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沙县小吃与农民进城幻影007

发表于-2007年08月04日 晚上10:26评论-4条

爱逛街的市民应该注意到了,在不到2年的时间里,十数家打着同一旗号的“沙县小吃”店在县城遍地开花。

这些“沙县小吃”店不但经营的小吃品种接近、风味相同,连店里的摆设也如出一辙。饺子、拌面和云吞面是所有店家的“主打”品种,上档次的炖品则有清补排骨、天麻猪肚、党参鸽子、百合鹌鹑等,手工、风味有如出自一人之手。门口立一招牌,上写“沙县风味小吃”,临街摆着几个炉子或煤气排灶,用来蒸饺子或炖补品。店内一般摆放五六张桌子,可供十数人同时食用。

笔者从紫金广场旁边的一家沙县小吃店店主处得知,经营沙县小吃的老乡几乎遍布全国各大城市,并在向中小城镇延伸。店主称,当地政府为了解决下岗工人和农村乘余劳动力再就业问题,主办了专门学做“沙县小吃”的培训班,培训对象学成后外出经营都要接受“沙县小吃业同业公会”的管理。为了加强对小吃业的管理,沙县在1997年组建沙县小吃业同业公会,并注册了服务商标;1998年成立沙县小吃业发展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协调全县小吃业工作,各乡(镇、街道)相应成立了小吃办,并设专职管理服务人员。为了防止假冒品牌店,当地政府从今年起加强监管力度,要求所有从业人员必须在小吃办培训合格后才可上岗,按“行规”的要求,对小吃店业主的经营行为、店容店貌、经营设施、饮食卫生、人员健康等进行整顿,并对小吃店进行认证,达到行业标准的才发给“沙县小吃”注册牌匾、商标使用书和统一印制的宣传图表,便于顾客进行真假识别。

据了解,沙县5万外出打工者,已经在全国开了1·3万多家小吃店,低调而迅速地占领了全国几乎所有县城。去年,这些小吃店挣回家的钱超过5亿元,占了全县农民纯收入的70%以上。

城市化的最后结局是减少农民,而这个过程其实就是让农民进城。只有农民在城市里经营得当,发展得好,才有可能真正融入城市,在城里落地生根。目前,大多数进城农民纯粹是依靠出卖简单劳动力,赚取一点微薄的工资。农民是靠一身蛮力加一张嘴巴,还是靠一技傍身甚至带着创业项目进城?沙县的经验值得借鉴!我们真切期待各级地方政府能着力打造好自己的劳务品牌,赢得更多的发展机会,也期待更多的农民兄弟以自己的特色劳动和纯朴的服务来获得更高报酬,推动城市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幻影007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宇の航
☆ 编辑点评 ☆
宇の航点评:

  看了此文我有一种矛盾心里,一是农民的致富往往靠城市人的奢侈。城市生活的丰富往往是夹杂着一种浪费。一是如果没有那种浪费,那么小镇县的经济如何搞活呢?

文章评论共[4]个
宇の航-评论

  看了此文我有一种矛盾心里,一是农民的致富往往靠城市人的奢侈。城市生活的丰富往往是夹杂着一种浪费。一是如果没有那种浪费,那么小镇县的经济如何搞活呢?问好!
  【幻影007 回复】:谢谢编辑能将此文予以发表。
[2007-8-5 1:42:26]at:2007年08月05日 凌晨1:36

二休-评论

看了您的文章俺觉得可以叫上全国莘莘学子去话剧团演木头
  【幻影007 回复】:哈,朋友是不是有什么看不上眼了,一休不做去做二休了?
要知道,社会现实本来就是残忍的,有学历又怎么样,我还是80年代的本科生,也不一样下岗失业?
谢谢你的评论! [2007-8-5 11:41:02]at:2007年08月05日 上午11:19

王家二小子-评论

朋友,我觉得并非政府的功劳,而是沙县人.我正在吃拌面.嘿嘿
  【幻影007 回复】:谢谢你的评论。
你说的是实话,没错,沙县人是依靠自己走出来的这条路,但不可否认的事实是,如果地方政府不做好引导,不将小事当成大事去做,不注意创造自己的品牌,单纯靠散沙般的民众,那也做不出如此的规模来,或许还会消忘没落。这样的事例,在全国各地已经有不少了。 [2007-8-5 19:31:42]at:2007年08月05日 中午12:31

盛唐骚客-评论

如何发展农村经济,一直都是党中央要求地方政府要重点落实的一项国策,看来福建沙县在落实上已走在了前头,今天见到此文方知沙县小吃如雨后春笋般地占领全国市场奥秘。看来发展农村经济不光要靠资金,地方政府有效的组织和引导也很重要!向沙县吃会致敬!
  【幻影007 回复】:谢谢. [2007-8-5 19:33:08]at:2007年08月05日 下午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