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从历史、地理、人文的角度看,东北在我的脑海里都是一个相对独立与整体的概念,在印象当中就是“大”系列——大平原、大森林、大工业、大冷天、大鱼肉、大身材,连长白山的广告词这样附和:“天地有大美,雪域长白山”。真的走进去一看一体会,大的印象虽然没有错,但是更多的只是一种表现,如果要用一个更为准确与深入的单词来描述,大概应该是——野。
荒野——从气候与宜居的角度将,东北之于中国绝对是一个相当荒野的地带。寒带的气候使寒冷占据了东北的绝对优势,因而从很小的时候我们就能把这里的环境与“林海雪原”等同起来,也常常不自觉地佩服常年居住在这里的人们,至少他们是耐寒的,而耐寒在常人心目中与生命力顽强挂钩的。实际上,随着人类征服自然能力的增强,这里早已不是我们想象中的荒野了,克服寒冷气候后那种冷冷的硬硬的繁华已经成为主色调。再说,当暖冬过后的4月份赶到东北的时候,随身携带的防寒服装只能一直呆在行囊里做着假象的冬天的梦。沿着笔直的高速公路,透过高楼大厦的灯光与如流的人群与车辆,我们能感觉到是繁华的“荒野”。
旷野——差不多占据东北半壁江山的大平原就是我眼中“旷野”的代名词。在江南丘陵地带,我能领略的是山山水水间、沟沟坎坎间难以连成片的小小的田野,在云南映入眼帘的小块的梯田更是狭小得很小气、很可怜,到了东北,成片的一眼望不到边的平坦的土地确实让人体会什么是空旷。很多的地方可以感受了天高,但不一定是地阔,这里宛然是一幅天高地阔的辽阔景象,视力在这里似乎也受到了挑战,就感觉这里的远方才叫远方。高速公路很是平直,坐在汽车上就感觉做在一支箭的箭头上,能把你直直地快速地射向目的地。
沃野——一提到东北,即使不是农民出身,也能想起它著名的黑土地,黑土地孕育出来的成果就叫做“北大仓”。据说全球的黑土带只有三大块,东北就有一块,真是幸运得很、自豪得很。我在哈尔滨出城的一个路口等车,一时内急,找不到厕所,只好找了一个小树林进去解决,一进去我就很幸福地走进了真正的黑土地了。正是春回土松的时节,尽管猫着身子,尽可能轻手轻脚,两脚还是稍稍陷进松软的土里,逃到水泥地面的时候,已经是两脚鲜亮的黑泥了,虽然有失文雅,费了半天劲才将泥土擦去,但还是为自己能够亲身亲脚体验到这黑黑的肥沃的土地而兴奋、而欣慰。
狂野——按照中国人的习惯,狂野之于音乐有点摇滚的味道,之于说话相当于大嗓门、粗嗓门,而东北人正是这种性格。说话大声的多,唱歌高音的多,打架威猛的多,喝酒爽快的多,开车霸道的多,长相大块头的多。我记得在很多南方的歌厅里,扯开嗓子高吼的歌手一般都出自东北,至于把啤酒当汽水喝更是小菜。这次跟随一位东北的老板一同出差,他亲自驾车,那劲头就等于在公路上撒野,狂放不羁,信马由缰,吓得同车的一位朋友一路死死地抓住车内的扶手。后来一问,此君曾经当过飞行员,可以想象,东北人加飞行员的速度是多么的疯狂。值得一提的是,当我们觉得疯狂的时候,人家倒轻描淡写:就这速度,否则不习惯。至于东北人的脾气,更是野性十足,野得全国人民都知道,是那种动手不动口风格。这种性格当然是有两面性的,与他们交了朋友,那自然是肝胆相照,如果狭路相逢,那就是秀才遇到兵了。在饭店就餐,也是一片狂野的景象,看看菜肴,那是大鱼大肉大碗筷,吃相上是大吃大喝大架势,连烤肉串都比山东的大上几号,南方的小串更是小巫。东北人的这种狂野的性格与运动项目的足球十分相似,敢于在任何场合释放自己的力量与硬朗,敢于与强手硬碰硬,所以东北的足球一直是传统强项。
当然,如今的东北不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个小圈子了,但是,东北的这种野性也随着东北人蔓延的足迹在各地闪现,而野性也是东北特色风景的灵魂所在,比如滑雪就野得很火。
东北——野——耶。
-全文完-
▷ 进入有点缘的文集继续阅读喔!