[chao]。时至今日,日本、韩国的服饰、饮食仍然保持唐朝的风俗和习惯。在那个遥远的时代,与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炯然不同的蓝眼睛黄头发白皮肤的洋人们(使者、商人、学者等),跋山涉水,远渡重洋,争相来到物丰民殷的繁华的世界大都市长安,其中相当一部分人甚至定居长安,为汉民,作汉官,同婚易俗,乐不思返,其喜洋洋。如此威威盛世,乃国之天威使然也!

岁月走过了秦皇汉武,大唐盛世,在这悠悠历史的长河之中,在关中这八百里秦川,西周、西汉、新、更始帝、东汉(献帝初)、西晋(愍帝)、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等13个历史王朝在这里建都达1100多年之久,且又曾为赤眉、绿林、大齐(黄巢)、大顺(李自成)等农民起义政权短暂栖身之地。然而这秦汉盛唐永垂不朽的历史丰韵倍增的古城长安,在世界民族融合的历史时期,却被另一种符号所取代:china、chinese!“china”,这是炎黄子孙的骄傲,“chinese”这是东方龙抬头!今天的中国人,不管你是出国留学,还是出国考察,还是外贸商旅,还是头戴蓝盔手握钢枪世界维和,无论走到哪个国家,只要说“i"vecomefromchina”,“i"machineses”,你就会昂头挺胸,你就会步履生风,你就会两眼炯炯有神,全身热血沸腾,一种发自内心的自豪感和不可名状的荣耀温暖全身,因为我是秦人的后代,因为我是大汉的传人,因为我是大唐的子孙!在这曾经世界最繁华的都市里,有我们的“千古一帝”,有大汉天子,有贞观、开元盛世,更有绝代女皇武则天!“长安”二字已经高傲地书写了颠峰时期历史的辉煌,“长治久安”也必将万世为中国人、为世界热爱和平的人们津津乐道,万寿无疆!

三、厚积苍凉

不论我们是在大明古城墙上悠游,于秦砖汉瓦中品尝秦中厚重文化底蕴凝成的四部精华,还是立于大雁塔楼头眺望,于远黛青峦云烟之处,聚焦在茫茫然苍苍乎83座紫气徐升的远古皇陵,虔诚地翻阅着几千年烽火尘埃所奄埋的帝王史册;无论是我们漫步钟鼓楼前,回味黄巢李自成的英雄草莽,冯玉祥誓师北伐而黄鹤一去不返“凯旋门”的历史遗憾,还是嘻戏于“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的华清池边,重现昨日贵妃醉酒的骄艳,顺便也看看西安兵变时蒋介石的狼狈和愤慨……幽幽古道,巍巍华章,一道道弯弯,一行行曲曲,在高歌伟岸霸气的苍穹里,无不厚积着繁荣昌盛背后深深烙着的苍凉与遗憾。

这块土地太古老太苍茫,实在再也难以承载起改朝换代的历史使命。虽然历代帝王们路漫漫而修远,上下求索几千年,“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的宏宗伟义,先祖列宗们曾经做到了。可为什么就是留不住那行宫别苑,帝都东迁呢?历代繁华之都,而今不再。难道真的印证了“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吗?也许真的是秦中大地“承平日久,安于逸乐,渐远端士而近小人”乎?

在费解中沉思,于沉甸甸的久远中寻找答案。尽管历史是最公正的裁判,而公正的判决往往在悠悠岁月千载之后,并非全部正确于盖棺定论之时。屈指一数历史沧桑多少兴亡人和事,点点滴滴,桩桩件件,罪在当时,功在千秋!又滴滴点点,件件桩桩,罪在当时,遗臭万年!

当年秦始皇修长城,凿灵渠,铸成千上万之兵马俑,罪耶?阿房宫之雄伟,骊山陵之磅磗,功耶?焚书坑儒,实乃特定时期固本之良策,而今功耶过耶?

历史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隋朝开国,重建残破不堪之长安(汉刘邦在秦咸阳城边建古长安城,隋在古长安城边重建一新城为都,时号大兴城,唐时改为长安城),一定长安古城之雄伟规模,又东都洛阳,凿千古大运河于扬州以供一人之快活神仙,到如今是功是过?主观愿意和目的,在一定的历史时期之后,即或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时期,未必与客观效果相符。唐太宗有镜三面,当其身在庐山之时,也未必能够洞悉历史之过去现在和将来。当大运河在不自觉中承受起南北交通运输大动脉之历史重任的时候,隋炀帝以徭以逸而亡国,其功过是非,谁与评说?

历史是强者的历史,强者的历史也许是“兵强马壮者而为之”,也许于和风细雨处润物无声。在长安城古老的记忆中,永远也抹不去那鲜血淋漓的苍老记忆。玄武门之变,永远是唐太宗心灵深处无法抹去的阴影。假设当初非李世民于甘露之变中胜出,历史注定由李建成入主长安,那么能有历史上的大唐盛世吗?也许会盛世万万年?长安城更应该清楚记得,当初倘若武则天不垂帘听政,不“于无声处”取幼主而代之,大唐50多年历史会有承上启下的繁荣局面吗?谁也没有权力改写历史,历史可以让后人千古评说。于是我想起了至今无语世人的“头枕山、脚踏川”的二帝合葬之墓“乾陵”,上面有两块历史丰碑:一为唐高宗的功德碑,这是武则天替其丈夫而立焉;一块是武则天的无字碑,是她死后嘱后人而立焉。两块帝王墓碑,风格相悖,这难道是上天有意安排的幽默?无功于世者以功德碑颂之,功比天高的一代女皇却无一字评说,那么武则天到底想让后世人如何去评价她这一代女皇呢?是功高德重,还是罪孽深沉?要不80高寿的那一年,武则天为什么要亲登嵩山,向上苍投下除罪金简,以祈求神灵宽恕自己“过错”,让后世人永远记得“武则天封嵩山”的故事呢?历史上的强者,必定以其不显山露水的聪明睿智和举世瞩目的丰功伟迹而彰显万世,曾经有过的失误乃至众所周知的错误都会被滔滔功德而吞噬湮灭。给后人多留下一点思考,不是更能显示历史的深沉么?

历史也是一位倔强的老人,认定的理,就永远不会改变。开元盛世,劳苦功高当属李隆基。乐极生悲之日,便是安史之乱爆发之时,其滔天大罪亦在李隆基,即使“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曾经“一骑红尘妃子笑”的荒淫无度,在兵荒马乱的深重罪孽中不可再得。唐明皇这个一度把中国历史写到巅峰的一代枭雄,也是把中国历史跌进万丈深渊的天下第一罪人。成败皆萧和,这秦川大地的历史怎么就会这样巧合?

一张白纸,可以绘出春和景明,小荷出水,也可描绘秋风落叶,枯草斜阳。八百里秦川,本帝王之地,自然有历史的辉煌,秦皇汉武,何其势也,贞观开元,大唐盛世,绘就封建社会发展之顶峰,这美丽如画的历史不正在华夏一穷二白的土地上描绘而成的么?然而,秦中大地,几许沉浮?十三朝都城,更有十三朝更替,战火硝烟不断,野火春风又生。秦之亡楚,汉之失国(外戚专权),隋之骄奢淫逸,唐之宠爱一身,身死国灭之时,尚不知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渐冷,残月当空。

应该还是这扇宫门,应该还是这座城墙,只是“昔人”已去,黄陵萋萋。从此声声万岁悄悄从这块肥沃的土地上隐去。自天宝年后,凡饮马长安,欲王关中者,不管你千军万马,无论你文韬武略,来者匆匆,去也匆匆。黄巢来了,他读不懂长安城的门,李自成来了,也进错了长安的门。在帝王的丰碑上,上帝根本就没有安排“大齐”、“大顺”的名份。浅薄者岂能领悟这“长乐门”里面的霸业与民心?心诚则王,贤者必王,还需欲王此地之人。冯玉祥无王者之心,因此他出得了“东征门”,再也没有回到“凯旋门”。张学良无王者之心,故一旦出了东门,沙场再点兵就成了他日日夜夜做不完的梦。一代枭雄蒋氏中正,王者之心切切,却驻马金陵而不王关中,何曾想过公元1936年12月12日这一天,中国的历史竟会让这个雄兵八百万的会员长饮恨西安,最后避难孤岛以度余生?

原来这八百里秦川,沉睡的永远是历代帝王的王者霸气,厚积的却是云烟过去的遗憾与苍凉。

四、笑傲古今

有人开玩笑说:毛泽东以小米加步枪解放了西安古城,秦始皇却用千人千面的兵马俑富裕了西安古城,

哲人之言也。拂去千年尘土,抹去万世沧桑,让这饱受离乱之苦的秦中大地于平安之中文经武纬,此乃毛泽东之功。历万世山迢迢路漫漫,到今天一举成名为世界著名的四大古都(西安、雅典、开罗、罗马并称)之一的西安,能够承载弘扬中华文化,彰显民族气魄,展现西安现代世界文化大都市丰采的历史使命者,首推秦始皇也。

今天的西安古城,经过了几千年风霜雨雪的洗礼,走过了漫长艰难而辉煌的年月,久经沉淀的厚重历史文化留给了一代又一代热爱这片土地的人民。多少风吹雨打,多少明月朗照,骊山陵(秦始皇),阳陵(汉文帝)、茂陵(汉武帝),昭陵(李世民)、乾陵(李治、武则天合葬墓)、泰陵(唐玄宗)等历代帝王之陵如同显圣的天神,伴随着终成正果的唐代高僧,日夜守护着这块神圣的黄土地,呵护着文武兼备的新一代继往开来的人民。今天的西安人民更是深深地懂得:历史赋予了他们昨日的辉煌,那么今天他们就有理由不但要重现昨日之辉煌,更要在此基础上打造出一个深受世界人民欢迎的世界历史文化名城。自世界八大奇观之一的“秦始皇兵马俑”在骊山之侧被发现的那一刻起,西安人民的这个愿望终于得以实现。

也许他们做梦也不曾想到,今天世人的思想理念竟然如此匪夷所思:不信今人信古人!那些早已作古的祖先们连骨头都化了,居然会给他们当今的生活带无比的幸福和富有。现在那些象猿猴一样的什么蓝田人大荔人半坡人,连影子都找不到了,却一下子能给他们赚来那么多白花花的银子!西安的男人们女人们心里在嘀咕着,眼睛却睁得大大的,生怕数错了美元欧元人民币。当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世界奇观秦兵马俑开发成功之时,这长眠于地下2000余年本来就是泥土烧制而成的东西,西安人开始谁也不敢相信这就是他们的财神爷,他们更不敢相信这是中国人比长城更骄傲的骄傲,更自豪的自豪!

微笑从西安人的脸上流了出来。经过文化大革命洗礼后的西安人,学会了两个新名词:考古学与历史文物。原来以为只在书本里说说而已,几十年以前那些提着手镐背着行囊这里挖那里锤的人们,早先以为只会损坏他们的果园良田树木,而今清楚地认识到这些一代一代前赴后继的考古家们学者们是在用他们的心血和生命为他们编制幸福,谋划钱景。他们终于知道他们生活的这块富绕的土地始终会让他们祖辈荣耀,子孙兴旺。

西安人慢慢地又学会一个新词:历史文化名城,古都。后来学得更乖巧了:世界文化名城,世界著名古都。渐渐地他们真正懂得了隐藏在这些好听的名字背后的历史意义和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价值。于是他们一代人两代人奔走呼号,齐心协力去把这些漂亮好听的名字编制成最美丽的花环,自豪高傲地戴在这座古城的头上。于是历史这样写道:当世界历史文化名城的耀眼花环戴在这座风雨漂摇中一路走过来的古城西安(中国八大古都之首,世界四大古都之一)之时,渭水黄河为之欢唱,秦岭北山翩翩起舞。

当年在还没有找到这些宝贝的时候,西安人原以为他们生活的这座古城,是否也会象楼兰古国一样慢慢被风沙吞噬,王者霸气再也不会吹拂这已经淡化沉睡了的八百里秦川。而今却在惊喜之余,首先想到的就是如何用生命用热血去誓死捍卫这已经挖出来了的、至今还躺卧在地底下的宝贝,更在精心谋划如何把那些千百年来依然还在站立在地面上饮风傲雪的宝贝,如什么塔呀刹呀、寺呀墙呀、碑呀池呀的,千方百计保存好修复好,再尽量给她们穿上漂亮华丽的新妆。是的,如今西安城里老的少的男的女的都在这么想。

西安,走过了荒远,走过了朦胧,走过了封建社会繁荣的巅峰,曾经的帝王霸气已经静静地化为长眠于青山绿水间的座座皇陵,这是西安人民最宝贵的财富,更是中华古代文明的象征。

西安,走过了古代王者之争的血雨腥风,走过了近代半殖民统治的辛酸和懊悔,走过了现代军阀混战的凛冽朔风,曾经的毁灭已经化着一缕轻烟静悄悄地散去,幸存的全都是中国文明之精华。这是西安人民的自豪和骄傲。

西安不只是古老的,更是现代的;不只是一座拥有丰富历史文化积淀的古老城市,也是一座蓬勃发展、充满活力与希望的现代化城市!今天的西安,是中国中西部地区重要的科研、高等教育、国防科技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是中国重要的航天工业中心、机械制造中心和纺织工业中心。现代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崛起,与古代王者霸气交相辉映,明天的西安定能奋发图强,朝气蓬勃中,释放出世界大古都所蕴含的巨大能量和耀眼光芒。

八百里秦川,当千古帝王唐太宗“大唐必胜”的声音渐渐远去的时候,不甘长眠于地下的帝王又在悄悄地苏醒,一步一步地向我们走来。虽然他们不再祈求世上活着的人们再对他们顶礼膜拜,高呼万岁,然而这些活得滋润的人们却自豪地把他们当着荣耀向世界眩耀光彩。

八百里秦川,作古的毕竟已经作古,活着的定会更加精彩地活着。今天的秦川,今后的秦川,在这央央大地上,有谁敢肯定真龙不再出现?

2007年8月5日深夜草成于书房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ferryman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舞袖霓裳点评:

非常厚重的文笔,深刻的写出了古今的变迁,历史长河中的物是人非让人唏嘘不已。

文章评论共[8]个
奔月-评论

拜读了,不错呢!at:2007年08月06日 上午10:36

风过怎无痕-评论

文章写的非常精彩,将古都西安的历史风情一一展现,欣赏!at:2007年08月06日 上午11:18

风过怎无痕-评论

文章写的非常精彩,将古都西安的历史风情一一展现,欣赏!at:2007年08月06日 上午11:18

风过怎无痕-评论

文章写的非常精彩,将古都西安的历史风情一一展现,欣赏!at:2007年08月06日 上午11:19

首号狼柔情-评论

欣赏了,问候作者了!at:2007年08月06日 中午2:40

风过怎无痕-评论

悲哀,怎弄了这么多上来了??
  【ferryman 回复】:谢谢你来看我。感谢你的认同。祝你快乐! [2007-8-7 21:32:00]at:2007年08月06日 中午2:41

红枫叶子-评论

好文笔!好才华!做为西安人,有点儿飘飘然了。不过,西安人的另一面,却是西安至今远远落后于其他大城市的主要原因。迂腐之气充斥在官场上下,经济之间,百姓之中。由于贫穷落后,使其贪婪、自私的欲望象现如今的肉价一样,一路攀升。有人毫不掩饰的说:“西安是一座著名的历史名城,但也是乞丐、贼、抢匪的乐园。”当然,这些不良从业人员,绝大多数来自“五湖四海”。西安这块精美的蛋糕,已是鼠粪斑斑,苍蝇历历。有朝一日,我们西安的“五脏六腑”也能像“穿着打扮”那样健康靓丽,那就好了。
  【ferryman 回复】:要记住:任何一个地方,都难免有这样的丑恶现象,社会就是这样包罗万象的。但我们要看事物的主流。祝好! [2007-8-7 21:30:48]
  【红枫叶子 回复】:哈!你和我们的党委书记、党支部书记们讲得一模一样,老百姓称之为“颠覆不破的官腔”,不过!在我们这里,那些退了休的、没有大捞一把书记们就大不一样了,骂起娘来,也和他们当年打官腔一样“慷慨激昂”的,我说得这些话和他们一比,就显得“文绉绉”的了。真是自愧不如啊!哈哈!看主流……主流…… [2007-8-13 21:59:43]at:2007年08月07日 上午11:01

两报一刊-评论

精彩。。。看景不如听景。
  【ferryman 回复】:问好朋友:很多的很多我也是听来的.或者说是书上学来的.看只是一种体验和论证.当然这只是有时候.祝好. [2007-8-8 15:12:58]at:2007年08月07日 晚上1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